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7篇
  免费   213篇
  国内免费   110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279篇
  2011年   231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295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新书介绍     
内容简介: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而城市垃圾处理是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和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几年来,我国的大部分城市都正在积极的进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的探索和实践,但由于国内无系统的垃圾处理理论和少有成功的实例,而从国外引进的卫生填埋、堆肥、焚烧发电三大处理方式均不合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992.
应用 Tet- On基因表达系统 ,调控血小板生成素 (TPO)基因在 NIH/3T3细胞中的表达时间与水平 .籍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方法 ,p Tet- On质粒转染 NIH/3T3细胞株 ,得到稳定细胞株NIH/3T3- Tet- On.p TRE/TPO与 p TK- Hyg质粒共转染 NIH/3T3- Tet- On细胞株 ,得到双稳定细胞株 NIH/3T3- Tet- On- TPO.在培养基中加入或不加强力霉素 ,RT- PCR、Western印迹及 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 TPO表达 .结果表明 ,当培养基中不加强力霉素时 ,TPO无明显表达 (0 .1 μg/L) ;当培养基中加入 2 mg/L强力霉素时 ,TPO表达明显增高 (1 0 .8μg/L) .TPO表达水平与强力霉素浓度有关 ,随强力霉素浓度增高 ,TPO表达增加 .TPO表达水平还与强力霉素作用时间有关 ,加入强力霉素 6 h后 ,TPO表达明显增加 (1 .2μg/L) ,随培养时间延长 ,TPO表达增加 ,2 4 h达到峰值(1 0 .8μg/L) ,而且这种诱导作用是可逆的 .为进一步进行 TPO基因表达调控的体内研究奠定基础 ,有望为 TPO基因治疗提供一条可控的安全途径  相似文献   
993.
 从大肠杆菌 C60 0株染色体基因组中筛选到一个原核增强子样序列 3A,其正、反向增强活性分别能提高 β-半乳糖苷酶活性 7.1 1和 2 .93倍 .采用体内转录 ,RNA斑点印迹杂交的方法 ,证明3A序列对于基因表达的调控发生在转录水平上 . 3A功能区的研究表明 ,3A增强活性主要位于距其正向克隆 5′端 (增强活性较强的方向称为正向 ,反之为反向 ) 30 0~ 540 bp,长约 2 4 0 bp的区段内 ,并证明 3A片段增强活性至少由两个增强活性位点组成  相似文献   
994.
湖南烟区烤烟硫含量与土壤有效硫含量的分布特点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野外调查、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湖南烟区烤烟硫含量与土壤有效硫含量的分布特点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湖南烟叶硫含量较高,平均为(0.81±0.26)%,变幅为0.34%~1.49%,有39.29%的烟叶硫含量小于0.70%;不同等级烟叶硫含量的变化规律为上橘二(B2F)>中橘三(C3F)>下橘二(X2F).湖南种植烤烟土壤有效硫含量较丰富且变异范围大,平均为(37.16±27.59)mg·kg-1,变幅为2.20~217.60 mg·kg-1;有22.58%的土壤在不同程度上缺硫(≤16.0 mg·kg-1),有26.08%的土壤有效硫含量偏高(>50.0 mg·kg-1),满足优质烟叶生长发育的正常土壤占51.34%;不同土壤类型有效硫含量的变化规律为鸭屎泥>黄泥田>红黄泥>青泥田>沙泥田>黄灰土>黄壤土.相关分析表明,烟叶硫含量与土壤有效硫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469, P<0.01).  相似文献   
995.
牛山湖两种不同生境小型鱼类的种类组成、多样性和密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2003年春季浅水草型湖泊牛山湖小型鱼类空间分布(种类组成、多样性和密度等)与生境异质性之间的关系.根据水生植被状况、离岸距离和水深,选择了两种差异较大且有代表性的生境类型,即近岸沉水植物茂密的生境A和远岸沉水植物稀疏的生境B.使用围网(180 m2)在这两种生境中进行小型鱼类的采样,采用多次标志回捕法和Zippin去除法估算了围网内小型鱼类的密度.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生境中小型鱼类的种类组成、多样性度量值和密度估算值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1)生境A中的渔获物由5科14种小型鱼类组成,优势种类为生活在中、下水层的高体鳑鲏、彩副鱊和麦穗鱼;生境B中的渔获物由3科9种小型鱼类组成,优势种类为生活在湖底的子陵吻鰕虎鱼和小黄黝鱼.2)生境A和生境B小型鱼类群落间的Bray-Curtis指数为0.222,结构相似性较低;但二者的物种等级丰度分布则无显著差异,均属于对数级数分布.3)生境A中高体鳑鲏、彩副鱊、麦穗鱼等9种小型鱼类的总密度值为8.71 ind·m-2,生境B中子陵吻鰕虎鱼、小黄黝鱼等5种小型鱼类的总密度值只有3.54 ind·m-2.小型鱼类在这两种不同生境中的空间分布差异可能与其逃避捕食、觅食和繁殖等生态习性的生境需求有关,因此,水生植被生境对小型鱼类资源合理开发和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6.
水洞沟遗址第3、4、5地点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洞沟遗址第3、4、5地点位于水洞沟盆地西南边缘,自1923年发现以来,这三个地点尚未经过正式发掘。2004年夏秋季节,宁东重化工基地引黄管道的修建要穿越盆地的边缘,遂对这三个地点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共揭露110m2,出土和采集了上千件石制品和鸵鸟蛋皮。下文化层的石制品主体呈现出与水洞沟第1地点相同的文化面貌;上文化层石制品和采集品特征则与第6地点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其中包含大量的细石器制品。另外,在水洞沟盆地首次发现了两面器类型。此次发掘出土的文化遗物丰富了水洞沟遗址的文化内涵,对研究水洞沟文化与华北相邻区域古文化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7.
植物多倍体起源与分子进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杂交和多倍化是植物最重要的进化方式之一 ,在自然界普遍存在着多倍体物种 ,约 50 %的被子植物和 80 %的蕨类植物进化历史上都曾经历过这种活动 〔1,2〕。在动物界 ,随着大量分子生物学证据的积累 ,有关杂交 -多倍化物种形成的报道也越来越多〔3〕。随着时间的流逝 ,杂种与祖先种在遗传分化上的积累越来越多 ,这使得探讨多倍体物种起源及其进化成为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研究领域。早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生物学家们就对植物多倍体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4〕,不过 ,由于当时研究方法的限制 ,他们只能在外部形态、生化特性等方面对多倍体植物进行一…  相似文献   
998.
肥胖基因的分离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PCR技术自外周血白细胞染色体DNA中扩增获取了肥胖基因(ob基因)的外显子2和3序列.经过拼接,获得了全长的ob基因编码序列. 测序结果表明,获得的序列与文献报道完全一致.利用PCR技术扩增出成熟蛋白的编码序列,克隆至表达载体pBV220中获得了表达菌株,并对表达产物进行了初步纯化,为进一步研究ob基因产物的功能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9.
以两块对照固定样地(8401和8402)为对象,研究了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两类采伐迹地次生群落在过去15年的演替过程中胸径≥7.0cm林木种类、个体数及胸高断面积的消长格局,结果表明:1)常遭台风及一些人为活动干扰、源于大面积采伐迹地的8401群落比位于保护区核心区、源于小面积采伐迹地的8402群落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但两样地林木的个体密度随演替进程的变化均较缓慢,前者减少3.9%,后者增加14.2%。2)常见种(即1984年在0.2hm2样地中个体数≥5的种类,绝大多数为群落优势种或先锋树种)在15年演替过程中种类数量保持不变,非常见种种类数量增加31%,常见种与非常见种个体密度在时间上的变化呈显著的负相关。3)林木死亡率总体上随胸径增大而减少。常见种的林木死亡率显著高于非常见种的林木死亡率,与此相反,林木的个体增补主要来自非常见种(占89.3%),8402样地的个体置换率(增补数量/死亡数量)比8401高90%;不同观测年份个体增补数量的变化与死亡数量的变化存在显著的正相关。4)林分胸高断面积的相对增长量主要受常见种的消长及样地总置换率的影响,总体上看,8402样地的相对增长量高于8401样地,前者为2.48%,后者为1.69%。5)热带山地雨林次生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的林木消长格局明显与树种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Hofmeister效应反映了溶质小分子通过与水分子的相互作用, 对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造成的结构上的影响.通过对此效应的深入研究, 可以从理论上解释许多常见的生理生化现象.蛋白质的变性、复性问题是与Hofmeister效应密切相关的生化基础课题. 目前重组蛋白生产过程中包含体的变性和复性问题为上述理论研究提供了广泛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