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0篇
  免费   236篇
  国内免费   1189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99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195篇
  2020年   172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305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233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394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93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去泛素化酶USP2a是去泛素化酶家族(DUBs)的一个成员,为半胱氨酸蛋白酶,是一种重要的特异性去泛素化水解酶。USP2a具有结构和功能多样性,其结构多样化使得这些酶具有一些特异性作用靶点,特别是在基因表达调控中靶向的生理底物种类繁多。特异性蛋白泛素化水平的动态变化涉及到基因表达活化和失活的多种机制以及信号通路转导的多个环节。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了去泛素化酶相互作用网络的组成及其重要性。USP2a调节多种重要的细胞生长和分化调节因子及信号转导因子的稳定性和功能,通过USP2a的去泛素化作用以及诱导它们之间相互反应对机体进行相应调控,特别是在调控转录因子、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自噬上发挥重要作用。USP2a的过表达在体内外都表现出致癌性,其靶蛋白通过各种途径影响肿瘤发生发展。通过对人类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分子机制及信号通路影响的深入研究,USP2a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现就去泛素化酶与人类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分子机制及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82.
研究了人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的动力学。底物GSH和1-氯-2,4-二硝基苯(CDNB)的km分别为0.109和0.870mmol/L。苯唑青霉素和先锋霉素Ⅰ能抑制GST—π,以先锋霉素较明显,属非竞争性抑制。溴磺酜对CDNB也是非竞争作用,但胆红素则对CDNB竞争而对GSH非竞争地抑制酶活力。S-正辛烷和S-正已烷谷胱甘肽与GSH竞争而与CDNB非竞争地抑制GST-π。已充分证明GST-π所催化的双底物反应属随机顺序机制。化学修饰实验发现:巯基、胍基、氨基、羧基和吲哚基可能参与酶活性中心的组成。  相似文献   
983.
缺氧性肺血管收缩的细胞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缺氧直接作用于肺血管平滑肌细胞而使肺血管收缩。缺氧使细胞膜Ca~(2 )通透性增加,K~ 电导降低、膜电位下降,产生Ca~(2 )依赖性动作电位,导致肺血管张力增加和肺血管收缩。缺氧还能使平滑肌细胞内能量代谢发生改变,抑制氧化磷酸化和三羧酸循环作用,降低磷酸势能,引起肺血管收缩。缺氧减少细胞内氧自由基的产生而使细胞内氧化还原状态发生改变,GSH/GSSG和NADPH/NADP~ 比值增高,导致肺血管阻力增高。  相似文献   
984.
【目的】在人的鼻腔中鉴定出一种源自α-2-巨球蛋白的抗菌肽(命名为A2M3),并探究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抑菌作用和机制。【方法】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对人类鼻液的质谱结果进行分析,并筛选潜在抗菌肽;通过微量稀释法和平板涂布法分别分析A2M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和时间杀伤曲线(time-kill curve);采用透射电镜、碘化丙锭(propidium iodide, PI)摄取实验、流式细胞术和核酸蛋白质泄露实验分析A2M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膜完整性、膜通透性的影响;通过凝胶阻滞实验和荧光光谱实验探究A2M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DNA的影响。【结果】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出源自α-2-巨球蛋白的潜在抗菌肽A2M3,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125.0 μg/mL,且能在3 h内完全杀灭细菌。A2M3通过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促使核酸和蛋白质泄漏,继而穿过细胞膜嵌入DNA的碱基对,影响细菌的基因功能,从而导致菌体死亡。【结论】A2M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机制涉及多靶点协同作用,能够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影响细菌的基因功能。这一发现揭示了从人体体液中筛选和分离抗菌功能肽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5.
灭幼脲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吴秋雁  仇序佳 《昆虫知识》1991,28(3):180-181
<正> 灭幼脲(Diflubenzuron,TH-6040)是一类高效低毒并有一定选择性、而又比较广谱的新型杀虫剂。因为它的杀虫效应比较慢,为区别于普通杀虫剂,有人提议称之为制虫剂。关于它对昆虫的作用机制,目前还不很清楚,国内近年虽有不少有关综述,但一般只认为,灭幼脲主要作用于昆虫的体壁,抑制表皮几丁质的合成,使昆虫的蜕皮变态受阻而死亡。尽管有不少工作证明灭幼脲是抑制了几丁质合成酶  相似文献   
986.
987.
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高效稳定整体功能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是生态农业的主要宗旨。探讨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机制对于生态农业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作为开放型的人工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机制包括内源稳定机制和外源调控机制两个方面。其中内源稳定机制由系  相似文献   
988.
摘要 目的:基于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探讨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痛经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3月期间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97例EMT痛经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例数分别为98例和9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少腹逐瘀汤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痛经症状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疼痛持续时间、炎症因子、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相关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研究组治疗后的经行腹痛、持续性下腹疼痛、性交痛、小腹肿块、痛有定处、得温痛减、经色紫暗或有血块、带下量多色白、形寒肢冷等症状评分、痛经症状评分、VAS评分更低;疼痛持续时间更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视黄醇结合蛋白 4(RBP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Wnt、T细胞因子-4(Tcf-4)、β-连环蛋白(β-catenin)更低(P<0.05)。结论: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EMT痛经,可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水平、调节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相关指标有关。  相似文献   
989.
圆唇苣苔属(Gyrocheilos)是苦苣苔科的中国特有属,有5种,全部狭域分布在我国西南及广东的高海拔山区。圆唇苣苔属所有物种的花柱侧偏且花柱顶端呈90°弯折,使得柱头位于花开口的中央位置。这种独特的侧偏弯折花柱结构,说明圆唇苣苔属可能有着特殊的演化历史和适应机制。为揭示这种特殊的花柱侧偏弯折现象的发生范围、发育过程及其传粉适应机制,该研究在圆唇苣苔(Gyrocheilos chorisepalus)、折毛圆唇苣苔(G. retrotrichus)和微毛圆唇苣苔(G. microtrichus)3个物种中开展了花部综合征观察,并研究了广东大雾岭保护区内的折毛圆唇苣苔花发育过程、花部特征和繁育系统以及传粉过程。结果表明:(1)微毛圆唇苣苔只有花柱左偏弯折现象,而圆唇苣苔和折毛圆唇苣苔虽然大部分花是花柱左偏弯折,但在部分个体中出现了少量的花柱右偏弯折现象(占种群总花数的2%~3%)。(2)传粉观察发现,折毛圆唇苣苔在花蕾期即出现了花柱弯折现象,2个可育雄蕊的花药合生、位于花冠筒喉部中央位置,与侧偏花柱不存在左右镜像对称关系。(3)折毛圆唇苣苔的花粉胚珠比(P/O)为456.98±15.55,属于兼性异交繁育系统。折毛圆唇苣苔存在一定的传粉限制,自交授粉可以结实,但异交种子萌发率更高,可能存在近交衰退。(4)折毛圆唇苣苔的访花昆虫较少,访花频率较低,主要访花昆虫有隧蜂、熊蜂、食蚜蝇等; 熊蜂体型较大,访花时降落在弯折花柱和花瓣下唇,胸部侧面及下部能有效接触到柱头。(5)反射率结果显示,折毛圆唇苣苔花瓣反射波长范围集中在紫光和蓝紫光区域,花冠的反射波长范围与蜂类视觉范围一致且花冠筒外侧和花瓣下唇的反射强度最大,更容易吸引蜂类落置在花冠宽大的下唇; 圆唇苣苔属的花柱侧偏弯折现象可能来自近缘的长蒴苣苔属(Didymocarpus)的花柱下弯现象或镜像花(mirror-image flowers)。综上认为,这种侧偏弯折的花柱,可能通过提供昆虫降落平台,使得柱头位于花开口中央和花瓣下唇的上方位置,提高了柱头接触访花昆虫的概率,是适应高海拔地区低频率访花者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990.
《生物学通报》2014,(5):27-27
<正>搜寻肥胖的基因原因的工作将FTO基因的一个非编码区域置于了聚光灯下;这一内含子(基因内区)内的变异与肥胖症和Ⅱ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增加有关。虽然FTO的生物作用已得到深入研究,但仍不清楚这些基因变异体是怎样影响FTO表达和生物功能的。这篇论文显示,这些非编码序列在功能上、在兆碱基距离上是与homeobox基因IRX3相联系的。这一与肥胖相关的间隔似乎属于IRX3而非FTO的调控功能。综合起来,这些数据表明,IRX3是与人类肥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