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4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77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中国蜡梅属植物过氧化物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系统,进行了蜡梅属8种植物过氧化物同工酶的研究。结果发现:该属8种植物的酶谱差异显著,每个种均有其特征酶谱。根据其种的酶谱酶带数目、Rf、宽度及其活性强弱的不同,可将各个种加以区别,但不支持保康蜡梅和突托蜡梅作为独立种的存在,也不支持蜡梅属分为蜡梅组和新蜡梅组的观点。同时,采用排序方法对蜡梅属8种植物酶谱的相似程度进行排序结果发现:与该属8种植物酶谱分类相吻合,并从分子水平上论证了它们的亲缘关系,即保康蜡梅为蜡梅的种内变异,以作蜡梅栽培品种处理;突托蜡梅作为浙江蜡梅的变种为佳,从而为蜡梅属植物种群的合理划分,提出了新的依据和手段。  相似文献   
12.
稻飞虱卵寄生蜂——缨小蜂资源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通过稻飞虱卵寄生蜂——缨小蜂资源生态位的田间调查,测定3种主要缨小蜂(稻虱缨小蜂Anagrus mllaparvalat,长管稻虱缨小蜂Anagrus longllubulosus,拟稻虱缨小蜂Anagrus paranllaparvalac)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在生态位测定的基础上,按生态位的理论观点,充分调动了稻飞虱缨小蜂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3.
【背景】淋病是我国主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感染淋病奈瑟菌可促进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的传播和感染。目前我国淋病发病人数呈上升趋势,随着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亟须研发保护性疫苗来防治淋病的传播和感染。【目的】分析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 NG)肽基脯氨酰异构酶(peptidyl-prolyl isomerase, PPIase)蛋白的高级结构和表位,探讨其作为疫苗和分子诊断靶点的潜力。【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PPIase蛋白的极性、亲水性、柔韧性、表面可及性、二级和三级结构,以及T、B细胞表位等;用pET32a(+)质粒构建PPIase蛋白的原核表达系统并纯化蛋白,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和超声波破碎的NG全菌抗原分别免疫BALB/c小鼠,收获免疫血清;制备NG全细胞抗原,分别以全细胞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重组PPIase蛋白血清抗体与NG全细胞表面抗原的结合情况。【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19—2021年在闽南渔场进行的秋季、冬季、春季和夏季四个航次定点底拖网调查资料,利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种群聚集强度、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及冗余分析对主要游泳动物时空生态位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调查海域共鉴定出游泳动物214种,主要优势种有18种,优势种存在明显的季节更替现象;夏季优势种的丛生指数和平均拥挤度较高,春季较低;(2)在时间维度上,须赤虾(Metapenaeposis barbata De Haan)生态位宽度最大(0.99), 7组种对时间生态位重叠值等于1.00;在空间维度上,带鱼(Trachurus japonicus Temminck&Schlegel)生态位宽度最大(2.57),空间生态位重叠值超过0.6的种类占71.3%;在时空维度上,带鱼生态位宽度最大(2.45),鹿斑仰口鲾(Leiognathus ruconius Hamilton)与赤鼻棱鳀(Thrissa kammalensis Bleeker)时空生态位重叠值最大(0.94);(3)冗余分析表明,底层温度和底层盐度是影响闽南渔场主要游泳动物时空生态位特征的重要环境因...  相似文献   
15.
柏木(Cupressus funebris)人工林是川中盆地森林主要类型,林下植物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该研究采取典型抽样法,调查分析云顶山柏木人工林现存密度[1 100株·hm-2(A)、950株·hm-2(B)、800株·hm-2(C)、650株·hm-2(D)、500株·hm-2(E)]的林下灌、草优势种群Shannon生态位宽度(Bsw)、Levins生态位重叠值(Oik)以及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均值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从生态位特征探究林下植物优势种群对不同林分密度的响应,明确相对适宜的林分密度,分析不同林分密度柏木人工林林下植物种间、群落与环境的关系,筛选出现存相对最优林分密度,为柏木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保育和森林经营措施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1)研究区共有草本植物38科72属94种,灌木42科65属99种,物种数量随柏木密度的减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且在柏木密度为650株·hm-2时达到峰值。(2...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建立小反刍兽疫病毒H蛋白抗体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方法。以H蛋白4个反应原性较好的B细胞表位串联后为检测抗原,在确定抗原包被量和血清稀释度,优化血清和酶标二抗反应时间的基础上,用ROC曲线分析确定检测临界值,建立了小反刍兽疫病毒H蛋白抗体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方法,然后对该方法进行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评价。结果显示,建立的小反刍兽疫病毒H蛋白抗体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方法最佳抗原包被浓度为1.5×10-6μg/孔,待检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100;血清及酶标二抗孵育时间均为10 min,检测方法的临界值为S/P=9.77%,批内及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与口蹄疫、羊痘、蓝舌病及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阳性血清不发生交叉反应;用建立的化学发光法和市售小反刍兽疫抗体cELISA试剂盒平行检测247份田间血清,两者相对符合率为94.33%,但化学发光法敏感性更高。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小反刍兽疫病毒H蛋白抗体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灵敏、特异、稳定,可用于田间血清样品小反刍兽疫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17.
研究毛竹干扰状态下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毛竹-桫椤群丛主要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和种间协变关系,分析物种间竞争共存机制。结果表明:群丛中木本及高大草本植物共有67种,隶属于40科53属。毛竹的重要值、Shannon生态位宽度指数(BS)、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BL)均最大,毛竹为群丛中绝对优势种;桫椤的重要值和BL值位列第二,BS值位列第三。20个主要物种组成的190组种对中,毛竹与桫椤生态位重叠值最大,为0.64;136组种对生态位重叠值小于0.2(占总对数的71.6%),物种间生态位重叠程度低,生态位分化程度较大。主要物种间的总体联结呈显著正联结,群落相对稳定;主要物种间相关性不显著,联结性不强,种间独立性较强。毛竹与桫椤、罗伞、绿叶黄葛树、毛桐呈极显著正协变,毛竹与粗糠柴、云南樟、黄心树呈极显著负协变。毛竹与土著种的适合度差异和生态位差异共同影响群丛物种间的共存和竞争。控制毛竹扩张,限制与桫椤呈负协变关系物种的规模,可为桫椤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8.
准确高效获取土壤水盐信息是盐碱地改良和可持续利用的前提。本研究以地面野外高光谱反射率和实测土壤水盐含量为数据源,利用分数阶微分(FOD)技术对原始光谱反射率进行步长为0.25的处理,从光谱数据与土壤水盐信息相关性层面筛选FOD阶数,构建二维光谱指数,采用支持向量机回归(SVR)和地理加权回归(GWR)建立土壤水盐含量反演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FOD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高光谱噪声并挖掘潜在光谱信息,提高高光谱反射率与土壤含水量(SMC)、pH值和含盐量的相关性,相关系数最高分别提升0.98、1.35和0.33。与一维光谱相比,FOD结合二维光谱指数筛选的特征波段组合对SMC、pH值和含盐量的响应更敏感,分别以1.5、1.0和0.75阶为最优,其中,SMC最大相关系数绝对值的最佳组合波段为570、1000、1010、1020、1330和2140 nm; pH值为550、1000、1380和2180 nm;含盐量为600、990、1600和1710 nm。相较于原始光谱反射率,SMC、pH值和含盐量最优阶次估算模型验证决定系数(Rp2)最高...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入侵物种,北美水貂(Neovison vison)在欧洲引起了一系列生态问题,侵占了欧亚水獭(Lutra lutra)的生态空间,其入侵性对当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威胁。水貂引入我国东北地区已有70多年的历史,然而国内对其野外种群却鲜有研究。掌握水貂种群的入侵范围、入侵影响因素以及与本地具有相似生态位的欧亚水獭之间的竞争关系,对水貂的入侵管理和东北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获取的分布信息,通过集合模型识别水貂和水獭的潜在分布区,评估水貂对水獭在地理空间上的入侵风险,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评估其生态位重叠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东北地区水貂的潜在分布区面积为61,944.57 km2,水獭的潜在分布区面积为83,590.94 km2,两者重叠区域面积为50,544.21 km2,占水獭潜在分布区面积的60.47%;(2)从各省分布情况来看,黑龙江省水獭受水貂入侵的风险最高,潜在分布区重叠的比例达到78.9...  相似文献   
20.
镇海棘螈(Echinotriton chinhaiensis)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种群面临着生境退化及丧失的重要威胁。产卵是决定镇海棘螈种群数量增长的关键环节之一,了解其产卵选择的微生境偏好可以更有针对性地保护该物种。本研究旨在确定影响镇海棘螈产卵场微生境选择的关键环境变量,同时为该物种的产卵生境保护、改造和重建提供科学基础。本文于2021年3-5月(繁殖期)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林场对镇海棘螈产卵位点(n=105)与非产卵位点(n=70)处的18个微生境变量进行调查。采用拟合优度卡方检验判断3种无序分类变量的差异性,并利用生境喜好系数对生境选择性进行分析。采用二元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对15个数值型变量进行分析,确定影响镇海棘螈产卵微生境选择的关键变量。结果显示镇海棘螈繁殖期间对产卵场微生境有明显偏好,通常产卵于朝向水坑、落叶层较厚(5.19±0.18 cm)、坡度较陡(18.64°±1.18°)和土壤含水量较低(33.51%±1.87%)的土壤基质上。此外,在大型遮蔽物中,镇海棘螈偏好选择体积较小的石块和乔木(2,994.63±316.17 cm3)作为遮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