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于2022年6月16日从左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伤口分泌物中分离培养出1株革兰阴性杆菌,经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血清凝集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等鉴定为肠炎沙门菌。根据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序贯给予该患者美洛培南1.0 g q8h静脉点滴9 d,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5 g q6h静脉点滴5 d,美洛培南1.0 g q8h静脉点滴19 d,万古霉素1.0 g q12h静脉点滴10 d,以及左胫骨平台感染清创+引流术后,患者伤口处未见明显渗血渗液且感染指标未见明显异常,最终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62.
毒蛇咬伤125例临床救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彭雯  李其斌  李峥  覃韬  林启庆  王威  邓海霞  苌海华 《蛇志》2008,20(2):124-126
目的 总结毒蛇咬伤的急诊处理方法,以提高对此类患者的抢救与治疗水平. 方法 分析2005~2007年,我科收治的各类蛇咬伤患者125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神经毒类毒蛇咬伤患者23例,血液毒类毒蛇咬伤患者54 例,细胞毒类毒蛇咬伤患者39例,其他蛇咬伤9例.经采用局部伤口常规处理,静滴并局部封闭注射抗蛇毒血清,地塞米松、654-2(或长托宁)防治MODS等方法治疗.痊愈123例(98.4%),死亡2例(1.6%). 结论 毒蛇咬伤应予早期伤口处理、应用抗蛇毒血清、抗感染、预防并发症治疗为主,就诊时间的早晚、急救时的伤口处理是否及时得当对病情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3.
城市污泥资源化利用研究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城市污水污泥产量巨大且成分复杂 ,如何对它进行合理利用已越来越受人们关注。文章系统地综述了我国城市污泥处置与利用的现状和趋势 ,并重点讨论了污泥土地利用的可行性以及我国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认为将污泥进行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并作为有机肥料或土壤改良剂等进行资源化利用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并将成为我国污泥处置与利用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4.
目的:低强度激光的生物效应已经得到广大科研工作者和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诸多研究证明低强度激光能够促进创伤组织的修复,但是其对于糖尿病创伤的组织愈合效果目前仍鲜有报道.本文旨在系统探索650 nm波长的低强度激光照射对糖尿病大鼠皮肤创伤愈合的作用效果.方法:3月龄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50 mg/kg的链脲做菌素,3天后检测空腹血糖值,高于16.7mmol/L的大鼠用于实验.于48只大鼠(32只糖尿病+16只正常)的背部构建直径2 cm的圆形创伤切口,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糖尿病激光治疗组,每组16只,激光组大鼠伤口每天暴露于650 nm激光下2h.每组分别于第5、12、19天处死4只大鼠,对其进行创伤愈合率和创伤表皮组织生物力学实验评估.结果:相比于对照组,糖尿病大鼠的伤口愈合速度在第5、12、19天均显著降低(P<0.05),伤口完全愈合时间显著增加(P<0.05),伤口抗张强度显著下降(P<0.05).低强度激光刺激显著提高了第5、12、19天大鼠伤口的愈合速度(P<0.05),显著降低了伤口的愈合时间(P<0.05),显著提高了伤口抗张强度(P<0.05).结论:650nm低强度激光能够显著加速糖尿病大鼠创伤的延迟愈合,使其愈合速度接近于正常状态的组织,该研究揭示了650nm波长下的低强度激光治疗具有良好的用于促进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5.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吸取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土壤重金属(含类金属砷)污染的植物吸取修复研究及技术探索,先后发现了一批具有较高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的铜、砷、镉、锰等重金属的积累或超积累植物,并从重金属耐性和超积累生理机制、植物吸取修复的根际过程与机制、吸取修复强化措施和修复植物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同时开展了植物吸取修复技术的示范与应用,已有一些较成功的植物修复工程应用案例,使我国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尤其是植物吸取修复技术在国际上产生了较强的影响力。本文就近年来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吸取修复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6.
摘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溃疡(DFU)的危险因素,并研究亲水性纤维含银敷料促进患者伤口愈合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30例。230例糖尿病患者中发生DFU的79例,纳为DFU组,剩余151例未发生DFU,纳为无DFU组。DFU组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1组39例和治疗2组40例,治疗1组给予传统纱布敷料,治疗2组给予亲水性纤维含银敷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FU发生的危险因素。观察治疗1组、治疗2组的临床疗效和临床指标。结果:DFU组、无DFU组在性别、年龄、户籍地、糖尿病病程、并发下肢血管病变、并发周围神经病变、足底有胼胝、血红蛋白(Hb)、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沉降率(ESR)、高密度脂蛋白(HDL)、 胱抑C(CysC)、 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蛋白a[Lp(a)]、糖化血红蛋白(HbAlc)方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糖尿病病程、并发下肢血管病变、并发周围神经病变、足底有胼胝、ALB、ESR、CysC、CRP、Lp(a)、HbAlc均是DFU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治疗2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治疗1组(P<0.05)。治疗2组的创面愈合时间、出现明显肉芽时间、住院时间短于治疗1组,住院费用高于治疗1组(P<0.05)。结论:DFU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男性、糖尿病病程、并发下肢血管病变等,因此临床应加强对这些因素的预防和控制。此外,亲水性纤维含银敷料可促进DFU患者创面愈合,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7.
目的: WIND(WOUND INDUCED DEDIFFERENTIATION),是属于ERF/AP2 (ETHYLENE RESPONSE FACTOR/ APETALA 2)家族的一种重要转录因子,该类基因最早被发现在拟南芥中可以与乙烯响应元件GCC-BOX和脱水响应元件DRE结合,响应干旱信号和调节乙烯水平。最近的研究发现WIND基因在植物伤口信号回应、愈伤组织形成及不定芽的产生过程中也发挥了关键作用。已有的研究阐述了WIND基因在拟南芥中控制愈伤组织形成及不定芽再生的机制,但其在木本植物中的功能尚不明确,将探究WIND基因在胡杨中与伤口信号响应及不定芽再生相关的功能,同时为在分子水平上解决胡杨再生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基因克隆、qRT-PCR、转基因表型分析等方法研究WIND基因在胡杨外植体伤口响应和再生不定芽过程中的作用。结果: 克隆胡杨WIND家族中的基因PeWIND1PeWIND2,发现其编码区序列长度分别为1 050 bp和1 032 bp,编码349个和343个氨基酸,亚细胞定位均在细胞核中。组织特异性分析显示PeWIND1PeWIND2在胡杨根、茎、叶、愈伤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愈伤组织中表达量最高。时间表达特异性显示,在经伤口刺激后的24 h内,PeWIND1PeWIND2基因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表达趋势,且均在伤口刺激后1 h达到表达量峰值。转基因植株表型统计发现,过表达PeWIND1PeWIND2基因后转基因植株不定芽再生能力增强。结论: 在胡杨叶片有伤口刺激后,PeWIND1PeWIND2响应伤口信号,表达量先升高后降低,PeWIND1PeWIND2能够促进杨树茎段再生不定芽。  相似文献   
68.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9):I0013-I0014
近年来的一系列重大研究发现:参与炎症反应、促进伤口愈合的免疫细胞竟然与肿瘤的恶化息息相关。它们会促进肿瘤生长,帮助癌细胞转移到其他组织。由此,切断免疫细胞与肿瘤之间的联系,成为抗癌战役新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69.
间隙连接(gap junction,GJ)是细胞膜上的通道结构,其介导的细胞间间隙连接通讯(gap junction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GJIC)对内环境的稳定、细胞生长调控及新陈代谢等起到重要的作用。间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是哺乳动物细胞中分布最为广泛的间隙连接蛋白,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皮肤创伤后Cx43的表达会随着伤口愈合的过程发生动态变化,并影响伤口愈合的速率和质量,人为调控Cx43的表达水平会改善伤口愈合的速率和质量。主要就Cx43结构与功能、Cx43的水平对伤口愈合各阶段的影响及Cx43与慢性伤口的关系进行总结,以期为探索皮肤创伤,尤其是慢性伤口治疗新途径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0.
人表皮生长因子是激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生长因子家族的典型成员,由人体的多个组织器官合成与分泌,通过结合受体激活一系列信号途径,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等。近年来,有关人表皮生长因子的研究已扩展到其在人类生理和病理作用的领域,尤其在组织再生和伤口愈合方面成为研究热点。文中综述了人表皮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简要描述了其基因和蛋白的结构与特点、作用机制与生物学效应,重点介绍该生长因子在胃肠溃疡愈合、皮肤伤口修复和肿瘤病理过程中的作用与影响,从而为相关研究提供辅助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