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QTL复合区间作图中标记筛选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用明  万平 《遗传学报》2002,29(6):555-561
高效地筛选标记 ,是复合区间作图方法定位QTLs的基础。筛选出的主效标记和互作标记 ,除了用作控制背景遗传效应外 ,在定位具有上位性效应的QTLs时 ,还将用于构筑两维搜索区间。因而 ,标记筛选的效率将直接影响QTL定位的功效和精度。通过对不同方法筛选标记的效率进行模拟研究 ,发现回归方法明显优于随机效应预测方法 ,同归方法中又以前向选择法简单有效。普通遗传力和基因型×环境互作遗传力的增加都能提高标记筛选效率 ,前者对主效应较大的QTLs影响明显 ,后者对主效应较小的QTLs作用较大。过多过密的标记会降低标记筛选效率 ,其中密度增加对标记筛选的负作用更为突出。为了缓解标记筛选效率制约QTL定位功效的缺陷 ,可以用多环境下筛选出的标记共同构建两维搜索区间  相似文献   
22.
半矮秆基因brh1在大麦中的精细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从大麦、小麦和水稻中分离的RFLP标记 ,构建了大麦半矮秆基因brh1精细图谱。以快中子处理六棱大麦品种Steptoe的种子 ,从M2 代中选择出brh1突变体FN5 3。brh1是一个极易鉴别的形态学标记 ,通过对FN5 3×Morex的F2 代群体进行鉴定表明 ,brh1基因为隐性 ,前人通过BSA法将其初步定位在大麦第 1染色体 (7H)短臂上 ,靠近端粒区。这一区间还有一个控制秆锈病抗性的显性基因Rpg1。所以 ,brh1的精细定位不仅对研究其本身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 ,也为Rpg1的图位克隆和功能研究提供了更大的重组配子群体。定位实验全部以F2 中具有brh1特征的个体为对象完成 ,鉴定工作在苗期进行。在该精细图上 ,brh1区间长15 .2cM ,各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 0 .8cM。其中 ,大麦的cDNA克隆MWG2 0 74B与brh1共分离。 2 0 74A在靠近着丝点一侧 ,与brh1相距 0 .8cM。BCD12 9和R3139在定位群体内呈现与MWG2 0 74A共分离。CDO5 4 5位于端粒一侧 ,距离brh1为 0 .8cM。根据禾谷类作物基因组的共线性原理 ,CDO5 4 5成功定位在水稻的同源染色体即第 6染色体短臂brh1区间内。然而 ,由于在定位亲本间缺乏多态性 ,BCD12 9和MWG2 0 74的 2条主带A和B均未能定位在水稻的共线性区段内。推测MWG2 0 74的其他各带可能被定位在水稻的目标区间内 ,从而有  相似文献   
23.
利用图解,阐述了“三点测验”中,为什么F1能产生8种配子;进而阐述了为什么F1产生的配子中“亲组合型”配子多,而“重组合型”配子少、特别是“双交换重组合型”配子比例极小,并指出双交换值的最大值和基因的位置是如何影响交换值大小的。  相似文献   
24.
云南地方猪种血液蛋白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蛋白电泳技术研究了云南地方猪种血液蛋白多态性。共分析了3个云南地方猪种32-36个遗传位点,其中AKP、CAT、DIA、ES、G6PD、PA、6PGD、PHI、TF等9个 位点检测到多态性,多态位点百分比为0.1875-0.2121,平均杂合度为0.0712-0.1027。结果表明,云南地方猪种血液蛋白多态程度较高,反映在蛋白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 Abstract:In this paper,protein electrophoresi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blood protein polymorphism in Yunnan local pig breeds and 32~36 genetic loci in the Yunnan local pig breeds were surveyed,Nine of them,such as AKP、CAT、DIA、ES、G6PD、PA、6PGD、PHI and TF,were found to be polymorphic,the mean heterozygosit(H)was 0.0712~0.1027.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blood protein polymorphism in the Yunnan local pig breeds is high,the Yunnan local pig breeds are wealthy in genetic diversity in point of their protein level.  相似文献   
25.
利用异源双代换系杂交产生染色体易位系@贾旭$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双代换系;;染色体;;易位系  相似文献   
26.
微卫星DNA及其在鱼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的遗传可变性和多态性是生物自组织管理中的重要一环,也正是这一环使得生物得以适应变化的环境,为了更有效的管理和利用生物资源,就必须在遗传多态的水平上对生物种群进行认识和分析。这种分析需要有遗传标记,即需要生物体的某些性状和物质,它们能够稳定的遗传且方式简单,可用以反映生物个体或群体的特征。尽管现在已经有一些分子水平的遗传标记方法可以采用,但是对于一些濒危物种的研究和保护而言,仍需要多态信息含量更大的分子标记体系。    相似文献   
27.
于福同  张福锁 《遗传学报》1999,26(5):552-557
采用室内控制生长条件的营养液培养技术,通过检测缺铁条件下20个中国春的Hope染色体代换系及其亲本中国春和Hope小麦植物铁载本分泌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植物铁载体分泌高峰期内5次测定值的汇总资料,对六倍体小麦PS分泌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PS分泌率通过根分泌物对新形成的Fe(OH)3的活化能力进行测定,在缺铁症出现时每隔2,3天测定1次,随着缺铁失绿症严重程度的增加,PS分泌率呈现迅速增高再逐渐降低的  相似文献   
28.
构建遗传图谱是当前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进行图谱构建,林木与作物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因为进行图谱构建一是要有合适的分离群体,二是要有能揭示亲本多态性的遗传标记。两者可利用的遗传标记是一样的,但在进行作图群体构建时却存在一定差异,林木的遗传组成高度杂合,大多数林木为长期异交的树种,一般都有自交不亲合和近交衰退现象,象作物那样利用近交系或其它的高世代群体进行遗传图谱构建是不太可能的。由于研究方法的不同,以前的林木育种工作者很少留意建立和保存谱系清楚的F_2和BC_1群体,由于林木生命周期很长,建立这样一些高世代的群体也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除了杨树、柳树等一些可在温室内水培杂交的物种,大多数林木的控制授粉杂交操作也是很困难的。因此研究过程中,等待材料的问题成为目前林木遗传图谱构建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如何利用现成的材料和低世代群体,对林木遗传图谱构建工作的广泛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这一问题作一些理论上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29.
JRGarbe YDa 《遗传学报》2003,30(12):1193-1195
对于在遗传研究和家系研究中大的系谱结构图还很难分析。系谱的绘制通常是遗传性状的分析研究的第一步。系图可以反映整个群体的结构、每个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基因流的走向,便于理解遗传性状的本质。因为所用家系数目的增大和复杂性的增加,绘制1个清晰的系谱有时变得十分困难。因此开发了1种名为Pedigraph软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Pedigraph能够完成对于大的复杂的群体的系谱绘制工作,并能进行相应的系谱分析。初步的测试表明这个软件在研究动植物的遗传育种中是1个有用的工具,同时它也可以用于人类的群体和历史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30.
通过基因组原位杂交、重双端体测交及RFLP分析,解析了来自小麦品种"中国春"(Triticum aestivumL.cv."Chinese Spring"(CS))×大麦品种"Betzes"(Hordeum vulgare L.cv."Betzes")杂种后代15份材料的遗传组成,鉴定出6个二体异代换系;对与"中国春"重双端体DDT2A、DDT2B及DDT2D测交的F1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构型进行观察,同时以小麦第二部分同源群短臂探针psr131进行RFLP分析,鉴定出一套遗传稳定的小麦-大麦2H二体异代换系2H(A)、2H(B)和2H(D).小麦第二部分同源群短臂探针psr131可作为追踪大麦2H染色体的RFLP标记.从代换系的生长势及其他农艺性状看,大麦2H染色体对小麦染色体2B和2D的补偿作用较好.通过考种观察到携带大麦α淀粉酶抑制蛋白基因的2H染色体导入小麦后,淀粉品质发生了改变,外观品质由原来"中国春"的半粉质转变为代换系的半角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