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采用牛磺酸溶液培育小麦幼苗,测定10、100、500、1 000、5 000 mg/L的牛磺酸对小麦幼苗的光合作用PS Ⅱ光化学效率、细胞膜相对透性和膜脂过氧化以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适宜浓度的牛磺酸处理可促进小麦幼苗的生长,使其根长、株高、单株幼苗的干重和鲜重增加,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叶片的光化学效率,降低细胞膜相对透性和膜脂过氧化产物的含量;最适处理浓度约为500 mg/L.说明牛磺酸对小麦幼苗细胞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2.
紫细菌是研究细菌光合作用的重要生物.介绍了紫细菌光合机构捕光色素蛋白复合体Ⅰ(light-harvestingⅠ)、捕光色素蛋白复合体Ⅱ(1ight-harvesting Ⅱ)和光化学反应中心(reaction center)的结构,并探讨了其光合作用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重点阐述了PpsR/AppA系统对紫细菌光合作用基因的转录调控.  相似文献   
103.
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的叶黄素循环与非辐射能量耗散X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自然条件下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的光合速率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它们拥有不同的适应强光胁迫的能力,前者明显强于后者。从叶黄素组分来看,阳生植物拥有更大的叶黄素库[紫黄质(V)+单环环氧玉米黄质(A)+玉米黄质(Z)],其中Z和[Z+A]的含量更明显高于阴生植物;从阳生植物或阴生植物内部来看,不同物种间,Z1[Z+A]和[V+A+Z]含量的差异相对较小,A则基本相同;不论是阳生植物还是阴生植物,非光化学猝灭值与Z、[Z+A]及[V+A+Z]含量均呈现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后三者含量越高,非光化学猝灭值越大,而且[V+A+Z]库的大小与Z含量基本上是成比例增另的。说明在不同植物种间,[Z+](主要是Z)仍然是影响非辐射能量耗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4.
实验证实,在适当的酸度调节下暗适应菌紫质(BR)的光致变色反应由B→蓝膜→P→Q→B的循环转换构成。在无光照下,B、Q态在中性介质中,蓝膜、P态在酸性介质中均呈高化学稳定性;蓝膜→P和Q→B的态转换须分别用650nm和400nm可见光激励,用紫外-可见光谱对两个光化学过程的动力学特性进行监测,证实它们均为一级反应。菌紫质的四个稳态在可见光区具有不同的特征吸收波长,在信息记录方面可望有一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5.
光化学诱导小鼠急性脑梗塞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建立光化学诱导小鼠急性脑梗塞模型.方法采用5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建立光化学诱导小鼠急性脑梗塞模型的最佳实验条件.结果最佳实验条件为照射时间5?min、照射强度为1?Lx、玫瑰红剂量100?mg/kg、伊文思蓝剂量100?mg/kg、处死时间4?h.结论通过结果验证,证明该模型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106.
和早熟3号大麦(野生型)(DG)相比,黄化大麦(突变体)(LG)叶片Chl含量低,而Chla/b较高;光合速率低,表现量子效率低,而饱和光强较高,气孔导度较高;荧光参数Fo低,而PSⅡ的光化学效率(Fv/Fm)以及T1/2、Fm/Fo、Φe均高。以单位叶绿素计算,黄化大麦的PSⅡ电子传递活性和全链电子传递活性较高,而PSⅠ电子传递活性较低。推测黄化大麦PSⅡ的光化学效率增高可能是由于其PSⅡ向PSⅠ传递的激发能较少,是对Chl含量低的一种补偿。  相似文献   
107.
水在菌紫质光循环和质子泵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圆二色仪和闪光动力学先谱仪分别测量了空气干燥紫膜薄层的圆二色谱及紫膜LB膜的M_(412)的衰减过程.在于燥紫膜的圆二色谱上出现412nm的正峰,它是光循环中间体M_(412)的特征峰.在无水介质中,紫膜LB膜中的BR仍能进行先化学循环而检测到中间体M_(412),但M_(412)的衰减速度减慢,产生M_(412)的堆积,质子化过程受阻.在有水的介质中,只要有足够的H~+存在,紫膜LB膜中的BR的中间体M_(412)的衰减速度明显加快.说明水介质的H~+是完成正常光化学循和质子化过程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08.
以蛋白核小球藻(Cholorella pyrenoidosa)为实验材料,研究了温度变化对不同光照水平下蛋白核小球藻的光能利用和生长的影响,以明确光照强度对微藻的光能利用和生长的影响是否因温度不同而发生变化。实验中共设置了3个光照强度水平(50,150,300μmol·m^-2s^-1)和2个温度水平(15℃,25℃)。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光照水平下小球藻叶绿素荧光的非光化学淬灭(NPQ)大小与温度有关,光照强度为150,300μmol·m^-2s^-1时,温度升高使小球藻叶绿素荧光NPQ提高,并且光照强度越高小球藻叶绿素荧光NPQ增大越多,50μmol·m^-2s^-1光照强度下温度升高对叶绿素荧光NPQ没有影响。实验发现,25℃培养温度下小球藻的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随光照强度增高而上升的速率要低于15℃时小球藻ETR上升的速率;随着光照强度增高,温度升高使小球藻ETR降低程度增大。实验结果还表明,15℃时小球藻培养液叶绿素a浓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增高,300μmol·m^-2s^-1培养光强下具有最高的叶绿素a浓度。但在25℃时,光照强度升高叶绿素a浓度并不一定增高,300μmol·m^-2s^-1光照强度下的叶绿素a浓度比150μmol·m^-2s^-1光照强度下要低。本研究表明,温度升高增大了高光照水平下蛋白核小球藻对光能的热耗散,使光照增强对小球藻生长的促进作用减弱。由于温度升高对小球藻光能利用和生长的阻抑作用,小球藻生长的适宜光照水平因温度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9.
高温胁迫包括极端高温和中高温,严重影响了植物的一系列生理活动,尤其是光合作用,而植物应对极端高温和中高温胁迫具有不同的策略。高山植物因长期生长于相对寒冷的环境中,相比而言应缺少对高温胁迫的适应机制。本文以圆锥南芥作为一种高山模式植物来探索其在中高温下是否表现出耐热能力,如果具有耐热能力,那么在光合方面与拟南芥存在怎样的差异。研究发现,圆锥南芥在中高温处理后具有更高的光化学效率及快速可逆的恢复过程,表现出了较强的耐热能力。两物种的F0没有明显的差异,而圆锥南芥在热处理后及恢复过程中具有更高的Fm,促进其快速光合修复。在热处理后,非光化学能量耗散快速瞬时上升,及时保护光系统II免受光损伤和热伤害,另外, HSP101蛋白迅速诱导可能启动了光化学修复。最后,圆锥南芥在严重高温处理后具有更高的存活率再次验证了它在中高温下的耐热能力。结果表明,圆锥南芥具有更耐热的光合系统以及有效的光合修复机制来耐受中高温胁迫。  相似文献   
110.
采用叶绿素荧光图像分析手段,结合叶绿素含量和主枝生长量测定,研究了沙地云杉、青海云杉、蓝云杉、白扦PSⅡ光化学效率和非光化学能量耗散的光响应特性及对稳态光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在相同生境和管理条件下,15a苗龄的4种云杉属植物生长势态良好,均能适应民勤荒漠气候环境;蓝云杉针叶的叶绿素含量较高,而青海云杉的叶绿素a、b比值(Chl a/b)较低;4种植物PSⅡ光化学效率的光响应曲线相似,但蓝云杉PSⅡ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的光响应明显有别于其余3种;150μmol m~(-2)s~(-1)低光强下4种植物间NPQ的差异与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一致,是内禀光合特性的反映;1500μmol m~(-2)s~(-1)高光强下的NPQ和PSⅡ最大效率(Fv'/Fm')在4云杉属植物间没有差异,呈现光合生理的趋同适应。综合比较分析可知,蓝云杉和白扦在低光强具有略低的PSⅡ非光化学猝灭能力,在高光强具有相对高的PSⅡ运行效率(Fq'/Fm'),光驯化适应能力较大;沙地云杉和青海云杉具有几乎一致的PSⅡ光化学和非光化学猝灭特性,其耐荫性和喜光性相近;4种云杉属植物光合机构对干旱荒漠生境的驯化适应具有趋同性,可作为我国北方防护林建设和城市绿化的重要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