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21.
Bcl-2在EMT模型大鼠中药治疗前后异位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细胞凋亡调控蛋白Bcl-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模型大鼠异位组织中的表达,探讨"消症汤"促进异位组织消退的作用机理,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制作大鼠EMT动物模型,模型鼠每日分别以0.5ml和1.0ml中药灌胃,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用药前后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Bcl-2的表达.结果 Bcl-2在各组在位和异位组织中的上皮细胞、腺细胞、基质细胞、白细胞以及巨噬细胞中均有表达,且模型对照组中阳性细胞数大于正常对照组和1.0ml用药组(P<0.01)."消症汤"治疗前后,巨噬细胞数无显著差异(P>0.05),而Bcl-2阳性表达的巨噬细胞渐减(P<0.01).结论子宫内膜中Bcl-2 的高表达可能抑制了异位组织细胞凋亡,而"消症汤"降低了Bcl-2蛋白水平,后者可能与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22.
归芪汤治疗白细胞减少症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义民  曹华 《蛇志》2004,16(1):41-42
恶性肿瘤化疗期间以白细胞减少最为常见.笔者应用自拟归芪汤治疗白细胞减少症32例,并设对照组30例,结果提示中药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23.
平菇汤培养基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以平菇汤为基础成分,代替动物组织提取物,制备平菇液体培养基,平菇血琼脂培养基。平菇血琼脂培养基对140份痰及中段尿标本阳性菌的检出率为34.3%,传统血琼脂培养基对阳性菌的检出率为32.1%。平菇液体培养基和普通营养肉汤培养基同时对80份分泌物标本培养,其检出率分别为38.8%和36.3%(>0.05)。平菇汤培养基制备简便,成本低廉,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24.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法,进行了微波辐射萃取补阳还五汤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探讨了不同微波辐射时间、微波功率及料液比等条件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微波辐射时间20min,微波功率325W,料液比为1:7,补阳还五汤中多糖的提取率为7.75%。微波辅助萃取大大缩短了提取时间,节省了溶剂,提高了收率。  相似文献   
225.
目的 观察天麻钩藤饮合四虫汤对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10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用天麻钩藤饮合四虫汤治疗,对照组50例用西比灵和尼莫地平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经TC2020超声经颅多普勒诊断仪酒定颅内主要动脉血流速度.结果 治疗组治愈17例,有效3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治愈12例,有效23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70.0%.两组疗效经Ridit检验,u=2.0015,P<0.05,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治疗前后颅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各项指标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天麻钩藤饮合四虫汤是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226.
李晓红  潘杰 《蛇志》2008,20(2):111-112
目的 观察归脾汤加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 在胺碘酮基础上采用归脾汤治疗顽固性室性早搏41例,并与单用胺碘酮治疗组进行对照,观察治疗前、后、用药期间的临床症状、心率、血压及ECG和Holter.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68%和80.4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采用归脾汤加胺碘酮(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室性早搏,比单独使用胺碘酮治疗室性早搏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27.
摘要 目的:观察补脾滋肾汤联合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20年9月就诊的120例PCOS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给予口服枸橼酸氯米芬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增加补脾滋肾汤联合针灸治疗,28 d为一个治疗周期,对比两组患者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中医证候量表评分、BMI(体质量指数)、月经情况、排卵情况、妊娠情况、血清性激素指标[T(睾酮)、LH(促黄体生成激素)、FSH(促卵泡生成激素)]、B超测定子宫内膜容受性指标[子宫内膜厚度、PI(子宫内膜螺旋动脉搏动指数)与RI(阻力指数)]。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54/60),高于对照组的83%(50/60)(P<0.05)。经过3个疗程治疗后,两组PCOS不孕症患者中医症候量表评分改善,月经情况改善,两组排卵率、妊娠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BMI、RI、PI、LH、T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子宫内膜厚度、FSH均增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脾滋肾汤联合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通过中药滋补脾肾、针灸治疗后,有效缓解了临床症状,性激素水平得到调节、体重减轻,提高调经促排卵助孕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28.
近年来研究发现,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及其脂质过氧化作用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多数研究中动物模型的缺血时间或再灌注时间较短,与临床病例的实际情况及脑组织凋亡出现的高峰期(2~4d)有一定差距.补阳还五汤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及其后遗症的有效方剂,为探讨其作用机理本文研究了该方对脑缺血45 min再灌注3d的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9.
目的:探讨健胃消痞汤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胃泌素-17(G-17)、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胃蛋白酶原、表皮生长因子(EGF)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到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CAG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健胃消痞汤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G-17、ET-1、胃蛋白酶原I(PG I)、胃蛋白酶原II(PG II)、EGF及NO水平的变化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0%)(P=0.021);两组患者血清G-17、PG I、PG II及NO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血清ET-1和EGF水平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以上指标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1)。结论:健胃消痞汤联合雷贝拉唑治疗CAG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可能与其明显改善患者血清G-17、ET-1、PG I、PG II、EGF及NO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30.
目的:探讨四七汤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8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以帕罗西汀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四七汤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血清ox-LDL、CRP、IL-6、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纳维亚神经卒中量表评分(SNSS)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症候积分、血清ox-LDL、CRP、IL-6、HAMD、SNSS评分均显著下降,且实验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七汤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帕罗西汀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可能与其更有效降低患者血清ox-LDL、CRP、IL-6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