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 毫秒
31.
当某个分类单元(通常指科、属或种)仅分布在一个有限的地理范围内时,我们称该类元为该区域的地方特有类元(ataxonisendemictoaparticulararea)Endendsm)一文中以南非象甲&iobl’us属的资料为例,探讨应用地域性简约法(Pal’Simollyanalysisofendermcity,简称PAE)来划定地方种最小特有共布区的可能性,此文极有参考价值,现将主要内容介绍如下:一个“地区特有种共布区”(anareaofende讪sin)是指若干个不同分类单元在分布上具有非随机的趋于一致性的分布区域。可由这些种(2个或2个以上分类单元)分布所吻合的区域来划出界限…  相似文献   
32.
摘要 目的:探讨腰痹通胶囊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DLBP)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和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22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75例DLBP患者。依据信封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7)和研究组(n=38),对照组接受塞来昔布胶囊治疗,研究组接受腰痹通胶囊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临床症状评分、血清炎性因子和疼痛介质的变化情况,同时观察两组用药安全性。结果:研究组痊愈8例,显效10例,有效18例,临床总有效率94.74%,高于对照组的痊愈4例,显效8例,有效17例,临床总有效率78.38%(P<0.05)。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的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较对照组更低(P<0.05),改良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的血清 P物质(SP)、多巴胺(DA)、前列腺素E2(PGE2)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腰痹通胶囊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DLBP,可有效减轻疼痛,恢复腰椎功能,降低血清炎性因子和疼痛介质水平。  相似文献   
33.
群居性啮齿动物重捕取样布笼方式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两种布笼方法即传统的方格布笼法和同心圆布笼法对典型草原区布氏田鼠野外种群进行了重捕效果的比较。结果表明,方格布笼法的重捕效果要大大低于同心,圆布笼法。对此类群居性啮齿动物进行重捕取样的实验设计时,建议采用同心圆布笼法取代传统的方格布笼法。  相似文献   
34.
目的:COX-2过度表达及淋巴管的生成与肺癌早期转移、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观察不同剂量COX-2特异性抑制剂Celecoxib对Lewis肺癌移植瘤生长、COX-2、VEGF-C表达和微淋巴管生成影响,探讨Celecoxib对Lewis肺癌移植瘤淋巴管生成可能作用机制及量效关系。方法:将Lewis肺癌细胞株接种于C57BL/6小鼠左侧腹股沟皮下建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塞来昔布低剂量(30 mg·kg-1·d-1)、中剂量(90 mg·kg-1·d-1)、高剂量(180 mg·kg-1·d-1)组。观察荷瘤小鼠生存状态,瘤体积变化,计算抑瘤率,种瘤42天后牺牲小鼠,切取移植瘤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OX-2、VEGF-C表达及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microvessel density,LMVD)。结果:塞来昔布低、中、高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13.3%、46.8%和56.3%。塞来昔布高、中剂量组较对照组抑瘤作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分析显示:塞来昔布高、中剂量组COX-2、VEGF-C的表达水平及微淋巴管密度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略有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制程度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塞来昔布抑制Lewis肺癌移植瘤的生长及淋巴转移,可能与下调COX-2的表达,减少VEGF-C的产生,抑制微淋巴管生成有关,该抑制作用呈一定的剂量相关性,为抗肺癌早期淋巴转移,改善患者预后的药物研发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5.
近一个世纪以来,随着旧石器时代考古与古人类研究的发展,我们已经获得了大量的研究材料和数据。尽管个别遗址的年代、文化性质和化石人类分析及鉴定仍有争议,但如此长时间的积累依然为构建序列性认识和思考提供了基础。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单个遗址或者区域的古人类化石、石器打制技术和气候环境背景的个案分析,对早–中更新世中国古人类演化及其与气候环境的关系尚缺乏系统探讨。本文选取过去百万年里地球气候冰期-间冰期旋回经历的两次显著转型事件: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和中布容事件作为时间节点,讨论伴随气候转型时期中国北方地区、秦岭及周边地区和中国南方地区出现的早期古人类演化特征的变化。具体从遗址分布、石器技术变化、早期人类化石特征等方面入手,尝试构建人类活动与气候环境变化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究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降脂治疗的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6月180例AC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共3组各60例,各组患者均接受ApoE基因多态性检测,并根据Sanger法测序判断ApoE基因表型(E2、E3、E4表型),A组予以瑞舒伐他汀口服(10 mg/d),B组予以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20 mg/d),C组予以瑞舒伐他汀(10 mg/d)+依折麦布(10 mg/d)口服,连续治疗1个月,评价3组各基因表型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改善情况、LDL-C达标率,记录药物副反应,所有患者随访1个月,统计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3组ApoE基因E2、E3、E4表型构成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各组不同ApoE基因表型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变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E2型>E3型>E4型;其中,3组E2表型TC、TG、LDL-C水平变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B组、C组E3表型TC、TG、LDL-C水平变化率均显著高于A组(P<0.05),但B组、C组各指标变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E4表型TC、TG、LDL-C水平变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表现为C组>B组>A组。治疗后,A组LDL-C达标率为61.67%,显著低于B组的85.00%、C组的90.00%(P<0.05);其中,3组E2表型LDL-C达标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E3表型LDL-C达标率显著低于B组、C组(P<0.05),A组、B组E4表型LDL-C达标率低于C组(P<0.05)。治疗期间,仅B组出现1例ALT超出正常上限3倍,停药后可恢复正常。3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A组发生率18.33%明显高于B组5.00%、C组3.33%(P<0.05),但3组E2、E4型MACE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A组E3型MACE发生率高于B组、C组(P<0.05)。结论:ACS患者降脂疗效与ApoE基因表型有关,对E2表型单用瑞舒伐他汀即可取得良好降脂效果,对E3表型强化瑞舒伐他汀或联合依折麦布治疗较单用瑞舒伐他汀均能提高降脂效果,而对E4表型联合依折麦布降脂效果优于单用瑞舒伐他汀或强化治疗。  相似文献   
37.
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预防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中应用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全身麻醉下进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75例,随机分为3组,各25例。Ⅰ组给予地佐辛5mg;Ⅱ组给予地佐辛10mg;Ⅲ组给予地佐辛5mg联合帕瑞昔布钠40mg。在手术进行到关腹时静脉给药,观察比较苏醒期三组患者的躁动发生情况、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等)。结果:Ⅱ组和Ⅲ组患者躁动发生率和疼痛评分均低于Ⅰ组(P<0.05),Ⅱ组和Ⅲ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Ⅰ组和Ⅱ组(P<0.05)。结论:术中应用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对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具有良好的效果,并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38.
于2010-2012年度冬小麦生长季,选用高产冬小麦品种济麦22,采用测墒补灌方式,设置40 m(T40)、60 m(T60)和80 m(T80)3种带长的微喷带灌溉处理,研究不同带长微喷带灌溉对土壤水分分布及冬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拔节期和开花期采用微喷带补灌,随微喷带带长缩短,灌溉水在土壤中的水平分布均匀系数显著增加.拔节期补灌,T40和T60处理在距畦首0~40 m范围内各小麦行间的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均无显著差异;T80处理在距畦首38~40 m、58~60 m和78~80 m处各小麦行间的0~200 cm各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规律一致,均表现为随距微喷带的距离增加而减小.T40处理的小麦在拔节至开花期间和开花至成熟期间分别对40~60 cm和20~80 cm土层土壤贮水的消耗量显著高于T60和T80处理,而对深层土壤贮水消耗量和总土壤贮水消耗量、开花期补灌水量、总灌水量和总耗水量显著低于T60和T80处理.随微喷带带长缩短,小麦籽粒产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升高,而流量降低,在灌水量一定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的有效灌溉面积减小.综合考虑小麦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流量,40和60 m是本试验条件下的适宜微喷带带长.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究塞来昔布和2种剂量艾瑞昔布治疗中轴脊柱关节炎(axSpA)的效果及对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96例axSpA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各32例。A组给予0.2 g/d艾瑞昔布治疗,B组给予0.4 g/d艾瑞昔布治疗C组给予0.4 g/d塞来昔布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疾病活动性[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躯体活动度(踝间距、腰椎侧弯度)、功能状态[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加拿大脊柱骨关节研究协会评分系统(SPARCC)]、骨代谢[血清骨形成发生蛋白-2(B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差异,并记录3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3组疾病活动性(CRP、ESR、BASDAI)、功能状态(BASFI、SPARCC)、骨代谢(BMP-2、VEGF、DKK-1)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躯体活动度(踝间距及左右侧腰椎侧弯度)则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B组及C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低于B组及C组(P<0.05)。3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高剂量(0.4 g/d)艾瑞昔布疗效明显优于较低剂量(0.2 g/d),不良反应也未增加,且0.4 g/d艾瑞昔布及同剂量塞来昔布治疗axSpA具有相似的疗效及安全性,适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正清风痛宁片联合塞来昔布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疾病活动指标、炎症因子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10月我院接收的117例RA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9)、对照组(n=58)。对照组予以塞来昔布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正清风痛宁片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统计两组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的疾病活动指标[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红细胞免疫功能指标CR1、CD59以及炎症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以及白介素-6(IL-6)],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1个月后的总有效率为89.83%(53/59),高于对照组的72.41%(42/58)(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RF、CRP、ESR、TNF-α、IL-1β以及IL-6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CR1、CD59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清风痛宁片联合塞来昔布治疗RA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疾病活动指标、炎症因子水平,提高红细胞免疫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