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9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67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艾灸是一种经典的中医治疗手段,集合了物理疗法(热疗)和化学疗法,目前已经证明对多种癌症有抑制作用,但是具体的细胞生物学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研究热疗对星形胶质细胞癌细胞系U251的作用,来揭示艾灸通过热疗对癌细胞的作用。方法 通过显微缩时摄影技术,记录了42℃热疗处理U251细胞系108 h中细胞形态的变化,并用细胞计数法检测了热疗3 d时全细胞数、活细胞数及活细胞比例的变化,来评价热疗对细胞增殖和死亡的影响。通过检测细胞凋亡标志物Annexin V和Caspase-3,来评价热疗对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 热疗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细胞死亡明显增加。热疗处理后的U251细胞较对照组存在明显的核固缩,标志物Annexin V和PI明显升高,PI阳性细胞呈Annexin V阳性,提示热疗导致的细胞死亡以细胞凋亡为主,PI阳性的细胞为凋亡终末期,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所致。同时大部分收缩变圆的细胞中,Caspase-3和Annexin V呈共同阳性,提示热疗可能通过Caspase途径介导细胞凋亡。结论 本研究明确了热疗可以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癌U251细胞系的细胞增殖并诱导Caspase途径相关的凋亡。  相似文献   
92.
目的: 建立大鼠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PPS)炎性痛模型并进行评价,为CPPS炎症引起的慢性骨盆疼痛的外周及中枢机制研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 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组20只。采用向大鼠前列腺腹侧叶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的方法制备CPPS炎性痛模型。术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变化;分别于造模后7 d,14 d,21 d,28 d,35 d测定大鼠足底和阴囊热刺激疼痛阈值;取材后前列腺组织称重计算前列腺指数;显微镜下观察大鼠前列腺组织病理变化并用半定量法评价前列腺组织损伤程度,以评价模型是否成功。结果: 模型成功17只,成模率为85%。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比较,造模后大鼠的活动度、毛发光泽度降低,排尿量增加。足底和阴囊热刺激疼痛阈值显著降低并可稳定维持1个月以上(P<0.01)。前列腺湿重和前列腺指数均显著性提高(P<0.01)。前列腺组织肉眼可见明显水肿,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镜下可见腺腔萎缩,间质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利用向大鼠前列腺腹侧叶注射CFA的方法,可成功复制CPPS炎性痛模型,这将为后续CPPS发病机制的研究,特别是疼痛行为与潜在炎症和神经损伤之间的机制联系提供有价值的工具。  相似文献   
93.
热激转录因子(HSFs)参与了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以及多种非生物胁迫适应基因的表达调控。HSFs通常形成同源三聚体,激活转录活性从而发挥功能。本文综述了热激转录因子的基本结构、亚细胞定位、转录调控、功能多样性及其在植物适应极端温度、盐害、干旱、强光和氧化胁迫等非生物胁迫过程中的作用。HSFs是提高高等植物抗多重胁迫的优质候选基因,对其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未来,通过生物基因工程等手段利用HSFs提高各类作物抗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4.
为了探讨我国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的能量分配和平衡问题,利用涡度相关系统和常规气象仪器的连续监测结果,分析了不同季节的能量通量特征和闭合特点。结果表明,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全年的净辐射、潜热通量、显热通量、土壤热通量和热储存量分别是4546.07、2453.24、492.22、-10.47和45.93 MJ/m^(2),土壤为热源,潜热年总值占净辐射的54.0%,显热占10.8%,能量以蒸发散为主要的耗损形式。辐射和能量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动态,各能量分量的日变化几乎都呈白天高夜间低的单峰趋势,反照率整体为0.10~0.12,波动不大;波文比季节差异明显,为0~0.8。热带季雨林的全年闭合度为0.67,未考虑热储量时,闭合度为0.51~0.79,考虑热储量为0.53~0.80。可见,在林冠茂密的热带季雨林中,热储量对能量闭合度的贡献不大,忽略热储量并不是导致能量不闭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5.
汉江流域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丰富,南方砾石石器工业和北方小石片石器工业类型的遗存并存,对研究中国南北旧石器文化交流和发展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2016-2018年夏天,我们在汉江流域进行野外调查,新发现十个含更新世晚期旧石器遗存的地点,利用热转移光释光(TT-OSL)方法对各遗址的地层进行了测年。测年结果表明,这几处旧石器地点的古人类活动主要发生在距今20-5万年之间,涵盖了L2、S1和L1三个阶段,与之前汉江流域第二级阶地发现的旧石器遗址年代基本一致。新发现的十个旧石器地点丰富了汉水流域旧石器遗存,为进一步研究该区域古人类旧石器遗址年代学和石器技术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96.
胡小丽  张蔚  刘邓  邱轩  王红梅 《微生物学报》2019,59(6):1197-1208
[目的]本文从胜利油田沾3区块的高温油藏的原油采出液中分离得到一株嗜热菌,通过其与膨润土的相互作用,尝试探讨油藏微生物作为油藏储层中水敏性矿物(如蒙皂石)改性剂的可能性。[意义]研究结果将在降低水敏矿物的膨胀性能,为解决水驱采油中遇到的水敏效应的瓶颈问题提供微生物的新途径。[结果]所得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菌,呈杆状,具芽孢,兼性厌氧,鉴定为Geobacillus icigianus SL-1。菌株SL-1在厌氧条件下能够还原蒙皂石的结构铁。扫描电镜(SEM)结果显示,无菌对照体系中,蒙皂石呈不规则薄片状。而经微生物作用后,除薄片状蒙皂石外,另有板状次生矿物的生成。进一步能谱(EDS)分析表明,与薄片状蒙皂石相比,板状矿物含有较高的Al/Si比值,且含有明显的K+信号。XRD结果显示,经过微生物作用后,固相物质中蒙皂石的百分比下降至47.7%,伊利石百分比上升至29.1%,而无菌对照组中蒙皂石的百分含量则为70.4%,伊利石的百分比则为19.8%。XRD物相分析和EDS结果均证实经过微生物作用后,部分蒙皂石转化成了伊利石。膨胀性能的分析进一步揭示菌株SL-1作用后,矿物膨胀性较初始矿物显著降低,缩膨率达到25.9%。以上结果为油藏储层防膨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7.
嗜热与嗜常温微生物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嗜热微生物的嗜热特性与其蛋白质的高度热稳定性紧密相关。为了探索嗜热蛋白质的热稳定机制,比较嗜热和嗜常温微生物的蛋白质在氨基酸组成上的差别,收集110对分别来自嗜热和嗜常温微生物的同源蛋白质序列,比较两组蛋白质各种氨基酸含量以及疏水性氨基酸组成、疏水性指数和荷电氨基酸组成的差别,结果两者在多种氨基酸含量上存在微小但统计学上显著的差别,嗜热蛋白质比嗜常温蛋白质具有较高的平均疏水性和荷电氨基酸组成。对两组蛋白质的“脂肪族氨基酸指数”进行分析,证明嗜热蛋白质之所以具有较高的脂肪族氨基酸指数是由于其亮氨酸含量较高,与影响该指数的其它几种氨基酸无关;从而认为该指数的意义值得怀疑。通过对大量同源嗜热蛋白质和嗜常温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的比较,能够揭示一些有关蛋白质热稳定性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98.
通过Western印渍方法,发现在豌豆(PisumsativumL.)叶存在一种高分子量的蛋白可与GroEL抗体发生免疫学反应,它含有两种亚基,分子量分别为60.4kD(α)和65.5kD(β),具有弱的ATPase活性。热激处理后此蛋白的表达升高3~4倍,但外源ABA处理并不增加它的表达。用35S标记蛋白和氯霉素抑制实验表明,此蛋白可能是在80S核糖体上合成的胞质蛋白。  相似文献   
99.
不同的碳源条件下,真养产碱杆菌可在胞内积累聚羟丁酸(PHB)或含羟基戊酸单体(HV)比例不等的聚羟丁戊酸共聚物(PHBv)。利用次氯酸钠,氯仿混合液体系提取上述羟基脂肪酸聚酯(PHA),提取率为85%,纯度达97.O%。以差示扫描热分析法对PHB和PHBV材料进行热性质研究,发现材料中的HV组分逐渐增加.材料的熔点Tm,熔化焓Hm逐渐下降。热分解峰值逐渐向低温区偏移。但含HV为6lmol%的PHBV材料有关热性质出现回升现象。  相似文献   
100.
流行性出血热尸检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mRNA的定位及分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核酸原位分子杂交技术研究了国内不同地区30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尸检组织中病毒RNA及HSP70mRNA细胞内定位,同时观察了汉坦病毒感染的VeroE6细胞中HSP70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热休克蛋白70mRNA在多数组织中均可检测到,分布与病毒RNA一致,并且与组织的病理损害有关;体外实验的结果也表明在出血热病毒感染的细胞中有HSP70的高表达。提示热休克蛋白与汉坦病毒的致病以及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机理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