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探讨油松水分传输效率和安全性对养分和水分添加的响应是揭示其适应性的基础。该试验采用新改进的离心机技术,以2年生油松幼苗当年生枝为材料,试验设置对照(CK,不施肥、自然降水)、氮磷养分添加(F,按每年120 kg/hm2纯N和60 kg/hm2纯P水平添加N和P素,自然降水)及养分和水分同时添加(FI,按每年120 kg/ hm2纯N和60 kg/hm2纯P水平添加N素和P素,且补水100 mm)3个处理,研究了油松幼苗水分传输效率和栓塞脆弱性对氮磷养分和水分添加的响应。结果表明:(1)与CK相比,氮磷养分添加(F)增加了油松幼苗地径、冠幅和地上部生物量,但对比导水率(Ks)、比叶导水率(LSC)、Huber值、抵抗栓塞能力(P50)及水分传输安全阈值均影响不大。(2)氮磷和水分同时添加处理(FI)的地径、株高、冠幅和地上部生物量显著高于CK和F处理,其KsLSC和Huber值与CK及F处理相比并无显著差异,但P50比CK和F处理增加0.2 MPa左右,且水分传输安全阈值相对变小。研究表明,养分添加对油松幼苗当年生枝的水分传输效率和安全性影响不大,水分添加对水分传输效率亦无显著影响,但降低了水分传输的安全性,原因主要与管胞长度增加及管胞壁抗爆破阻力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02.
本文以蒙特卡罗模拟方法为基础,结合组织光学的光子传输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图像分割算法,该算法将复杂的图像分割问题简化为大量简单的光子传输随机实验,通过分析传输规律来获取目标区域.在随后的实验中,结合细胞核提取这一问题建立了一个简单的光学传输模型,并依据此模型分别对人造图和实际图进行了分割.人造图的分割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可行性,说明了该算法的一些优点;而实际图的分割结果则反映了该算法的不足之处,文章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算法待改进之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3.
以青藏高原的拉萨河谷下游的农田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国科学院拉萨高原生态试验站的观测数据,通过模型模拟的方法分析了高原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水分传输的主要特征并结合当地的气象条件和灌溉情况对当地制定适宜的冬小麦农田灌溉制度进行了初步探讨.采用2004年5~10月的土壤水分观测数据对SHAW模型进行参数率定,然后,利用2004年10月~2005年10月的土壤水分观测数据对率定的参数进行验证并评价SHAW模型的在该地区的模拟性能.通过分析2004~2005年冬小麦农田水分传输过程的模拟结果,得出该地区农田生态系统水分传输的主要特征:①拔节-灌浆期是冬小麦耗水旺期,水分主要在土壤-植物间传输.②冬小麦生长期间耗水量为826mm,是华北平原的1.7~1.9倍,其中土壤蒸发占了37.5%.③冬小麦根系吸水主要集中于10~40cm土层,在浅层土壤水分供应不足时,冬小麦才倾向于利用深层土壤水分(40cm以下).④整个冬小麦生长期间农田的总深层渗漏量达到约占总灌溉量的50%.其中,播种-返青期间灌溉量的72%渗漏到70cm土层以下.最后,基于研究得出的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水分传输特征,对该地区适宜的灌溉制度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04.
植入式心电红外线遥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采用红外线传输的植入式心电遥测系统,包括红外线心电发射机及接收机的电路分析红外光经皮传输的一些特性。文末给出了利用该系统传输体内心电的动物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5.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空间传输特性的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近提出的同心圆感受野模型为基础。从感受野大工上周区内各亚区之间的抑制性相互作用入手,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各种空间传输特性进行了模拟,通过改变外周亚区间抑制性相互作用的敏感度和有效范围,可逼真地模拟神经节细胞的各种不同的面积反应函数,用该模型来处不同空间频率的正弦光栅时,它既能很好地传递图像的高频成份,又可十分有效地提升被感受野中心/外周拮抗机制所衰减了的低频信息,此外,由于该模型引进了外周亚区  相似文献   
106.
JA,ABA在海棠幼苗和枝条中的传输分布以及与水分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示踪技术探索了JA和ABA在海棠幼苗和枝条中的传输分布以及与水分的关系,发现JA的行径主要由韧皮部自上而下运输,ABA主要通过木质部由下向上运输。两者均对土壤水分变化敏感,水分亏缺会加速JA向下运输,促进ABA向上运输,推测JA下运除影响根系生长外,可能与根系对根际环境变化的感应以及根源ABA的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7.
研究蛋白质分子中能量远距离传输的机理,在Takeno提出的孤子理论的基础上,进上步考虑了氢键相互作用的非简谐性,并用量子力学对模型进行了处理,在连续近似下,得到的结果表明,能量可以通过以超声速运动的孤子来传输。  相似文献   
108.
农桐间作系统辐射传输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农桐间作系统中泡酮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主要是千粒重,对其它产量组分影响不大,小麦产量灵:距树行越近,产量越低;与对照相比,5m处减产2.1%,2.0m处减产3.7%,树行处减产15.6%,在严重遮荫期,当PAR减少率大于17.0%和4.0%时,分别开始影响小麦产量和千粒重。泡酮对小麦产量的显著影响距树行5m以内,对千粒重的显著影响范围则延伸到距树行10m以内,农桐间作不同结构对夏物(小麦)产量的影响表  相似文献   
109.
甘肃石羊河流域干旱荒漠区柠条树干液流的日季变化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1  
采用基于热补偿原理的SF100热脉冲茎秆液流自动监测系统,监测了柠条树干液流的日季变化规律,利用Tube—TDR监测柠条根区3m土层深度的含水量变化,利用自动气象站同步监测太阳辐射、最高与最低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风向等气象因子,同时输出相应的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o。以上述资料为基础,对柠条树干液流的昼夜变化、日际动态、木质部径向不同位点液流速率、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液流变化及液流的季节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利用SPSS 11.0统计软件,分析了液流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柠条树干液流昼夜变化显著;木质部径向液流速率随探针插入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晴天液流变化幅度较大,雨天液流变化幅度较小;气象因素对柠条树干液流量影响的大小表现为空气水汽压差〉太阳辐射〉气温〉风速。  相似文献   
110.
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新型植人式无线血糖传感器,分别植入非糖尿病猪和糖尿病猪皮下组织,通过无线传输的方法持续监测血糖浓度分别达222天和520天。该装置利用酶电极来测定葡萄糖浓度,从而减少了体表因素、局部微血管灌注差异、组织氧利用度限制和酶失活对传感器的影响。植人体内后经过2周的稳定期,就能维持稳定准确度。研究者认为,这种新型植人式无线血糖传感器最终能应用于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