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半矮秆基因brh1在大麦中的精细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从大麦、小麦和水稻中分离的RFLP标记 ,构建了大麦半矮秆基因brh1精细图谱。以快中子处理六棱大麦品种Steptoe的种子 ,从M2 代中选择出brh1突变体FN5 3。brh1是一个极易鉴别的形态学标记 ,通过对FN5 3×Morex的F2 代群体进行鉴定表明 ,brh1基因为隐性 ,前人通过BSA法将其初步定位在大麦第 1染色体 (7H)短臂上 ,靠近端粒区。这一区间还有一个控制秆锈病抗性的显性基因Rpg1。所以 ,brh1的精细定位不仅对研究其本身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 ,也为Rpg1的图位克隆和功能研究提供了更大的重组配子群体。定位实验全部以F2 中具有brh1特征的个体为对象完成 ,鉴定工作在苗期进行。在该精细图上 ,brh1区间长15 .2cM ,各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 0 .8cM。其中 ,大麦的cDNA克隆MWG2 0 74B与brh1共分离。 2 0 74A在靠近着丝点一侧 ,与brh1相距 0 .8cM。BCD12 9和R3139在定位群体内呈现与MWG2 0 74A共分离。CDO5 4 5位于端粒一侧 ,距离brh1为 0 .8cM。根据禾谷类作物基因组的共线性原理 ,CDO5 4 5成功定位在水稻的同源染色体即第 6染色体短臂brh1区间内。然而 ,由于在定位亲本间缺乏多态性 ,BCD12 9和MWG2 0 74的 2条主带A和B均未能定位在水稻的共线性区段内。推测MWG2 0 74的其他各带可能被定位在水稻的目标区间内 ,从而有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一个简便的豆科植物田著的转化试验。田蓄子叶外值体能被含非致瘤性的Ti质"Y.载体 的根癌农杆菌感染。该载体带有一个嵌合的npr-II基因和胭脂碱合成酶基因。卡那霉素抗性愈伤组 织经胭脂碱测定、N P T-11酶活性检测和DNA分子杂交试验证明外源基因已导入了田蔷细抱。  相似文献   
3.
4.
新生隐球菌交配型分析试验方法和培养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观察了Hayagar(HA)、Matingagar (MA)、Haycubeagar (HCA)、稻壳琼脂(RSA)、富营养Hayagar(IHA)以及沙保弱培养基 (SDA) 6种培养基的新生隐球菌交配试验效果。按 2周内产生阳性结果排列培养基的次序是HCA(95% )、RSA(95% )、HA(86% )、MA(38% )、SDA(38% )和IHA(2 4 % )。采用点状可以替代划线接种方法用于处理大批量标本并节省材料。此外 ,先将诱导菌株和受试菌株混合预培养可以使原方法不能交配的菌株产生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5.
比较鸟籽琼脂 (GASA ,Guizotiaabyssinicaseedagar)和咖啡酸玉米琼脂 (CACA ,Caffeicacidcommealagar)对新生变种和格特变种的培养效果 ,再同时用两种培养基分离鸽粪和澳洲赤桉标本中的新生隐球菌。结果表明 ,CACA对新生隐球菌的培养和选择性分离效果与GASA相同 ,能够用于新生隐球菌的选择性分离。  相似文献   
6.
新生隐球菌的酚氧化酶及用于菌种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4%玉米浸汁咖啡酸琼脂(CACA)培养基。观察了具不同生物学特性的新生隐球菌的酚氧化酶活性,并对临床常见的多种酵母和酵母样真菌作了该酶的检测。结果,受试的3个变种、5种血清型和尿素酶阴性新生隐球菌均呈明确的阳性反应;150株常见酵母和酵母样真菌中43株新生隐球菌全部呈酚氧化酶阳性。107株其它酵母和酵母样真菌全部阴性。具各种不同生物学特性的新生隐球菌均特异性地产生酚氧化酶,用检测该酶的方法作该菌鉴定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为100%,且可于72小时内得到结果。此外,结合尿素酶试验可以准确的鉴定出尿素酶阴性的新生隐球菌。  相似文献   
7.
对两种新生隐球菌选择性培养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鸟籽琼脂(GASA,Guizotia abyssinica seed agar)和咖啡酸玉米琼脂(CACA,Caffeic acidcommeal agar)对新生变种和格特变种的培养效果。再同时用两种培养基分离命粪和澳洲赤桉标本中的新生隐球菌。结果表明,CACA对新生隐球菌的培养和选择性分离效果与GASA相同,能够用于新生隐球菌的选择性分离。  相似文献   
8.
平贝母花粉植株的诱导及无性系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附加植物激素的MS、N_6、百合、米勒和改良怀特培养基,培养平贝母单核中期的花药,诱导出一些愈伤组织(平均诱导频率为0.20%),其中MS培养基的诱导效果最好。绝大多数再生植株出现在不加任何激素的1/2MS(其大量元素的含量是MS的一半)培养基上。再生植株的根尖细胞的染色体计数表明,约有1/4的细胞2n=12,证明再生植株是来源于花粉细胞的单倍体植株。在愈伤组织的分化培养中,建立起了能继代繁殖、不断保持绿苗分化能力的愈伤组织无性系。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对新生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已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生态学方面,,由鸽粪分离的环境株具有表型的多态性,包括新生变种的A、D血清型及尿素酶阴性株,而这些多态性菌株均已在临床发现。分子生物学方面,G+Cmol%和核型已被进行分析。,由PFGE分析所得到的有意义的信息是两个变种和5种血清型新生隐球菌株具有明显不同的核型谱。临床方面,研制的一种新的可同时检测酚氧化酶和尿素酶的培养基可用于该菌的临床鉴定。使用一种高渗培养基诱导出于该菌的L-型,提示在感染期间L-型的形成可能与该病的慢性过程与复发有关。已证实氟康唑对治疗新生隐球菌病有良好的效果。进一步应重视联合治疗的可能性,例如使用氟康唑加二性霉素B脂质体。总之在我国对新生隐球菌的系统性研究已经初步开始进行,许多有意义的结果已经得到并且将进一步得到。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微生物学会真菌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召开的第四届全国医学真菌学术研讨会于1994年5月10日至13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来自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包括台湾省)的79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其中具高级技术职称者32人,中青年学者占半数以上。应邀前来参加会议的还有泰国和意大利的医学真菌专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