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0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28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991.
本文报道了中国革菌3个新记录种:灰白片花耳采自湖南省,其担子上着生两个担孢子梗。匙形茸瑚菌采自云南省,其担子果具菌盖、侧生柄,菌丝二系。硬锈红菌采于海南省,其平伏,灰褐色至暗褐色的子实层体可使附着基物变红。本文根据所采集的标本对这3种真菌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核酸疫苗预敏,乙型肝炎病毒HBsAg蛋白疫苗增强的免疫对Balb/c小鼠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以TransfectionTM脂质体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MHBs)核酸疫苗pSW3891/MHBs/adr(简称为adr),及空载体pSW3891(简称vector)体外转染293T细胞.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adr,vector的体外表达;动物体内研究选用Balb/c小鼠共18只,每组6只,编号后随机分为3组,即空载体质粒组(vector+vector组)、adr核酸疫苗+HBsAg蛋白疫苗(adr+protein组)、HBsAg蛋白疫苗+HBsAg蛋白疫苗(Protein+Protein组);于第0周肌肉注射法分别以vector、adr及HBsAg蛋白疫苗免疫小鼠,于第4周肌内注射法分剐以vector、HBsAg蛋白疫苗、及HBsAg蛋白疫苗免疫小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血清HBsAg特异性抗体、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法检测小鼠脾细胞HBsAg多肽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结果:adr体外转染293T细胞后,能够表达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MHBs);体内研究结果显示:除vector+vector组外,adr+protein组、Protein+Protein组小鼠均能检出血清抗-HBs,Protein+Protein组抗-HBs终点滴度比adr+protein组高,但无统计学意义;三组中vector+vector组没有检测到特异性INF-γ分泌的脾细胞,而adr+protein组、Protein+Protein组小鼠均能检出,且adr+protein组特异性细胞数量显著高于protein+protein组(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MHBs)核酸疫苗预敏.能明显增强Balb/c小鼠对乙型肝炎HBsAg蛋白疫苗细胞免疫应答水平.  相似文献   
993.
手掌大鱼际区逆行岛状皮瓣设计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手掌大鱼际肌区桡动脉掌浅支的解剖结构,来评价用此区做逆行岛状皮瓣的可能性.方法:将灌注15%~30%过氯乙烯的手掌大鱼际肌部分为4个区.剖开手掌皮肤后,将手掌血管制成动脉铸型标本,观测桡动脉掌浅支的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结果:手掌大鱼际肌近侧区的掌皮穿动脉少,数目3-9支,直径0.2±0.1mm,远侧区的掌皮穿动脉多,数目8-15支,直径0.3±0.2mm.桡动脉掌浅支的主干走行恒定,桡动脉掌浅支动脉主干与其分支的关系可分为四型,即丰字、桡侧半羽型、尺侧半羽型与Y型.结论:桡动脉掌浅支在手掌大鱼肌际区的分布恒定,以桡动脉掌浅支的主干与分支情况为基础可设计三种不同的逆行岛状皮瓣,第一种皮瓣为手掌大鱼际肌区皮瓣,第二种皮瓣为手掌大鱼际肌区近侧区皮瓣,第三种皮瓣为掌大鱼际肌区远侧区皮瓣,这些皮瓣可以用来修复重建手掌或手指掌面的软组织缺失.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平滑肌肌球蛋白功能及胃肠平滑肌收缩性的影响.方法:以平滑肌肌球蛋白Mg2+-ATPase活性、肌球蛋白磷酸化以及胃与肠道平滑肌的收缩振幅为指标,考察小檗碱对平滑肌肌球蛋白Mg2+-ATPase活性和肌球蛋白磷酸化程度的影响,及其对离体小肠与胃平滑肌条收缩性的影响.结果:(1)在肌球蛋白轻链的Ca2+依赖性磷酸化反应中.小檗碱能抑制磷酸化肌球蛋白Mg2+-ATPase活性;(2)在肌球蛋白轻链的Ca2+依赖性磷酸化反应中,小檗碱可显著抑制磷酸化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程度;(3)小檗碱对大鼠离体小肠及胃平滑肌条收缩性均具有抑制作用.且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小檗碱可通过抑制平滑肌肌球蛋白的功能,抑制胃肠道平滑肌的收缩性.  相似文献   
995.
《生物学通报》2009,(7):32-32
近日.在中国两栖爬行动物繁育与保护学术研讨会上,与会者一致为外来入侵的两栖爬行物种已经对中国本土两栖爬行动物造成严重危害.也极大影响了本土生态系统。WWF(世界自然基金会)与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联合在京呼吁:共同遏制红耳龟等外来两栖爬行物种在中国野生环境中的蔓延态势。  相似文献   
996.
三种共栖蝙蝠的回声定位信号特征及其夏季食性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05年6至9月,对桂林市郊区两个山洞中高颅鼠耳蝠(Myotissiligorensis)、菲菊头蝠(Rhinolo-phuspusillus)和黑髯墓蝠(Taphozousmelanopogon)的回声定位叫声特征和食性进行分析,并结合其形态特征与野外观察,推断其捕食生境和捕食策略。研究结果发现:黑髯墓蝠体型最大,声音特征属短调频型多谐波,一般为4个谐波,能量主要集中在第二谐波上,主频率为(32·84±1·17)kHz,选择鞘翅目和双翅目昆虫为主要食物;高颅鼠耳蝠(长调频型)和菲菊头蝠(长恒频-调频型),体型都较小,主频率分别是(84·44±8·13)kHz和(110·78±1·65)kHz,以双翅目昆虫为主要食物;而菲菊头蝠则以鞘翅目和双翅目昆虫为主要食物。上述结果证明,高颅鼠耳蝠、菲菊头蝠和黑髯墓蝠在声音和食物组成等方面出现了明显分化。  相似文献   
997.
凹耳蛙的分类地位及蛙亚科一新属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李丕鹏  陆宇燕  吕顺清 《四川动物》2006,25(2):206-209,F0002
对凹耳蛙模式标本产地的蛙类及蝌蚪进行了调查,并对蝌蚪进行了人工饲养和生长发育到完成变态的观察,结果发现一种没有腹吸盘的小型蝌蚪是凹耳蛙的蝌蚪.由此证明凹耳蛙不具有湍蛙型蝌蚪,应不属于湍蛙属蛙类.对凹耳蛙成体和蝌蚪特征的分析表明其与蛙亚科其他属及所辖种不同,建议另立新属.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对照电针和西比灵(盐酸氟桂利嗪)的效应,探讨电针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所致内耳微循环障碍的机理及电针对前庭-眼反射(VOR)的影响。方法:组织硬化剂-775注射液注射致家兔左侧颈椎横突软组织建立椎动脉型颈椎病(VCS)模型,采用直线加速度(LA)和水平旋转(HR)诱发眼震电图(ENG)、经颅多谱勒(TCD)、激光多谱勒血流计(LDF)和血液流变学,检测VBI家兔NEG频率、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内耳血流量(IEBF)、血液粘度和细胞流变性变化。结果:模型组ENG频率、BA血流速度和IEBF显著降低,全血中、低切变率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EDI)显著增高。西比灵可显著降低全血粘度和EDI,加快BA收缩期血流速度(Vs),但对舒张期血流速度(Vd)和平均血流速度(Vm)无明显作用。电针不能降低血液粘度和EDI无明显作用,但改善IEBF和LA诱发的ENG作用较西比灵显著,并有增快Vs、Vd和Vm的趋势,电针和西比灵对HR诱发的ENG均无改善作用。结论:VBI所致内耳微循环障碍可引起前庭和水平半规管功能障碍,电针可能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改善VBI,并可能主要通过增强内耳微循环局部调节改善内耳血供,恢复前庭囊斑对LA的敏感性。电针效应优于西比灵。VBI模型前庭器官内血流分配及前庭信号转导可能存在复杂的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兔后肢动脉生成过程中VEGF(A)及其受体Flk-1的表达特征。方法兔双侧股动脉结扎,并将一侧结扎的股动脉远侧端缝到伴行的静脉上造成动静脉短路,另一侧为对照组。一周后动物被处死。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侧支血管中VEGF(A)及其受体Flk-1的表达。结果在正常血管,VEGF(A)没有表达,Flk-1只在内皮细胞上有微弱表达;对照侧,VEGF(A)和Flk-1在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的表达明显上调;在动静脉短路侧,VEGF(A)和Flk-1的表达显著增加,分别是对照侧的2·3倍和2倍。结论在侧支血管发育过程中,VEGF(A)及其受体Flk-1在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同时表达上调,在快速生长的侧支血管它们的表达更为显著,提示Flk-1的表达在VEGF促动脉生成作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手掌分区与指掌侧总神经和指掌侧总动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研究手掌血管、神经损伤修复重建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手掌借5条横平行线和4条纵平行线分为20区,解剖并观察指掌侧总神经和指掌侧总动脉在手掌的分布及其伴行关系。结果:第一、二指掌侧神经起始处位于7区外上象限,第三指掌侧总神经、小指尺掌侧神经起始处位于4区内下象限。第一、二、三指掌侧总动脉起始处位于7、8区近C线处。小指尺掌侧动脉起始处位于8区内下象限。第一、二指掌侧总神经在7区被掌浅弓骑跨,分弓上、下两段。弓上、下段,分别在13、14区D线处发出指掌侧固有神经。小指尺掌侧神经、第三指掌侧总神经起始处位于同名动脉的近侧,其行程在9、15、20区位于同名动脉的尺侧。第一、二指掌侧总动脉分别在18、19区距E线0.8-1.0cm处发出相应的指掌侧固有动脉。第一、二、三指掌侧总神经及其发出的指掌侧固有神经与同名的指掌侧总动脉的伴行关系有四型:H1、H2、O、V型。结论:指掌侧总神经与指掌侧总动脉在手掌的一定区域内有按规律分布的特点,有助于手掌损伤离断手术修复过程中指掌侧总神经与指掌侧总动脉的寻找和吻合,以及手掌神经阻滞麻醉的精确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