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4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64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2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植入式电子系统中射频线圈的失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入式电子系统中常采用射频线圈进行电磁耦合来进行体内外信息和能量的传输。本文着重讨论体内外两个射颦圈在耦合存在空间几何失配时互感系数M的变化与计算方法,并给出典型几何失配情况下,系统输出电压、功率和效率变化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52.
马铃薯人工种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巍  欧阳藩 《生物技术》1996,6(5):11-13
本研究以虎头(H)、克四(K)和Favorita(F)三个品种的马铃薯不定芽在液体培养条件下诱导生成的微型薯为试材,经筛选后获得的大小一致的微型薯经过适度的低温处理后,用4%的海藻酸钠和2%的氯化钙溶液,在附加一定的植物激素条件下,进行人。种皮包埋形成人工种子。在无菌条件下,三个品种的人工种子萌发率均达90%以上。在土壤中,人工种子萌发率可达60%以上,萌发的人工种子中80%能够形成生长发育正常的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53.
背角无齿蚌珍蛛囊形成过程中钙代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同位素活体标记、人工育珠、普通石蜡切片和放射自显影的方法,对一种淡水育珠河蚌-背角无齿蚌珍珠囊形成过程中的钙代谢途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植入小片带入的钙在珍珠囊形成的过程中,主要代谢途径是:(1)随小片细胞脱落而进入游走细胞;(2)从小片进入初生珍珠囊,初生珍珠囊脱落后进入游走细胞;(3)从小片进入育珠蚌结缔组织,其中一部分再进入育珠蚌表皮,随粘液和壳质分泌;另一部分则进入次生珍珠囊表  相似文献   
54.
本文报道在云南南亚热燕山区大水体池塘中,用人工施肥培养浮游动物,作为革胡子鲶稚鱼的开口饵料及其形成夏花鱼苗的动物性饲料是可行的。对孵出四日龄的稚鲶进行培育,在水温23.2-30.3℃时,可使十七日龄稚鲶达到夏花水平,存活率达60%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四日龄稚鲶口宽为760-900μm,开口期及生长前期主要摄取枝角类、桡足类和摇蚊幼虫。稚鲶生长后期,对轮虫、水生昆虫幼体及配合饲料的摄取量增加,而摄食  相似文献   
55.
黄鳝食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通过对不同产地的271尾野生黄鳝的食性研究表明,全长小于100mm的稚鱼,其食性随着全长的生长而变化,稚鱼前期以摄食轮虫,枝角类为主,后期则以水生寡毛类,摇蚊幼虫为主,而全长101mm-200mm的幼鳝及全长大于200mm的成鳝的食性,随全长变化相对稳定,且细鳝和成鳝的食谱基本相同,其主要食物组成均包括摇蚊幼虫,水生寡毛类,蚯蚓,昆虫幼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等。其肠内含物中的饵料生物种类含量均在季节变  相似文献   
56.
人工饲养条件下子午沙鼠的繁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蒋卫  郑强 《兽类学报》1995,15(1):75-76,72
人工饲养条件下子午沙鼠的繁殖特征THEBREEDINGFEATUREOFMERIONESMERIDIANUSUNDERTHEARTIFlCIALCONDITIONSKeywordsMerionesmeridianus;Keeping;Reproduc...  相似文献   
57.
采用薄层层析─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地区黄花蒿中的青蒿素含量,并对照测定野生与人工栽培样品,结果人工栽培的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较野生高。  相似文献   
58.
对分子置换法中积分半径选取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晶胞中帕特逊向量的统计分布的研究,从理论上阐述了根据模型结构单元的线度确定旋转函数的积分半径这种作法的合理性,并且指出了估算积分半径取值范围的具体方法,以及自身旋转函数与交叉旋转函数的积分半径取值范围的区别。经过我们将此方法应用于酚胰岛素B链羰端六肽胰岛素的旋转函数求解,计算结果证实了这种积分半径的估算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9.
罗汉果品种资源调查研究和利用意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周良才  张碧玉  覃良  李峰   《广西植物》1981,(3):29-33
<正> 罗汉果是我国广西特有珍贵的果品。广西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广西的永福县、临桂县为世界罗汉果栽培起源中心,由于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引种栽培,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系、品种和类型。进行罗汉果的源资调查研究是开发利用罗汉果资源、选育新品种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深入罗汉果原产地永福和临桂两县实地调查研究,发现原有长潍果、拉江果、冬瓜汉和青皮果四个品种在果型、果色、果毛上形成了有明显差别而分布较广并相对稳定的品种群外,还发现了一些具有某种特性和特殊经济性状的栽培优良品种和野生类型。本文介绍罗汉果主要栽培品种、部分优良单株和野生类型的形态特征,简单的生物学特性,经济特性以及对资源的利用意见。  相似文献   
60.
茶尺蠖人工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报道饲养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hypulina Wehrli)的5种人工饲料及其饲养方法.5种人工饲料均可用于大规模饲养一代幼虫.其中62号配方可用于续代饲养,在实验室内饲养5代的结果表明。效果良好.在饲料成分的加工.配制及饲养方法等方面.较前人有相当大的改进,因而叶因子用量减少,幼虫历期缩短.用人工饲料饲养的幼虫历期为13-20天。基本接近以茶叶饲养的对照(11—18天).实验结果还表明饲料含水量.饲养方法.饲养密度和添加饲料的次数不同,对茶尺蠖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初龄幼虫用平面培养基倒置饲养和高龄幼虫用片状饲料正置饲养为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