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9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73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2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乔爱民  傅家瑞 《植物学报》1999,16(6):701-704
利用40℃、100%朋对菜心种子进行人工加速老化处理获得了不同活力的种子批,利用平衡酚-氯仿法直接从人工老化的菜心干种子中提取基因组DNA,并对提取的基因组DNA进行了趾PD扩增。结果表明,所提取的基因组DNA量多,而且比较整齐一致。引物S208扩增所获得的基因组DNA指纹图谱上的DNA带清晰、明亮,从而表明利用本方法从人工老化菜心干种子中直接提取的基因组DNA完全可以用于RAPD分析。  相似文献   
992.
993.
进行了杉木属(CuruninghamiaR.Br.)与柳杉属(CryptomeriaD.Don)的属间人工杂交,结果如下:1.从76个经人工授粉后获得的球果中脱落的种子大量是空瘪的,对我观较饱满的种子628粒进行了软X-射线检查,其中无胚的597粒(95.6%)胚发育不全的17粒(2.7%)胚发育完全的只有14粒(2.2%),2.种子萌发试验表明,经软X-射线照射判断的,具发育完全的种子可以萌发形  相似文献   
994.
鄱阳湖是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和白鹤(Leucogeranus leucogeranus)极为重要的越冬地,它们均主要以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spp.)冬芽为食,且通过觅食空间生态位分化减少种间竞争。近年来,鄱阳湖苦草冬芽锐减导致大量小天鹅和白鹤由自然生境转移到南昌五星白鹤保护小区的藕塘觅食。大量小天鹅和白鹤集中在小片藕塘觅食可能导致种间竞争强度增加。因此,本研究以五星白鹤保护小区藕塘为研究地点,于2021年11月10日至25日,采用瞬时扫描法和焦点动物法调查了藕塘与白鹤混群和不与白鹤混群时小天鹅的日间行为、单次取食时间和每分钟摄食成功频次,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Mann-WhitneyU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小天鹅日间行为主要以觅食(45.59%)、运动(17.05%)和休息(15.92%)为主。小天鹅和白鹤混群时的觅食行为比例和单次觅食时间显著高于不混群时,表明小天鹅主要通过增加觅食时间以应对种间竞争的负面影响,满足能量需求。小天鹅混群时的每分钟摄食成功频次显著高于不混群时,这可能是由于小天鹅通过摆动脚蹼或者扁平喙啄食的方式较难取食...  相似文献   
995.
为探索喀斯特地区人工草地蜘蛛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的影响因子,该研究于2019年9月—2020年1月结合样方、陷阱、样线取样三种方法对黔西北油杉河新西兰牧场的蜘蛛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影响蜘蛛分布的生境因子开展调查。结果表明:(1)捕获蜘蛛1642头,隶属于15科53属69种,不同功能群排序为:结圆网型蜘蛛>伏击型蜘蛛>游猎型蜘蛛>结皿网型;优势科4科,分别为园蛛科(25.15%)、球蛛科(20.52%)、逍遥蛛科(15.1%)、和蟹蛛科(13.28%);优势种2种分别为远亲园蛛(17.17%)和虚逍遥蛛(14.49%)。(2)12月时蜘蛛个体数量、物种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与1月时蜘蛛优势度指数、11月时蜘蛛的均匀度指数均显著低于其他月份(P<0.05),而蜘蛛丰富度指数先减后增,12月时最低,且11月、12月的蜘蛛丰富度指数均显著低于9月、10月、1月(P<0.05)。(3)对9个生境因子与蜘蛛多度进行线性拟合发现,海拔、空气湿度、植被物种数3个环境因子对蜘蛛多度有显著正效应(P<0.05)。(4)对9个生境因子与蜘蛛物种多样性进行CCA...  相似文献   
996.
人工辅助大熊猫母兽哺乳幼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大熊猫母兽“蜀庆”(谱系号480)产仔后,虽能抱仔保温但不会哺乳幼仔,经人工辅助让幼仔吃上母乳,幼仔生长发育良好。本文报道了160天内幼仔吮乳的情况,收集了幼仔日吮乳次数、吮乳时间分布、日吮乳量及其与体重的关系等资料。结果表明:1)人工辅助母兽哺乳是解决性情温顺、母性好、有乳汁,但不会哺乳的母兽哺乳幼仔问题的方法;2)大熊猫幼仔每日吮乳次数由1~6前6天的12次左右,逐渐减少并固定在48天后的2次左右;80天内,幼仔吮乳时间在每日的平均分布有4个高峰时间段和4个低谷时间段;3)0~35天间,幼仔日吮乳量(y)与日龄(x)的关系可用公式y=6.2228 x+11.184(R2=0.9258)表示,日吮乳量随日龄增长而呈直线增加,35天后幼仔日吮乳量随日龄增长波动上升;4)幼仔日吮乳量与体重比在1~19天为30.22±1.31%,处于整个育幼期的高水平,之后逐渐下降,95天后稳定在3.92±0.10%的低水平。  相似文献   
997.
黄河小浪底人工混交林冠层CO2储存通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小娟  张劲松  孟平  李俊 《生态学报》2015,35(7):2076-2084
基于黄河小浪底人工混交林2008年的CO2浓度和碳通量数据,分析了不同天气条件下CO2浓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对比了CO2浓度廓线法和涡度相关法估算的CO2储存通量,研究了CO2储存通量的日、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人工混交林冠层上方月平均CO2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月平均CO2浓度最大值出现在3月(370μmol/mol),最低值出现在8月(347μmol/mol)。涡度相关法估算的CO2储存通量比廓线法所得结果偏低9%。生长季,冠层CO2储存通量和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日平均值分别为-0.0004和-0.091 mg CO2m-2s-1,冠层CO2储存通量在NEE中仅占0.4%。2008年CO2储存通量和NEE分别为-46.1、-1133 g CO2m-2a-1。在年尺度上,CO2储存通量占NEE的4.1%。因此,在日和年尺度上计算黄河小浪底人工混交林NEE时,CO2储存通量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棉蚜Aphis gossypii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筛选并优化出适用于棉蚜饲养的人工饲料,有助于开展棉蚜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方法】在不同蚜虫人工饲料配方基础上,将饲料pH值和蔗糖浓度分别调整为7.6和25%,设计了以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和蔗糖等为营养基础的5种人工饲料(配方Ⅰ、Ⅱ、Ⅲ、Ⅳ、Ⅴ)。通过比较棉蚜成蚜在这5种饲料上的存活率和繁殖力,筛选出适合棉蚜饲养的最佳饲料配方。将最佳饲料配方蔗糖浓度调整为30%(配方VI),比较了棉蚜在蔗糖浓度25%和30%两个配方、棉花植株上的存活率、若蚜发育历期、产仔率、平均产蚜量和寿命,及不同棉蚜试验种群的生命表参数。【结果】取食配方Ⅴ饲料的棉蚜成蚜存活率和产蚜量最高。棉蚜在配方V与配方VI人工饲料上均能完成世代发育,成蚜产仔率可达到100%。人工饲料配方V、VI和棉花植株饲养的棉蚜寿命分别为15.39、13.52和20.29 d,平均产蚜量分别为16.99、16.85和26.73头,内禀增长率分别为0.24、0.23和0.29。【结论】综合所有参数比较及本着节约成本的原则,筛选的人工饲料配方Ⅴ(含25%蔗糖)更适用于棉蚜饲养。  相似文献   
999.
诸多研究表明,代谢异常对女性生育结局具有显著影响。对于接受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ART)治疗的代谢异常女性患者,其临床结局应受到高度重视。该文围绕女性血脂代谢异常,综述其在ART治疗中对助孕结局、母婴围产期安全以及后代健康状况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和治疗策略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妇幼健康领域的诊疗提供更多参考信息和临床策略,以期提升代谢异常女性在接受ART治疗时的助孕效果与安全性,为这一特殊人群的健康生育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000.
摘要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模型构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12308例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统计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影响因素,根据回归模型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12308例患者中发生感染性眼内炎32例(0.2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年龄≥70岁、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30 min、手术切口≥3.2 mm、植入PMMA人工晶体、后囊膜破裂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晶状体后冲洗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70岁、合并糖尿病、后囊膜破裂、植入PMMA人工晶体是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P<0.05),术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晶状体后冲洗是保护因素(P<0.05)。以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保留变量构建预测模型,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0.05。ROC分析该模型预测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曲线下面积为0.832,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1.25%、85.12%。结论:年龄≥70岁、合并糖尿病、后囊膜破裂、植入PMMA人工晶状体是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术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晶状体后冲洗可降低感染性眼内炎发病风险。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的预测模型对感染性眼内炎的预测能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