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3 毫秒
71.
北京暖温带次生林种群分布格局与种间空间关联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种群分布格局和种间空间关联性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物种共存机制.本研究在北京地区5个1 ha典型暖温带森林样地,在0-50 m尺度范围内综合分析了常见种的种群分布格局及成年树种问的空间关联性.研究发现:(1)所有检验的物种都表现了聚集格局,主要发生在较小(0-15 m)的尺度范围内,并且同种聚集强度峰值普遍出现在目标个体周围1 m的距离内;在>15 m的较大尺度上,随着尺度增加,随机和规则格局成为物种分布的主要形式;(2)种间不相关联的比例高(~50%),即使种间存在显著的关联性,也是以隔离和部分重叠为主要的关联形式;很少的物种对(~4%)呈混合分布.种子扩散限制和牛境异质性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种群普遍聚集的格局,种群聚集分布又促使种间分布不相关联,或者种间呈现隔离和部分重叠格局,反映了物种分布与生境存在紧密的关联性.另外,种间隔离的格局会阻止种间个体相互竞争.然而,由于同种个体聚集分布,密度制约成为调节种群分布的主要形式.本结果将有助于揭示森林群落物种共存的潜在维持机制.  相似文献   
72.
不同木本植物功能型当年生小枝功能性状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不同植物功能型之间小枝功能特征的差异,在重庆金佛山和缙云山分别采集20和26个木本植物,选择当年生的小枝测定其叶片和枝条性状。结果表明:1)叶片厚度表现为:落叶植物<常绿植物,乔木<灌木;单叶面积和叶片总面积表现为:落叶植物>常绿植物,乔木>灌木;不同植物功能型间小枝的叶片数量均无显著差异。2)落叶植物和乔木的小枝横截面积、小枝长度和小枝干重均显著高于常绿植物和灌木,不同植物功能型间小枝密度无显著差异。3)与常绿植物和灌木相比,落叶植物和乔木有较高的展叶效率(单位长度小枝支撑的叶片面积),小枝的出叶强度(单位长度小枝支撑的叶片数)无显著差异。4)在小枝水平上,常绿植物比落叶植物投入更多的生物量到叶片。  相似文献   
73.
生态形态学特征是生物在选择压力下长期进化的结果,对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具重要影响。为使种间竞争最小化,同质环境中关系密切的物种一般具有不同的生态形态学特征,以实现对有限资源的分割。1983—2012年,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常见的9种雀形目鸟类的生态形态学特征所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9种雀形目鸟类的各个生态形态学特征指标均具有显著差异;~92.0%的个体被正确归类,除小云雀(Eremophila alpestris,79.2%)外,其余各物种判别正确率均较高(84.5%~100%),9个物种被分成5个集团(guild)。各集团独特的生态形态学特征与集团内物种的栖息地环境和取食行为相关,最终解释了各个物种如何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实现共存。  相似文献   
74.
RNA silencing plays crucial roles in both bacteria and eukaryotes, yet its machinery appears to differ in these two kingdoms. A couple of Argonaute protein homologs have been reported in some archaeal species in recent years. As Argonaute protein is the key component of eukaryotic RNA silencing pathways, such findings suggested the possibility of existence of eukaryotic RNA silencing like pathways in Archaea, which present the life forms between prokaryotes and eukaryotes. To further explore such hypothesis, we systematically screened 71 fully sequenced archaeal genomes, and identified some proteins containing homologous regions to the functional domains of eukaryotie RNA silencing pathway key proteins.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these proteins were analyzed. The conserved time-tional amino acids between archaeal and eukaryotic Piwi domains suggested their functional similarity. Our results provide new clues to the evolution of RNA silencing pathways.  相似文献   
75.
Aaron M. HAINES 《动物学报》2006,52(6):1142-1147
美洲虎( Panthera onca)和美洲狮( Puma concolor)是中美洲和南美洲大部区域共存的大型猫科动物,其共存理论得到研究验证。本文作者回顾了有关文献,认为同域分布的美洲虎和美洲狮存在生境和猎物分化,提出热带美洲狮具有较小体型以利用较小的猎物并减少与美洲虎竞争的假设。研究支持美洲虎和美洲狮的空间相互回避概念,但两者猎物之间分化的研究结果不相吻合。尽管如此,文献认为新热带界美洲狮体型较小只是反映了在进化过程中偏于利用较小猎物的事实,而与美洲虎的竞争无关。人类的影响会引起美洲虎和美洲狮的共存。在新热带界环境中,美洲虎由于依赖特定猎物而较大程度地受到人类引起的猎物种群下降之影响,但美洲狮由于可以偏向利用小型猎物或猎物多样化而得到补偿,从而能更好地适应人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6.
带存放率的周期竞争扩散系统的稳定共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上、下解方法和抛物型方程的极值原理,研究了带存放率的周期竞争系统ut-D1Δu=u(α-bu-cv)+h,vt-D2Δv=v)d-eu-fv)+k 在齐次Neumann边界条件下解的渐近性态,得到了该系统的全局渐近性.  相似文献   
77.
 在对长江中下游流域湖南、湖北、江西和安徽4省25个湖泊苦草属(Vallisneria)植物种群进行广泛的取样调查、鉴定和查明种间共存格局的基 础上,结合同园种植实验,对该属两个混生近缘种刺苦草(V. spinulosa)和苦草(V. natans)有性和无性生活史特征进行了定量测定和比较研究 ,探讨了种间生活史差异对种间共存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刺苦草是长江中下游湖泊的优势物种,苦草为常见种,而密刺苦草(V. denseserrulata)仅有很少分布;2)苦草和刺苦草常混生于这些湖泊中,形成共存分布格局:刺苦草和苦草种间呈明显的的带状相间分布格局, 或苦草只零星分布于刺苦草群落中;3)刺苦草和苦草有性和无性生活史特征显著不同:刺苦草为多年生,主要以无性繁殖为主,只有有限的有 性繁殖投入;相反,苦草在调查的地区为一年生,以有性繁殖为主,只进行微弱的克隆生长,且不能产生克隆繁殖器官(冬芽)。刺苦草和苦草 在有性和无性繁殖生活史对策上的权衡,导致种间资源利用和竞争能力的分异而使这两个近缘种得以共存。  相似文献   
78.
鸡嗉果榕榕小蜂产卵时序与种群数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榕树与传粉榕小蜂的互惠共生体系被多种非传粉榕小蜂利用。在同一个榕果中,具有较高种群密度的传粉榕小蜂和多种非传粉榕小蜂生存在一起并相互作用。通过野外观察和采样分析的方法,对鸡嗉果榕内5种榕小蜂(传粉榕小蜂Ceratosolen gravelyi;非传粉榕小蜂Apocrypta sp., Philotrypesis dunia, Platyneura cuniaSycoscaptertr ifemmensis)的产卵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鸡嗉果榕内生活的各种榕小蜂通过比较严格的产卵时序在榕果内产卵以占领不同的生态位,这反映了这些榕小蜂各自的生物学特性。自然种群数量分析表明,单个非传粉榕小蜂物种的种群数量几乎不与传粉榕小蜂种群数量呈负相关,而所有非传粉榕小蜂物种的种群个体总量与传粉榕小蜂的种群个体数呈正相关,这可能是多个物种共存于单个榕果内的进化适应。  相似文献   
79.
集合种群具有与局域种群Allee效应相似的现象被称为似Allee效应.将似Allee效应引入2-竞争物种集合种群系统,建立了具有似Allee效应的2-物种集合种群演化动态模型.大量的数值模拟表明:(1)似Allee效应导致集合种群水平上两竞争物种构成的系统具有多个平衡态;(2)似Allee效应使竞争共存物种无法续存甚至全部灭绝,即使种群具有很高的初始斑块占有率,并且最终平衡态随初始斑块占有率变化而改变;(3)似Allee效应可能使竞争排斥物种共同灭绝,且效应越强,物种存活时间越短;但似Allee效应不会增强强物种对弱物种的排斥强度,反而可能使强物种变为弱物种,弱物种变为强物种,其具有与栖息地毁坏类似的影响种群竞争等级排序的作用;(4)似Allee效应对竞争集合种群续存是一个不稳定的干扰因素,微小的变化都将引起系统平衡态的剧变.但对于已经达到平衡态的集合种群系统,似Allee效应对强弱种群多度起到调节与制约的作用,有助于平衡态集合种群的稳定与共存,这一结论更完整的揭示了似Allee效应在竞争集合种群系统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起的不同作用.以上这些结论对物种保护及集合群落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0.
经过长期破碎化, 荒漠草原原生硬质灰钙土斑块散布在广大沙化土地中, 形成类似“土岛”的土被结构。为揭示土岛生境的群落物种共存机制, 2016年在宁夏盐池县皖记沟村选取大(200-300 m2)、中(约100 m2)、小(约50 m2)土岛各3个开展调查, 采用Jaccard相异系数、物种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零模型、Meta分析, 综合计算和分析土岛内部与外部植物群落相似性、物种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物种共存格局及其影响因子。研究发现, (1)随着破碎化加剧, 土岛内部植物多样性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群落优势种从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转变为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和短花针茅共优种, 土岛内外群落相似性增加。(2)土岛内外绝大多数物种生态位重叠较小, 生态位重叠在土岛内呈集中分布, 而土岛外则呈均匀发散分布。(3)环境过滤为主的生态过程决定了土岛生境群落物种的共存格局, 随着土岛面积减小, 环境因子对群落物种共存的调控强度降低, 关键性环境因子由土壤细砂粒和黏粒转变为粗砂粒, 显著性竞争物种共存格局在小岛出现。综上所述, 土岛生境对于维持草原物种具有重要作用, 环境过滤主导了荒漠草原物种共存格局。随着生境破碎化加剧或土岛面积减小, 物种共存格局及其调控因子发生转变。保护面积在200 m2以上的大土岛对于恢复荒漠草原区草原成分种和其物种多样性机制都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