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7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目的探讨睾丸内注射法pEGFP-N1在精细胞的整合和在早期胚胎中表达.方法选择4头本地山羊,双侧睾丸注射不同剂量质粒DNA pEGFP-N1,注射后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pEGEP-N1在精子中的整合.结果pEGFP-N1整合到精子基因组中,转染效率最高发生在注射后第40天,转染阳性率最高为81%;绿色荧光蛋白在精子及其体外受精的部分胚胎中表达,胚胎阳性率最高的达66.7%.结论通过睾丸内注射pEGFP-N1能整合进入精子基因组,并能通过体外受精在山羊早期胚胎中表达;睾丸内注射法可能是一种可行、简单并利于推广的制备转基因山羊的方法.  相似文献   
52.
飞蝗变型及体色多型的内分泌控制机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飞蝗具变型现象,散居型和群居型在形态特征、生理机能、行为及体色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保幼激素已被证实能诱导飞蝗散居型绿色的出现。近年,从飞蝗心侧体成功地分离了一种神经肽——黑化诱导激素([His^7]-corazonin),并用白化型进行检测,证实了其对体色黑化作用的活性。不同时间对飞蝗若虫注射不同剂量的[His^7]-corazonin,能诱导出现除绿色以外的散居型体色,如浅褐色、褐色、赤褐色、黑色等;也能诱导出现群居型的体色,即黑色配以橘黄色的底色。而且,对散居型若虫注射[His^7]-corazonin能诱导其形态向群居型转换。这些研究证实[His^7]-corazonin对飞蝗的变型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但又不是唯一的。  相似文献   
53.
DNA疫苗     
自公开发表脊椎动物用含由真核细胞活性启动子驱动的外源基因的细菌质粒进行注射而诱导免疫应答的报告以来大约已过去了10年。这种免疫途径因其快速、简易、能诱导抗具复杂结构的天然蛋白抗原的免疫应答,以及无需活载体或复杂的生化技术就能诱导体液和细胞两种免疫应答而一直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54.
李敬霞  姬艳玲 《蛇志》2001,13(4):61-62
我院自 1 996年 6月至 2 0 0 1年 6月 ,采用降纤酶颈总动脉注射治疗急性脑梗死 3 2例 ,现将治疗方法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 0例均为首次发病 ,起病在1 2 h之内 ,均符合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 ,且经头颅 CT排除出血 ,无大面积梗死出现的早期水肿 ,临床诊断为颈内动脉系统血栓形成 ,无溶栓禁忌证者。将 6 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 2例 ,对照组 2 8例。治疗组男 2 0例 ,女1 2例 ,年龄 41~ 70岁 ,平均年龄 5 4岁 ,与对照组的症状及体征比较无显著差异 ,经统计学处理 P>0 .0 5。1 .2 给…  相似文献   
55.
一种快速检测启动子特异性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洲爪蟾的受精卵体积大,易于操作,与转基因鼠比较,转基因爪蟾操作更是快速、经济、简便,是一种深受欢迎的脊椎动物模型。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的特性,与不同的基因启动子连接,并运用显微注射技术制备转基因蟾,根据GFP表达情况,可以初步判断启动子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56.
龙华 《实验生物学报》2003,36(3):238-242
转基因技术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项生物领域高新技术。近年来,外源基因经显微注射导入哺乳类、两栖类、昆虫类以及鱼类的受精卵或胚胎,从而使人们对在整个动物的系统发育期间外源基因表达的研究更加深入。与哺乳类、两栖类以及昆虫类相比,鱼作为在脊椎动物进化的低级阶段,更适合在受精卵或胚胎期的显微操作。转基因鱼模型的研究为鱼类基因工程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基因导入方法的成熟、胚胎干细胞技术的发展以及基因组学理论的应用则为鱼类基因工程育种提供  相似文献   
57.
绵羊胞内单精子注射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In this study, the possibility of sheep transgenesis by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 was assessed. In experiment 1, activation of ovine oocytes matured in vitro in preparation for ICSI has been investigated with 3.42 mmol/L Ca2+ treatment, ionomycin alone and ionomycin followed by 6-dimethylaminopurine (DMAP) after 3-h delay (group 1, 2 and 3, respectively). After activation, the oocytes were then cultured in SOFaaBSA medium. Cleavage rates were significantly (P<0.05) different among three groups (18.4%, 91.8% and 71.7%,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al culture, no parthenotes in group 1, whereas 11% and 17.4% in group 2 and 3 developed to the blastocyst stage. Therefore we used the third activation method in the following ICSI tests. In experiment 2, development of ovine oocytes after ICSI was investigated. Thawed semen from two rams was separated by Percoll centrifugation and was used for ICSI or in vitro fertilization (IVF) trails. A total of 71.8% of oocytes reached the 2-cell stage following living sperm injection,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p>0.05) different from those following IVF (41.4%) and sham-ICSI (30.2%). After seven days' culture, no sham-injected oocytes developed into the blastocyst stage, although 7% in ICSI and 16.1% in IVF-oocytes developed into the blastocyst stage,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CSI and IVF groups (p>0.05). In the further study, the possibility of sheep transgenesis by ICSI was assessed. After coinjection of ovine oocytes matured in vitro with dead sperm cold to -20 degrees C and exogenous DNA encoding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 seventy-three percent of coinjected oocytes developed to 2-cell stage (33/45) and two of them were transgene-expressing embryos. Among ten embryos at the 16-cell stage, all embryonic cells in one transgenic embryo still expressed GFP. Four coinjected blastocysts were thawed and transferred to the uterine of the two progesterone-synchronized recipient ewe. No pregnancies were detected on the 60th day.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sheep transgenic embryos could be produced by ICSI and further studies should be performed.  相似文献   
58.
不同激素和注射方式对家猫超排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PMSG/hCG和FSH/hCG两种方案以及PMSG的不同剂量和注射方式对家猫的超排效果的影响。用100IU的PMSG超排家猫所得到的排卵点数及平均每只猫获得的卵数显著低于200IU处理组或300IU处理组(P<0.05),但200IU处理组与300IU处理组之间的超排效果也无显著差异(P>0.05);用皮下注射200IU的PMSG或用肌肉注射200IU的PMSG对超排效果无差异(P>0.05);用200IU PMSG/200IU hCG和1.5mg FSH/200IU hCG两种方案对家猫超排,发现不论是每只猫的排卵点数、卵子获得数,还是卵子的第一极体排放率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说明,PMSG的注射方式不影响对家猫的超排效果,用200IU的PMSG超排家猫是较适合的剂量,FSH和PMSG都可用于家猫的超排,但PMSG使用更为方便。  相似文献   
59.
研究猕猴单次或多次静脉注射(iv)和皮下注射(sc)rhIL-11后药代动力学及周边血小板计数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rhIL-11浓度,血细胞计数仪计数血小板。iv和sc注射50~400μg  相似文献   
60.
玉米基因转化的离体子房注射及其转基因植株的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微量注射法对玉米(ZeamaysL.)进行基因转化已获得成功。但这种方法是在田间进行的,污染较大,操作时劳动强度大,转化率低,而且受气温影响,气温下降则种子不能成熟,采用离体注射培养法,取下授粉24h后的玉米雌穗,剥去苞叶,在超净工作台进行微量注射,然后切成小块放在培养瓶中,在光照培养箱内培养,3-4周可直接获得种子,这种方法克服了非离体培养的缺点,提高了转化效率,种子萌发后进行植株抗性筛选和分子检测,得到了具抗性的,PCR和Southern杂交结果均为阳性的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