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1篇
  免费   437篇
  国内免费   962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83篇
  2022年   174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61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274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248篇
  2011年   289篇
  2010年   216篇
  2009年   262篇
  2008年   296篇
  2007年   207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231篇
  2004年   252篇
  2003年   213篇
  2002年   257篇
  2001年   198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111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介绍了一种纯化单克隆抗体的方法——阴阳双层离子交换层析法。利用这种方法从小鼠腹水中分别得到了比较纯的、活力损失较少的二种抗结肠癌单克隆抗体:3B3McAb和2C10McAb,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32.
本文探讨了当今较有发展前途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中的关键环节——Eu3+标记技术中的pH值、螯合剂用量及反应时间等诸因素的影响,选出了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33.
应用梯度离心和超速离心浓缩获得部分提纯的病毒制剂,产量约为7.45g/kg病叶提纯的病毒制剂的紫外吸收曲线呈典型的核蛋白吸收曲线,OD260/OD242和OD260/OD280的比值分别为1.24和1.38。病毒粒子呈线状,宽13—14nm,长度主要分布于250—300nm和550—700nm之间,1000nm以上的粒子也有检到。病毒外壳蛋白仅由一个分子量约为30Kd的亚基组成。在免疫电镜试验中、病毒粒子与日本WYMV抗血清发生强烈的血清学反应。新鲜病叶的超薄切片中可看到大量风轮体和膜状体。  相似文献   
34.
对差速离心纯化的汉坦病毒R84-1毒株进行了SDS-PAGE和免疫印迹试验。发现有67k和43k两条蛋白区带能与汉坦病毒抗体起反应。经单克隆抗体鉴定,67k多肽可能属病毒囊膜蛋白,43k多肽未定。用免疫印迹法对出血热患者进行检测,初步证明野鼠型感染者具有上述两种蛋白抗原的抗体,大鼠型患者仅具有67k蛋白的抗体,这对出血热患者血清学分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5.
36.
 分别从人肝及鼠肝中高度纯化L型和M_1型丙酮酸激酶(Pyk),制备相应的免抗血清。从抗血清中纯化IgG并水解成F(ab')_2,进而还原成Fab',后者与辣根过氧物酶(HRP)交联成Fab'-HRP,再利用这两种复合物建立了各自的高灵敏夹心ELISA来免疫定量L及M_2型(与鼠M_1-Pyk有交叉免疫)Pyk,结果发现:正常人肝中95%的Pyk为L型,M_2-Pyk仅占5%,而肝细胞癌中L-Pyk降至正常肝的3.5%,M_2-Pyk却增至正常的14.6倍,以致M_2-Pyk占总量的95.5%。免疫组化研究进一步证实定量的结果,正常人肝L-Pyk染色呈强阳性。M_2-Pyk染色较弱,而肝细胞癌恰好相反,L-Pyk染色明显减退,而M_2-Pyk不仅癌组织染色很深,癌周组织也明显深于正常,而且愈近癌巢,染色愈深。测定血浆Pyk,发现正常人L-Pyk占89.9%,M-Pyk(以M_2计)仅占10.1%。肝细胞癌患者血浆L-Pyk略见降低,为正常值的79.6%,p值在0.02~0.05之间,但血浆M型Pyk明显升高至正常的4.59倍,占Pyk总量的39.6%,并证明主要来源于肝癌组织中的M_2,故M_2-Pyk有可能成为肝细胞癌诊断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37.
38.
用兔抗人血小板TGF-β_1 N末端1—29氨基酸残基人工合成多肽抗血清作探针以及免疫荧光和免疫酶染色技术,分析了1—12天小鼠早期发育期间胚胎的TGF-β_1物质分布。结果表明,着床前胚胎包括卵裂细胞,桑椹胚和胚泡的ICM及滋养外胚层等细胞均显示TGF-β_1阳性免疫荧光染色。免疫酶染色还证明,沿囊胚腔顶部单层排列的原始内胚层细胞比邻近的ICM细胞有较深的染色反应。随着胚胎着床和进一步发育,7天龄胚胎中胚层早期形成阶段,紧靠中胚层一侧的外胚层胞质中含有浓集的棕色颗粒;各胚层的部分区域也存在着染色强度上差别。8—12天龄胚胎中,体节,心壁、间质细胞和肠道以及卵黄囊的脏壁中胚层均有显著的TGF-β_1免疫酶阳性物质。这些结果表明,着床前小鼠胚胎富含TGF-β_1物质,着床后的胚外组织,例如卵黄囊也为胚胎进一步发育提供了富含TGF-β_1物质的微环境;同时也提示,小鼠早期胚胎发育期间的胚泡形成,ICM细胞分化出原始内胚层,卵柱期中胚层形成,以及以后的神经管、体节和肢芽形成阶段等一系列形态发生和器官形成过程中,TGF-β_1可能是参与重要作用的一种生长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39.
本文报道了一组新的核仁组织者区蛋白(ANOP)。这些蛋白由三种多肽组成,分子量分别为65,76和78KD。它们集中分布在核纤丝中心周围的高密度纤维组分中。研究表明ANOP广泛地分布于各种脊椎动物细胞中,有较强的抗原保守性。但在两栖类的红细胞和原肠期以前的早期胚胎细胞中则缺乏此种抗原。而在原肠形成过程中,ANOP开始出现并逐渐增加,表明ANOP可能与rRNA基因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