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1篇
  免费   451篇
  国内免费   878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83篇
  2022年   174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146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269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246篇
  2011年   286篇
  2010年   208篇
  2009年   255篇
  2008年   304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215篇
  2004年   233篇
  2003年   201篇
  2002年   249篇
  2001年   197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4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51.
以平均体质量为(2.00±0.56) g的台湾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 ssp. Taiwan)幼鱼为研究对象, 探究氨氮胁迫浓度为0、3.5、6.0、10.4和18.0 mg/L时台湾泥鳅幼鱼生长性能、免疫酶活性及组织结构的变化。经过56d的氨氮胁迫试验结果显示: 台湾泥鳅终末体质量(WF)、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随氨氮浓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 各组之间存活率无显著差异。10.4和18.0 mg/L处理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LP)和鳃Na+K+-ATP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18.0 mg/L处理组肝脏溶菌酶(LZM)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切片结果显示, 氨氮处理组幼鱼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鳃组织损伤, 表现为鳃小片短小、上皮细胞水肿、细胞空泡化、上皮细胞坏死和脱落; 肝组织则表现为肝血窦扩张、细胞轮廓模糊、细胞水样变性、细胞核偏移和细胞核溶解; 且两种组织中其病变区域随着氨氮浓度升高而增大。上述结果表明, 氨氮胁迫对台湾泥鳅幼鱼的生长和免疫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并对其鳃和肝组织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152.
刘奕彦  叶青 《病毒学报》2021,37(3):712-718
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首次被发现并很快引起全球大流行,SARS-CoV-2感染的早期诊断对疫情防控至关重要.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SARS-CoV-2抗体是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重要标准之一.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报告快速,不需要仪器设备等优点.然而,该方法也存在假阳性较多的问题,给临床诊断带来了很大的困惑.本文分析和总结了在临床中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SARS-CoV-2抗体产生假阳性的原因.结果表明最为常见的内源性干扰包括类风湿因子、嗜异性抗体、人抗动物抗体、溶菌酶、补体和交叉抗原.外源性干扰主要为标本凝固不全,标本污染和试剂盒反应体系优化不足.内源性干扰可以通过稀释、封闭和酶切等方法降低非特异性结合来减轻;消除外源性干扰需操作者严格按照实验室操作规程规范操作.此外,将兔抗μ链和/或γ链抗体F(ab')2作为固相载体的包被抗体,采用含非特异性兔IgG的Buffer,也能有效降低内源性干扰物造成的假阳性.  相似文献   
153.
张钧彦  贺微  粟硕 《病毒学报》2021,37(4):900-909
初步筛选与鉴定PDCoV N蛋白的宿主互作蛋白.利用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和LC-MS/MS质谱技术筛选出PDCoVN蛋白的宿主互作蛋白,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再利用免疫共沉淀进行鉴定.通过免疫共沉淀产物的SDS-PAGE分析发现在40 kD和100 kD左右有明显的差异蛋白条带,通过质谱筛选到了68个与PDCoVN蛋白互作的宿主蛋白,并做了GO、COG和KEGG注释,挑选出2个候选互作蛋白,经过免疫共沉淀验证,PDCoVN蛋白与TUBB2B存在互作关系.该研究为进一步探索PDCoV N蛋白在病毒感染细胞时的作用提供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154.
张林琳  谢正德 《病毒学报》2021,37(4):974-982
细胞自噬是一种依赖于溶酶体的细胞内降解途径,用于细胞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自噬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生理、病理过程中.研究发现自噬与病毒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且多向化的过程,一方面自噬能够参与机体免疫应答、发挥抗病毒效应;另一方面,细胞的自噬机制也可被病毒操纵,以利于其自身复制.本文对近年来细胞自噬与病毒感染的相互作用进展,尤其是病毒如何调控自噬以促进其复制和致病的机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5.
目的:研究复合益生菌粉在增强免疫力功能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经口灌胃给予方式,设受试物组3组,分别为低、中、高剂量组,同时设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从小鼠体重指标、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单核—吞噬细胞活性、NK细胞活性等方面综合评价复合益生菌对小鼠体内免疫机能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下的益生菌粉组中的小鼠抗体生成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低、中、高剂量益生菌组中的小鼠碳廓清功能显著提高(P<0.05);高剂量组的NK细胞活性比对照组有显著性提高(P<0.01)。不同剂量的益生菌给予期间,均未见益生菌粉对小鼠体重、脾脏/体重比值、胸腺/体重比值、足趾肿胀度、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半数溶血、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能力有影响。结论:该复合益生菌粉能够增强体液免疫、单核—吞噬细胞活性和NK细胞的活性,具有一定的免疫增强功能。  相似文献   
156.
摘要 目的:探讨环丝氨酸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MDR-TB)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到2018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MDR-TB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奇偶排序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3,基础治疗联合莫西沙星治疗)和研究组(n=43,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环丝氨酸治疗),均治疗20个月。对比两组疗效、痰结核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空洞缩小率情况、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20个月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12个月后、治疗20个月后痰结核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空洞缩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0个月后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0个月后CD8+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CD3+、CD4+/CD8+、CD4+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环丝氨酸联合莫西沙星治疗MDR-TB,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并能够有效的促进临床转归,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7.
摘要 目的:探讨消癌平注射液联合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TNBC患者8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n=44)患者给予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治疗,研究组(n=45)患者给予消癌平注射液联合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对比两组疗效、免疫功能、生活质量、血清肿瘤标志物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12周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11%(41/45),高于对照组的63.64%(28/44)(P<0.05)。两组治疗12周后健康调查简表(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12周后CD4+CD25+Treg、Th17/ Treg均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Th17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12周后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均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差异(P>0.05)。结论:消癌平注射液联合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治疗TNBC,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可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8.
摘要 目的:探讨无创性皮肤屏障功能检测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时间为2017年1月到2020年12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患者72例作为LCH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7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无创性皮肤屏障功能检测皮肤水分、经皮水分丢失(Transdermal water loss,TEWL)、油脂水平,同时检测所有入选者的免疫功能、皮肤菌群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LCH组的皮肤水分低于对照组(P<0.05),TEWL、油脂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LCH组的乳酸杆菌(La)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皮葡萄球菌(Se)、痤疮丙酸杆菌(Pa)、金黄色葡萄球菌(Sa)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LCH组的CD163、ki-67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7.8 %、52.8 %,高于对照组的19.4 %和6.9 %(P<0.05)。在LCH组中,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皮肤水分与乳酸杆菌呈现正相关性(P<0.05),TEWL、油脂与表皮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CD163、ki-67呈现正相关性(P<0.05)。结论:无创性皮肤屏障功能检测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中的应用可反映患者的皮肤水分与油脂状况,也可间接反映患者的皮肤微生态与免疫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159.
摘要 目的:观察扶正方对Lewis肺癌小鼠免疫功能、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和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2、IL-6、γ干扰素(INF-γ)的影响。方法:将40只Lewis肺癌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组)、扶正方低剂量组(A组)、扶正方高剂量组(B组)、顺铂组(S组),每组10只,A组、B组分别给予扶正方0.4 mL/20 g、0.8 mL/20 g灌胃,M组给予生理盐水0.4 mL/20 g灌胃,S组给予顺铂1 mg/mL,0.4 mL灌胃,连续14d,比较各组小鼠一般情况、肿瘤重量,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脾脏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比例细胞百分比,鼠肿瘤组织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及外周血IL-2、IL-6、INF-γ水平。结果:A组、B组、S组小鼠肿瘤重量低于M组,S组小鼠肿瘤重量低于A组、B组(P<0.05),治疗前各组小鼠体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A组、B组小鼠体重高于S组、M组(P<0.05)。A组、B组小鼠胸腺指数显著高于M组、S组(P<0.05)。A组、B组CD3+、CD4+、CD4+/CD8+显著高于M组、S组,CD8+显著低于M组、S组(P<0.05),B组CD3+、CD4+、CD4+/CD8+显著高于A组,CD8+低于A组(P<0.05)。A组、B组、S组小鼠肿瘤组织PI3K蛋白、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M组(P<0.05)。A组、B组、S组小鼠外周血IL-2、INF-γ水平显著高于M组,IL-6水平显著低于M组(P<0.05)。结论:扶正方可以提升Lewis肺癌小鼠免疫功能,调节IL-2、IL-6、INF-γ细胞因子水平,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起到抗肺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0.
摘要 目的:观察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患儿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98例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差异分为传统组(97例)和微创组(101例)。传统组接受开放性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微创组接受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血清炎性指标和免疫功能变化情况,记录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并作组间对比。结果:与传统组相比,微创组切口总长度更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P<0.05)。术后2 d组间对比,微创组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均高于传统组(P<0.05)。术后2 d组间对比,微创组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均低于传统组(P<0.05)。与传统组相比,微创组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患儿,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且该术式引起的炎症反应及免疫抑制程度均较传统治疗更轻,是治疗此类患儿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