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2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17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21.
茵陈水提液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OH、O2和H2O2的产生和检测系统以及兔脑和肝组织匀浆中,加入一定量的茵陈(Artimisia capillaris Thunb),水提液,观察其与活性氧引发反应的竞争效应。结果表明,茵陈水提液降低.OH作用下的水杨酸羟基化作用及O2介导的氮兰四唑(NBT)光化学还原,而对H2O2驱动的过氧化物-1太复合物的形成没有影响;显著抑制兔脑和肝组织匀浆的脂质过氧化作用。提示茵陈水提液具有显著的抗尖  相似文献   
122.
60Coγ射线对高免卵黄液中EDS-76病毒灭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不同剂量、剂量率的^60Coγ射线对卵黄液中的EDS-76病毒进行辐照,研究了其对病毒的灭活效果和对卵黄抗体(IgY)的影响。结果表明,^60Coγ射线辐照,可以灭活高免卵黄液中的EDS-76病毒,且随辐照剂量、剂量率的增大,灭活率也增高;EDS-76病毒在卵黄液中的D10值为0.57kGy~0.60kGy;6.0kGy的辐照剂量,可以将高免卵黄液中的EDS-76病毒完全灭活,且不影响卵黄抗体效价,该卵黄抗体稳定性好、耐酸、耐热、耐蛋白酶消化。  相似文献   
123.
采用纳滤和吸附树脂法从催化液中分离谷胱甘肽(GSH)。首先,考察两种不同分子截留量的纳滤膜分离和浓缩催化液中GSH的性能,其中DK1812(150~300)对GSH的截留率可达到97%以上,甘氨酸去除率达到90%以上;然后,从4种具有不同孔结构的吸附树脂中筛选出一种吸附容量大(40 mg/g)、选择性高(GSH与3种氨基酸之间的分离因子>2.0)的树脂HD-08,该树脂具有独特的微孔、中孔结构,其微孔结构有利于增强GSH的吸附容量,而中孔结构有利于其再生;最后,采用动态柱吸附-脱附的方法分离催化液中的谷胱甘肽,乙醇溶液梯度洗脱,洗脱液中GSH的HPLC纯度>98%、收率>95%、质量浓度>4.5 g/L。结果表明,采用膜分离和吸附法分离催化液中GSH,简单快捷,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124.
蜕皮液是存在于新旧表皮之间的一层液体,在昆虫蜕皮和变态发育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探究家蚕蜕皮液的功能,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对家蚕预蛹期及羽化前期的蜕皮液的蛋白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预蛹期及羽化前期的蜕皮液中分别可以检测出超过200个蛋白点,它们主要分布在等电点4-9、分子量10-180 kDa之间。利用MALDI TOF/TOF对羽化前期蜕皮液的42个蛋白点进行了鉴定分析,结果表明34个蛋白点成功得到了鉴定,它们主要包括载脂蛋白类、蛋白酶与蛋白酶抑制剂、免疫相关蛋白、几丁质结合蛋白等,部分蛋白在预蛹期的蜕皮液和羽化前的蜕皮液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表达。为了进一步验证蛋白质组分析的结果,对其中1个差异表达明显的蛋白质Apolipoprotein D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Q-PCR的结果表明,该蛋白主要在化蛹第1–4天存在高表达,其在羽化前蜕皮液中的高度累积暗示了它可能参与了家蚕羽化变态的过程。以上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人们对蜕皮液蛋白质的认识,为深入研究蜕皮液蛋白质的功能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5.
纤维结缔组织在身体中的作用是支撑、连接和分隔不同的组织和器官。最近,人体断肢解剖研究证实,一种定向纤维结缔组织组成了一种长程液体传输通路。其解剖位置有两种:皮肤传输通路(包括真皮、皮下组织和脂肪小叶间隔)和血管周围传输通路(静脉和动脉周围纤维结缔组织)。这种纤维通路的三维空间内部结构是一种纵向分布、相互连接的纤维丝,在每一根纤维丝及其周围水凝胶之间形成了一种固液界面区;纤维结缔组织中的液体能够通过这种界面区传输,命名为"生物界面流体传输通路";存在于各种组织和器官纤维基质中的液体,很可能并没有被束缚在"组织凝胶"中,而是在尚未明确的某种物理机制的作用下,朝向一定的方向传输。这些研究结果为理解纤维结缔组织的功能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6.
9β,11β-环氧-17α,21-二羟基-16β-甲基孕-1,4-二烯-3,20-二酮(Ⅳ)是生产9-氟甾体激素的关键前体,以9β,11β-环氧-17α,21-二羟基-16β-甲基孕-4-烯-3,20-二酮-21-醋酸酯(Ⅰ)为底物合成Ⅳ是工业化生产Ⅳ的重要方法。通过比较分枝杆菌全细胞转化法与细胞裂解液转化法,发现分枝杆菌全细胞只能将Ⅰ转化为9β,11β-环氧-17α,21-二羟基-16β-甲基孕-4-烯-3,20-二酮(Ⅱ),而细胞裂解液可以有效地将Ⅰ转化为Ⅳ,其反应机制为底物Ⅰ自发水解为中间体Ⅱ,Ⅱ在C_(1,2)位脱氢酶(KSTD)的催化作用下发生C_(1,2)位脱氢反应生成产物Ⅳ。为进一步提高产物Ⅳ的转化率,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在分枝杆菌中分别过表达编码KSTD的关键基因:kst D、kst D3和kstD_M,提高脱氢反应效率,结果表明1 g/L底物Ⅰ在pH7.0的重组菌株MS136-kst D_M细胞裂解液中反应45h,Ⅳ的转化率为78.4%,比出发菌株提高了38.9%;并优化缓冲液pH,提高反应速率,结果表明1 g/L底物Ⅰ在pH7.5的重组菌株MS136-kstD_M细胞裂解液中反应45 h,Ⅳ的转化率为92.8%,比出发菌株提高了63.4%。  相似文献   
127.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宫颈冷刀锥切术后的随访情况,并行TCT及HR-HPV监测对随诊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宫颈冷刀锥切术后诊断为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CINIII,HR-HPV阳性)的患者共计150例,分别于锥切术后3、6、12个月进行HR-HPV检测、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检查,并分析其随访情况。结果:不同年龄段患者正规随访比例分别为73.91%、78.05%、68.09%、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规随访患者术后3、6、12个月,HR-HPV的转阴率分别为57.27%、77.27%、89.09%,不同年龄段HR-HPV的转阴率分别为94.12%、93.75%、87.5%、66.67%,随着年龄的增长HR-HPV转阴率逐渐下降,而大于56岁的患者HR-HPV转阴率最低,与其他各年龄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正规随访患者TCT检查在随访期间均为阴性。结论:宫颈锥切术能够切除宫颈病变组织,但不能完全清除HR-HPV病毒,术后对各年龄段人群均需严密随诊。  相似文献   
128.
本文概述了目前国内外生物丁醇生产体系中的分离提取技术,包括液液萃取、气提、吸附、精馏和渗透汽化技术等的应用研究现状,详细阐述了上述几种方法在分离提取生物丁醇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对各类方法的分离特性和效果进行了比较,并展望了生物丁醇分离提取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9.
微囊藻细胞抽提液对小鼠血液的亚慢性毒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注射含微囊藻毒素的微囊藻细胞抽提掖对小鼠血液以及免疫系统的亚慢性毒性作用。实验分为3个处理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10只昆明小鼠,雌雄各半),采用腹腔注射的染毒方法对3个处理组进行暴露,剂量分别为2.4、4.8 和 9.6 μg microcystin-LR/kg body weigh,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注射14d。实验结果表明,14d 染毒后,小鼠的肝体比和脾体比都明显增大(p < 0.05), 同时在9.6 μg/kg处理组,血清丙氨酸转移酶、天冬氨酸转移酶、乳酸脱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对照相比明显升高,但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白蛋白/球蛋白比率下降。这些指标的变化说明,含微囊藻毒素的微囊藻细胞提取液对处理组小鼠肝脏造成了损伤,肝组织学观察也印证了这个结果,在处理组小鼠肝组织有明显的水样变性。另外,9.6 μg/kg处理组小鼠血液白细胞数量比对照组明显减少。组织细胞学观察发现,处理组小鼠脾脏也有明显的损伤。该实验结果说明,含微囊藻毒素的微囊藻细胞抽提液对小鼠的血液和免役系统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0.
皇甫川流域中国沙棘树干液流日变化及其相关因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热耗散(TDP)法对皇甫川流域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subsp.sinensis Rousi)的树干液流速率进行测定,用自动气象站同步连续监测太阳总辐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风速、10 cm处土壤温度等环境因子,用LI-6400系列光合仪同步测定每日6:00-18:00的沙棘叶蒸腾速率.结果表明:非降雨时段,沙棘树干液流速率日进程变化呈现明显的昼高夜低的起伏趋势,白天液流速率变化有波动,夜间液流速率变化缓慢;降雨时,在降雨的开始时段,沙棘树干液流速率明显增大,降雨中后期,液流速率明显减小并趋于平缓;以环境因子作自变量,以单位叶干质量的液流量为因变量,经过逐步回归,建立了多元线性模型,回归方程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