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3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4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小脑皮层在兔瞬膜条件反射过程中的调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伯仪  魏顺光 《生理学报》1991,43(2):103-112
以音调结合气流刺激兔角膜的训练建立瞬膜条件反射,在条件反射率刚达90%,连续出现三组的学习初始阶段,电解损毁小脑半球第六小叶皮层使 D-I 核的学习相关性电活动和瞬膜条件反射消除,但不影响“非条件”反射,而在经一周巩固训练的动物,损毁小脑皮层上述区域不发生影响。D-I 核的细胞自发电活动在学习初期和记忆巩固时期也有所不同。在学习后期,D-I 核的细胞自发电活动频率减低,和在学习初期与损毁小脑皮层后的频率变化相似。实验结果表明:在瞬膜条件反射过程中,以小脑皮层为主导,对瞬膜条件反射的产生和D-I 核的学习相关性电活动具有调制作用。随着记忆巩固过程,D-I 核脱离皮层的控制而发展成为这一学习模式的记忆痕迹基础部位。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新病毒——兔出血症病毒的鉴定初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我国新发生的一种家兔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死兔内脏抽提物中,观察到典型的病毒粒子,回归兔可引起典型发病,再从病死兔内脏回收到同样病毒,证明该病系病毒性传染病,暂定名为“兔病毒性出血症”,病原暂定为“兔出血症病毒”。经初步鉴定,认为本病毒可能是一种首次发现的新病毒,属双股RNA病毒。但从病毒大小和核酸节段看,又不同于呼肠病毒科。最终归属正在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云南兔Lepus comus G.Allen是云贵高原和滇西山地目前发现的唯一的一种野兔,初由G.M.Allen(1927)根据采自云南西部腾冲的标本命名。其后,国内外学者(包括G.M.Allen本人在内)对云南兔究竟是一独立种或为高原兔Lepus oiostulus(Hodgson)的一个地理亚种意见纷纭(罗泽珣,1981;高耀亭等,1964;Allen,1938;Ellerman et al.,1951;Angermann,1967;Corbet,1978。我们曾对国内有关单位所收藏的这两个类群的100余号标本进行较详细的对比研究。发现云南兔在形态上与高原兔确有明显区别,在分布上又有同域现象,因而主张仍应将云南兔保持其原定种的种级地位;同时,又查对了采于各地的云南兔所有标本,发现云南北部(丽江)至中部(景东、景谷)标本以及云南东部、南部和贵州西部标本都有异于滇西地模标本,且占有不同的地理分布区。经研究,应属两个新的亚种。其中,云南东部,南部和贵州西部的新亚种,为纪念先师彭鸿绶先生毕生献身于云、贵、川的科学考察事业和他的指导与培养,特以彭先生之姓氏命名,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14.
15.
16.
应用扫描电镜结合透射电镜技术,对上海(海拔10米)的大鼠,5天内从上海急进到海拔3300米的大鼠,由北京引入西宁的子4代大鼠,同高原的喜马拉雅旱獭和高原鼠兔的颈动脉体微细结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表明,高原低氧环境使由低海拔急进到高海拔的大鼠颈动脉体Ⅰ型细胞增生、肿胀、体积增大,胞浆中致密核心囊泡数量减少,线粒体变性肿胀,神经末稍中突触囊泡减少,Ⅰ型细胞表面微绒毛变性脱落;而喜马拉雅旱獭和高原鼠兔对高原低氧环境有较好的适应,未见缺氧损害征象。  相似文献   
17.
高原低氧对喜马拉雅旱獭,高原鼠兔,缺氧敏感大鼠颈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陈钦铭  叶于聪 《兽类学报》1989,9(3):221-225
  相似文献   
18.
河北阳原—蔚县晚上新世兔形类化石   总被引:14,自引:11,他引:3  
本文记述河北阳原——蔚县晚上新世小哺乳动物群中的兔形类化石共3属5种:Pliopent-alagus nihewanensis sp.nov.,Hypolagus sohreuderi,Ochotona cf.lagrelii,Ochotona minor和Ochotona erythrotis.。对首次发现于亚洲的Pliopentalagus进行了起源和演化方面的探讨;并就华北上新世一早更新世常见的Hypolagus作了一些评述。本文指出:Hypolagus—Plio-pentalagus组合已延至早维拉方期;Ochotona lagrelii—Ochotona minor则为已知的最晚代表。  相似文献   
19.
兔的一种新病毒:Ⅱ.一株兔出血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郑红  赵林 《微生物学报》1992,32(3):198-203
In this paper a strain of 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 (RHDV) was isolated and purified from the diseased rabbit livers with a method of using chloroform, two-phase of polyethylene-glycol-dextran sulfate sodium and sucrose 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 Purified virus was nonenveloped, icosahedeal symmetry with a triangulation number of 3, and 33-37 nm in diameter. The capsid was composed of 32 capsomeres with central holes in an outer diameter of about 9nm. Two types of viral particles having different sedimentation coefficient, 130s and 166s could be identified after sucrose 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 Probably no less than four virion proteins with molecular weight of 66.4, 65.0, 63.5, 41.0 x 10(3) dalton were detected by SDS-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Viral nucleic acid was extracted from purified virus by using SDS-proteinase K-phenol. Tests with diphenylamine, formaldehyde, and staining with acridine orange as well as the curves of thermal denaturation showed that this kind of virus had a single-stranded DNA.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ssDNA was approx 2.1 x 10(6) dalton as determined by electron microscopy. Data indicate that the RHDV may like the parvovirus of the family Parvoviridae.  相似文献   
20.
兔细小病毒肺炎(常称兔瘟)病原体为一种新RNA病毒,是1984年首次在我国发现的一种家兔烈性传染病。本病来势凶猛,传播迅速,流行面广,病程短,发病率(90—100%)和死亡率(90%以上)极高。病兔、死兔、隐性感染兔为主要传染源,成年兔发病急,死亡快,死亡率最高;育成兔死亡率稍低;哺乳期仔兔很少发病死亡。感染兔无性别差异。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春冬常见,主要经过消化道及呼吸道传播。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许益民等(1986)认为,病毒感染兔后作用于靶细胞一血管内皮细胞,病毒毒素侵害并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而启动体内的凝血机制和继发性纤溶而导致弥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