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9篇
  免费   346篇
  国内免费   33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唐利  刘博强  李承新 《生物磁学》2012,(26):5192-5194
Rab23为小GTP结合蛋白,是Ras超家族Rab家族成员,其突变可引起小鼠开脑综合征(openbrain syndrome),因此又称为opb基因。它是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的负调控因子,在不同肿瘤中发挥不同作用,并参与机体组织器官的发育和分化。它可能通过转运细胞内蛋白发挥相关作用。  相似文献   
992.
遗传性QT延长综合征又称突发性LQTS,是一种以QT间期延长(LQT)、突发性昏厥、惊厥、甚至猝死为特征的先天性心脏病。该将阐述其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93.
丁兰芳 《蛇志》1993,5(1):48-49
应用蝮蛇抗栓酶治疗高粘滞综合征126例。结果表明:显效71.7%,总有效率99.2%,说明清栓酶治疗高粘滞综合征是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994.
代谢综合征是一系列代谢紊乱的状态和疾病。近年来代谢综合征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重视。目前,腹型肥胖和胰岛素抵抗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的核心因素,另外也有众多研究揭示了代谢综合征的其他致病机制。各个国家也在出台相应的诊断标准,这些标准都将指导临床的诊断及分型。在治疗方面,西药尚缺乏有效的综合治疗手段,已经有很多研究证实中药治疗疗效显著,复方治疗或单味药治疗均可以明显改善代谢综合征的症状。本文就中医及西医对于代谢综合征的各种认识的发展过程及其相应的治疗手段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5.
Pierre-Robin综合征(Pierre-Robin syndrome,PRS)是一种能引起颅面器官异常的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下颌发育不全、舌后坠和腭裂等,进而导致新生儿喂食困难,甚至危及个体生命的阻塞性呼吸暂停,是先天性颅面畸形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综合征。该综合征在全球的发病率为1/8 500~1/14 000,不仅影响个体的生长发育还影响其受教育程度,对患者造成巨大影响,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虽然Pierre-Robin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明显,易于诊断,但不同患者间高相似性的表型很容易掩盖患病个体之间的病理学异质性,从而很难确定每例Pierre-Robin综合征的具体病因。因此,了解Pierre-Robin综合征的发病原理及其遗传机制,对于防治Pierre-Robin综合征尤为重要。由基于此,本文结合新近几年在Pierre-Robin综合征发病机制方面的相关研究,主要对引起该综合征的关键信号通路及其相关分子机制,特别是不同信号通路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从而进一步理解Pierre-Robin综合征发生的遗传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996.
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是指各种原因的小肠营养物质吸收不良所引起的综合征.营养物质的吸收必须经过充分的消化作用,因此,广义的吸收不良综合征包括消化不良与吸收不良,故又称为"消化吸收不良综合征".  相似文献   
997.
998.
年轻母亲叶酸代谢基因多态性与唐氏综合征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亚平  鲍明升  刘长青  刘辉  张鼎 《遗传》2010,32(5):461-466
为探讨年轻母亲叶酸代谢相关基因MTHFR 677C>T、MTRR 66A>G、RFC-1 80G>A和MTR 2756A>G多态性与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 DS)发生的关系, 采用随机病例-对照研究设计, 应用PCR-RFLP方法检测60例DS患儿的母亲与68例正常生育女性的基因型。经χ2 检验, MTHFR基因T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MTRR、MTR和 RFC-1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携带MTHFR TT基因型的母亲孕育DS患儿的风险显著增加(OR=3.51, 95% CI=1.30~9.46, P<0.05), 而杂合子CT以及CT合并TT基因型与DS发生风险无显著关联; 携带MTRR GG基因型的母亲孕育DS患儿的风险增加3.16倍(OR=3.16, 95% CI=1.20~8.35, P<0.05), 而RFC-1和MTR突变基因型与DS发生风险无显著关联; MTHFR(CT+TT)/MTRR GG、MTHFR (CT+TT)/ RFC-1 AA、MTHFR CC / MTR (AG +GG)、 MTHFR (CT+TT)/MTR AA、MTRR GG/MTR AA和RFC-1 AA / MTR AA联合基因型与DS发生风险显著相关。结果表明, 年轻女性MTHFR 677C>T、MTRR 66A>G位点变异是孕育DS患儿的独立风险因子, 尚不能认为RFC-1 80G>A、MTR 2756A>G多态性与DS发生相关, 而基因与基因多态位点之间存在交互和修饰效应。  相似文献   
999.
利用PCR-RFLP技术鉴定传粉榕小蜂隐种混合样品的物种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种(cryptic species)是指形态上几乎完全相同但遗传组成存在显著分化的物种。在榕树–榕小蜂一对一共生系统中, 传粉榕小蜂隐种的发现对协同进化、物种共存等重要的生态和进化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为很难从形态上直接区分隐种, 所以, 相关研究中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快速而准确地鉴定隐种。本文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了mtDNACOI基因片段, 对木瓜榕(Ficus auriculata)和鸡嗉果榕(F. semicordata)的传粉榕小蜂隐种进行了区分。结果表明为木瓜榕传粉的大果榕小蜂(Ceratosolen emarginatus)存在两个隐种(A和B), 分别包含1个XhoI和1个BssSI酶切位点。将两个隐种的样品按不同比例混合, 提取基因组DNA, PCR扩增mtDNA COI片段, 经XhoI和BssSI分别酶切, 均能通过酶切图谱准确检测出混合样品的隐种组成。鸡嗉果榕小蜂(C. gravelyi)两个隐种的mtDNA COI基因序列也存在较大差别, 分别包含1个BmrI和1个AvaI酶切位点, 隐种混合样品经BmrI和AvaI分别酶切的结果也能准确鉴定混合样品的物种组成。我们的结果表明基于PCR和DNA酶切技术能快速而准确地区分传粉榕小蜂的隐种。  相似文献   
1000.
宽瓣头细蛾Epicephala lativalvaris Li, Wang & Zhang是最近发现在黑面神Breynia fruticosa和喙果黑面神B. rostrata上专性传粉的昆虫。通过野外观察宽瓣头细蛾的访花行为、 室内饲养宽瓣头细蛾幼虫及解剖黑面神和喙果黑面神果实, 首次对其个体发育过程中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和生活史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 宽瓣头细蛾的生活史因气候的不同而出现差异, 其在福建厦门1年发生4~5代, 有4个羽化主要高峰期, 分别为5月上旬至中旬、 6月中旬至下旬、 8月及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11月中下旬有少数成虫羽化, 12月上旬至次年4月中旬以卵或蛹越冬; 而在海南鹦哥岭1年发生6代, 无越冬现象。成虫分别主动为黑面神或喙果黑面神传粉并将卵产于子房内, 幼虫以寄主植物种子为食, 需要消耗果实内全部6粒种子才能发育成熟, 但每个种群内留有20.37%~77.63%完好的果实, 以维持互利关系的稳定。两种植物的结实率近似, 但宽瓣头细蛾对喙果黑面神的果实危害率是黑面神的2.05倍。结果说明, 在宽瓣头细蛾 黑面神和喙果黑面神专性传粉互利共生关系中, 两种寄主植物所获得的利益近似, 但喙果黑面神为宽瓣头细蛾提供了更多的回报。研究结果为头细蛾属其他种类生物学特性的了解提供了借鉴, 并为探讨宽瓣头细蛾 黑面神和喙果黑面神专性传粉互利共生关系稳定性的维持机制提供了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