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8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37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
Sun YY  Luo C  Li Z  Chen J 《生理学报》2004,56(3):321-327
为进一步了解孤啡肽在脊髓水平是否具有抗伤害及抗炎作用,本实验在具有多种痛行为表现的蜜蜂毒模型上观察了鞘内注射孤啡肽对大鼠一侧后足底注入蜜蜂毒所诱致的同侧自发缩足反射、原发热和机械性痛敏以及注射部位炎症反应的影响,同时观察了新的高选择性孤啡肽受体拮抗剂CompB的作用.结果表明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鞘内注射孤啡肽(3、10、30 nmol/10μl)对蜜蜂毒诱发的自发缩足反射次数的抑制作用随剂量提高而增大,抑制率分别为37±7,43±6and57±11%(三个剂量vs对照,P<0.05);而对蜜蜂毒诱发的注射部位炎症反应(爪体积、爪背腹厚度和蛋白渗出的增加)无显著影响.CompB(30 nmo1)可完全翻转10 nmol孤啡肽对自发缩足反射的抑制作用.鞘内单次或重复注射孤啡肽(10 nmol/10μl)对蜜蜂毒诱致的原发性热和机械性痛敏的发生和维持均无作用.本实验结果提示,外源性孤啡肽在脊髓通过孤啡肽受体的介导产生一定的镇痛作用,但是它可能仅对持续性自发痛有抑制作用,而对热和机械性痛敏及炎症反应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92.
石油化工污染大气对北方常见绿化树木的伤害及不同绿化树木的反应郑蔚虹张东向赫延龄王亚昆刘辉(齐齐哈尔大学师范学院生物系齐齐哈尔161006)收稿日期:1996-12-14,修改稿收到日期:1997-07-09。STUDYONINJURYOFPETROC...  相似文献   
93.
温室条件下,用0(Control)、8.65kJm-2d-1(TI)及11.2KJm-2d-1(t2)不同剂量的UV-B辐射处理蚕豆幼苗。Ca2 .ATPase及Mg2 -ATPase的活性在辐射处理期间下降。在处理21d,T1和T2微粒体膜的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同时IUFA急剧下降,且呈明显的剂量效应。14及21d时,膜磷脂的含量也明显下降。脂氧合酶(Lox)活性在第7及14天与对照相比都显著升高,而21d后迅速下降。结果表明,增强UV-B对微粒体膜的伤害可能是一方面导致正常酶合成与分解之间的平衡失调,另一方面导致了膜脂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94.
《生命世界》2006,(5):63-63
陶瓷领域 随着纳米技术的广泛应用.纳米陶瓷随之产生,希望以此来克服陶瓷材料的脆性.使陶瓷具有像金属一样的柔韧性和可加工性。许多专家认为.如能解决单相纳米陶瓷的烧结过程中抑制晶粒长大的技术问题.则它将具有高硬度、高韧性、低温超塑性、易加工等优点。  相似文献   
95.
以食用菌重要害虫-厉眼蕈蚊属的Lycoriella ingenua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逆境温度下各虫态存活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温度对不同虫态存活率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成虫和蛹对高温具有一定适应性,卵对高温的适应性最低但具有一定的低温耐受力。在35-40℃高温下,相同暴露时间,各虫态的存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成虫的存活率均高于其它虫态。38℃下全部死亡的暴露时间分别为:成虫48 h,蛹24 h,幼虫12 h,卵2h。在40℃达到全部死亡的暴露时间分别为:成虫24 h、蛹12 h、卵和幼虫0.5 h。低温处理下,各虫态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存活率逐渐降低。5℃低温下,相同暴露时间,成虫存活率均高于其它虫态,但在0℃低温下暴露24 h后全部死亡,显著高于其它虫态;幼虫在低温下取食活动减弱,5℃下暴露24 h后停止取食,相同暴露时间下随着温度的降低存活率下降;蛹对0℃的耐受力高于成虫和幼虫,暴露4 h后可以正常羽化,48 h后全部死亡;卵对短时间的低温具有一定耐受力,但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存活率降低幅度大。  相似文献   
96.
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是橡副珠蜡蚧的重要寄生蜂。为了探明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对低温的适应性,本文在15℃-24℃范围内对该蜂的产卵、发育、出蜂量及性比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副珠蜡蚧阔本跳小蜂在15℃-24℃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产卵量逐渐增加;该蜂在21℃、24℃时蜂能完成世代发育,在15℃、18℃时少量跳小蜂能发育到蛹,但均不能羽化为成蜂;温度对性比的影响明显,24℃的雌性比例高于21℃。综上所述,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对18℃以下的低温适应性较差,室内繁殖或野外放蜂时注意选择较高的温度条件。  相似文献   
97.
从若尔盖高寒湿地距表层80cm处土壤中筛选出一株纤维素酶高产菌株XW-1。根据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rDNA核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属于缺陷短波单胞菌(Brevundimonas sp.)。对该菌产酶条件研究表明,XW-1在含0.5%CMC-Na条件下,20°C培养3d后出现最高酶活,达到15.6U/mL。对其酶学性质初步研究表明,该菌株所产纤维素酶的最适pH为6.0,最适反应温度为20°C,15°C时相对酶活达到80%,并且在5°C时,相对酶活仍能保持56%。  相似文献   
98.
以茂源链轮丝菌(Streptoverticillium mobaraense)03-10为出发菌株,采用一种新型的裸露电极大气压辉光放电的冷等离子体技术对链霉菌孢子进行诱变。根据双层平板法菌落显色及诱变处理后菌落形态差异快速筛选谷氨酰胺转胺酶高产突变株。突变率、正突变率分别达到42.8%和20.6%。最后复筛选育出具有较好遗传稳定性和形态稳定性的高产突变株G2-1,酶活达到2.73U/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82%。  相似文献   
99.
研究了冬油菜和春油菜两种油菜品种在4℃冷驯3天后11类151种膜脂分子的变化,计算了其中膜脂的相对含量、双键指数和碳链长度值。结果发现油菜膜脂的膜脂分子组成模式及其冷驯诱导的膜脂分子组成变化与前期实验中的拟南芥情况非常相似,冷驯3天诱导的膜脂分子组成变化较小,但是膜脂的双键指数略有升高,春油菜双键指数和冷驯积累的脯氨酸含量都比冬油菜多。上述结果说明,油菜的冷驯需要更多的时间,春油菜对冷驯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100.
低温脂肪酶的产酶条件优化及其酶学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单因素筛选和正交试验对Burkholderia sp. SYBC LIP-Y发酵产酶的液体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其优化配方为:可溶性淀粉10 g/L、牛肉膏15 g/L、NaNO3 0.252 g/L、橄榄油40ml/L、Triton x-100 10ml/L、初始pH 7.5、接种量10%(V/V),脂肪酶酶活达到85.23U/ml,是优化前的3.63倍。通过对双水相纯化得到的脂肪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确定该酶反应的最适pH为10.0,最适温度为30℃,40℃下保温60min酶活性还有80%以上,该脂肪酶为低温脂肪酶,热稳定性好,具有一定的耐醇性,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