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3篇
  免费   338篇
  国内免费   1490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249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227篇
  2011年   273篇
  2010年   271篇
  2009年   263篇
  2008年   320篇
  2007年   248篇
  2006年   223篇
  2005年   221篇
  2004年   253篇
  2003年   216篇
  2002年   241篇
  2001年   188篇
  2000年   190篇
  1999年   157篇
  1998年   123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94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61.
62.
 一些多羟基苯衍生物对逆转录酶呈现竞争性抑制作用,它们对M-MLV逆转录酶的抑制作用比AMV逆转录酶要强。  相似文献   
63.
外源GA_3和红光都能有效地诱导台湾红番茄种子萌发;外源ABA对光诱导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白光和红光诱导萌发过程中内源ABA水平急剧降低,而在黑暗或远红光下则一直保持在与风干种子中原有的高水平。1 mol/L HCl酸化1h后加100 ppm GA_3诱导萌发时内源ABA含量也随培养时间的延续而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4.
露水草的光合特性及其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盆栽和遮阴试验研究了露水草(Cyanotis arachnoidea Clarke) 的光合作用特征,比较了不同遮光水平对光合速率、光合器官特性及光合产量的影响。结果如下:1.露水草是一种耐阴偏阳的C3 类草木植物,其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约为650 μm ol·m - 2·s- 1,光补偿点约为17 μm ol·m - 2·s- 1,且具有高达130×10- 6的CO2 补偿点。2.露水草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为12.45 μm ol·m - 2·s- 1。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规律呈双峰曲线,主峰在11~12 时,次峰在15时左右。3.遮光20% ~50% 有利于露水草的生长。与对照相比,叶片中叶绿素b 的含量增加了47% ~83% ,并且由于净光合速率(相对光合速率)的提高,使光合生产量增加了12% ~18% 。  相似文献   
65.
p16基因的功能及与肿瘤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16基因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它的编码蛋白是Cyclin D/cdk4激酶的特异性抑制剂,通过抑制细胞周期进程而抑制细胞增殖。p16基因在多种肿瘤中有高频率的纯合缺失和点突变,使之成为继p53之后肿瘤基础及临床研究中又一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66.
对一个气孔经验模型的电学类化分析和模拟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Ball等人提出的气孔经验模型进行了分析和模拟检验,分析是通过电学类比实现的,在引进叶片边界层导度很大等假设后可以从气孔内外CO2浓度之比保持恒定的实验事实推导出这个经验模型的表达式,在其它类似的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已可作同样的推导。模拟检验中采用的是由我们建立的,较为完整的气孔对环境响应的机理性定性数学模型。两种方法得出结论是一致的:Ball等人的经验模型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它不能模拟边界层阻力叶  相似文献   
67.
宋斌  欧阳友生 《真菌学报》1996,15(4):247-250
报道了中国小光壳炱属(AsteridiellaMcAlpine)1个新种和13个国内新记录种,新种是柃小光壳炱AsteridiellaeuryaeB.SongetY.X.Hu。全部标本存放在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GDIM)。  相似文献   
68.
APC基因是1991年被发现的一类肿瘤抑制基因,它被定位于人第5号染色体5q21处。APC基因如发生缺失或突变,则易患直肠肿瘤,并伴有部分先天痴呆的病例。本工作在孟帆已获得的APC基因在豚鼠中的同源cDNA的基础上,完成了对它的亚克隆,并利用原位杂交和RNA酶保护分析的方法,对它在脑中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发现APCmRNA主要在海马、大脑和小脑中表达;嗅球中杂交信号稍弱,脑干中最弱。海马中阳性细胞主要是锥体细胞,小脑中则主要是内层颗粒细胞。在一个月大的豚鼠胚胎的脑中也观察到相似的表达型式。进一步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神经发育和先天痴呆发生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69.
肿瘤抑制基因研究新进展:多种瘤抑制基因MTS分子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类第9号染色体短臂不到40kb的座位发现了多种瘤抑制基因。它们分别编码两种蛋白:前叫做P16蛋白,抑制依赖细胞周期素激酶。后比P16小20多个残基,功能推测与P16相近。MTS1基因与P53相比,它在75%的各种癌细胞中发生缺失;而P53基因的缺失率在各种癌细胞中为50%。P16蛋白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的第一个直接控制细胞增殖周期的细胞固有蛋白,而P53控制细胞增殖周期要通过P21间接发挥抑制作  相似文献   
70.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32例乳腺癌组织中肿瘤抑制基因p53蛋白的表达和雌激素受体的状态分别进行了检测。结果32例中p53蛋白阳性18例,阳性率56.3%,18例伴有同侧腋下淋巴结转移者阳性13例(72.2%)3而14例无转移者阳性5例(35.7%)二组阳性率差异显著(PMO.05)。32例中雌激素受体阳性17例,18例伴转移者阳性8例(44.4%);14例无转移者阳性9例(64.3%)。结果表明,p53蛋白的异常表达与乳腺癌的浸润转移有关,结合雌激素受体的检查,可作为临床预后判断一个有价值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