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摘要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方法检测人源异种移植模型(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t,PDX)中小鼠细胞的浸润比例,以确保PDX模型的保真性。方法:选择人和小鼠的特异性基因PSMB2、Ren 2的部分区段设计引物和探针,利用多重荧光定量PCR(TaqMan探针法)在单管中检测PDX模型中小鼠-人细胞的相对量。另外,构建了不同浸润比例的标准品作为阳性对照,根据标准曲线进行样本比例计算。结果:建立了一种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PDX模型小鼠细胞浸润比例的检测方案,该方案显示,PDX模型中不同比例的人鼠混合样本与△Ct值(Ct(小鼠)-Ct(人))之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98。利用该方法对14个样本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绝大部分样本中小鼠细胞的比例低于30.00%,平均小鼠细胞比例为13.38%。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多重定量PCR检测PDX模型中小鼠细胞浸润比例的方法能够根据△Ct值快速、准确推断PDX模型中人、小鼠细胞的比例。该方法操作简单、耗时短、结果可靠,是一种快速、灵敏的PDX模型的质控方案。  相似文献   
102.
摘要: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s,THs)参与免疫功能的调节,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THs异常分泌所致的免疫功能失调被认为参与了格雷夫斯病和桥本甲状腺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目前,THs在固有免疫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肥大细胞)中的作用已得到了较好的阐明,但THs对适应性免疫细胞(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本研究从适应性免疫细胞的角度出发,重点讨论了THs对这些细胞的发育、分化及功能等方面的影响,为进一步理解THs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3.
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的诊断生物标志物,并分析肺腺癌中免疫细胞浸润情况。从GEO和TCGA数据库下载肺腺癌的表达数据集,利用R软件筛选肺腺癌与正常肺组织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使用DAVID网站对DEGs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使用STRING及Cytoscape等工具对DEGs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筛选hub基因;利用Kaplan-Meier法对DEGs进行生存分析,并对hub基因进行ROC分析筛选诊断生物标志物,利用GSEA预测有预后价值的基因参与的信号通路;并用Cibersort软件反卷积算法分析肺腺癌中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共得到肺腺癌的234个DEGs,这些基因主要参与信号转导、物质代谢、免疫反应等相关信号通路;构建PPI网络筛选出的20个hub基因中8个存在预后价值(CCNA2、DLGAP5、HMMR、MMP1、MMP9、MMP13、SPP1、TOP2A),ROC分析中DLGAP5、SPP1值分别是0.703、0.706;DLGAP5、SPP1基因表达水平与肺腺癌组织浆细胞、未活化的CD4+记忆细胞、调节T细胞、巨噬细胞M0、M1、M2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密切相关(P<0.05)。肺腺癌中DLGAP5、SPP1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且参与肺腺癌组织免疫细胞浸润;DLGAP5、SPP1基因可作为肺腺癌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可为肺腺癌的靶向治疗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4.
探讨分泌型磷蛋白1 (Secreted Phosphoprotein 1,SPP1)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HNSC)中与免疫浸润及临床的相关性,明确SPP1在HNSC预后和个体化治疗中的潜在价值。使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HNSC数据分析SPP1表达。使用来自TCGA的临床生存数据评估SPP1的临床预后价值。使用R语言的clusterProfiler 包进行SPP1相关的富集分析。使用R语言的CIBERSORT函数评估22种肿瘤浸润免疫细胞在HNSC中的浸润情况,分析肿瘤浸润免疫细胞与SPP1表达之间的关联。差异表达分析发现SPP1在HNSC中高表达(P<0.001),临床相关性分析发现SPP1表达与T分期(P=0.001)、临床分期(P=0.013)相关,SPP1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明显短于低表达患者(P=0.020 4)。基因富集分析发现SPP1在HNSC中与免疫学功能及免疫相关通路有关联。肿瘤浸润免疫细胞分析发现在高SPP1表达组中,M2巨噬细胞(P=0.001 1)、未活化树突状细胞(P=0.005 5)、活化肥大细胞(P=0.048 8)浸润比例增加,而活化记忆性CD4+ T淋巴细胞(P<0.001)、浆细胞(P=0.026 6)、未活化肥大细胞(P=0.038 6)浸润比例减少。研究表明 SPP1在HNSC中充当致癌基因,并与患者的临床结果相关,SPP1在肿瘤免疫微环境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成为HNSC中有价值的预后生物标志物及免疫治疗生物靶标。  相似文献   
105.
肥胖与慢性炎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波  李辉  王宁 《生物学杂志》2012,29(2):88-90
肥胖及其相关的代谢类疾病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而肥胖诱导的慢性炎症是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症发病的关键因素.脂肪组织慢性炎症发生的机制及其与代谢综合症的关系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研究热点.慢性炎症的特征主要包括脂肪组织中促炎细胞因子表达量增加,抗炎细胞因子表达量降低以及大量巨噬细胞浸润.鉴于肥胖及其相关代谢综合症对人类健康的巨大危害,现对慢性炎症的发生机制,肥胖和慢性炎症之间的关系,脂肪组织炎症中巨噬细胞浸润以及和信号传导通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6.
朊病毒是引起可传染的致死性海绵状脑病的致病因子,细胞中正常的朊病毒蛋白(PrPC)在该疾病病程发展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同时,PrPC已被证明在胃癌、乳腺癌等癌症中发挥着保护癌细胞的作用。根据人源PrPC(HuPrPC)cDNA序列,本研究设计了4种19nt的siRNA,将其构建成RNAi逆转录病毒载体系统,进行了其对HuPrPC表达的抑制效应的分析,从中获得了能高效稳定抑制HuPrPC表达的3种靶向序列,其中si626(5′-GGTTGAGCAGATGTGTATC-3′)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其抑制效率可达85%以上。随后,利用筛选出的si292和si626的稳定干扰细胞系进行了细胞浸润性实验,结果发现,PrPC干扰细胞系细胞浸润能力显著下降。这为进一步研究朊病毒疾病的基因治疗、以PrPC为靶标进行PrPC相关癌症的辅助治疗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7.
本研究室主要运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电生理技术、大鼠脑立体定位技术、脑机接口等技术进行应激状态下胃肠机能的中枢调控机制(参与调控的中枢核团、神经元放电、神经通路、神经递质及受体等)、  相似文献   
108.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从T细胞、树突状细胞、肥大细胞等免疫细胞及IL-1家族、结合含γc受体的细胞因子、IL-12家族、IL-17等细胞因子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生发展的关系阐述类风湿关节炎免疫发病机制有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9.
草鱼头肾免疫细胞组成和数量变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发现,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头肾器官有两种静脉(头肾静脉和门静脉)和丰富的血窦。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门静脉及其血窦周围,形成淋巴细胞聚集区。粒细胞主要分布在头肾静脉及其血窦周围,形成粒细胞聚集区。头肾含有大量的免疫细胞,其中淋巴细胞约占62.2%,粒细胞约占36.6%,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约占1.2%。本研究检测了不同生长发育期的草鱼头器官重量及其免  相似文献   
110.
近年来研究表明,精氨酸加压素(AVP)作为一种血管活性肽与高血压发病有关。本文应用光镜、电镜技术、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对实验性高血压大鼠视上核加压素分泌神经元进行了研究,并与正常大鼠进行比较。我们采用二肾一夹法制成实验性高血压大鼠模型。本文的结果表明,实验性高血压大鼠视上核AVP阳性细胞内分泌颗粒密集呈棕黄色。正常大鼠组则染色浅谈。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两组AVP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实验性高血压大鼠组AVP分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