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2篇
  免费   218篇
  国内免费   61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2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摘要 目的:观察氨甲环酸联合罗哌卡因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患者凝血功能、失血量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9年1月到2021年6月期间接收的髋关节骨关节炎或股骨头坏死行THA治疗的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抽签的形式分组,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在缝合手术切口时,采用注射器抽取等量的生理盐水注射于关节腔处。研究组在缝合手术切口时,接受氨甲环酸联合罗哌卡因处理。对比两组凝血功能、失血量、血常规、疼痛情况和血清CRP、PCT,记录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 d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较术前下降,但研究组术后3 d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 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较术前升高,但研究组术后3 d的PT、APTT、D-D、FIB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较术后12 h下降,CRP、PCT较术前升高,研究组术后3 d VAS评分、CRP、PCT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联合罗哌卡因可有效减少THA术后患者的失血量,减轻术后疼痛,控制全身炎性反应,同时减轻手术对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2.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128排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对股骨头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2015年1月到2020年7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股骨头置换术后疑似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128排CT检查,记录影像学特征并判断诊断价值,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在78例患者中,128排CT判断图像优69例,良9例,优良率为100.0 %。静脉造影判定为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1例(DVT组),发生率为14.1 %,检出病变血管45支。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使用激素、年龄是导致股骨头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P<0.05)。DVT组的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BV)与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值高于非DVT组(P<0.05),血流量(blood flow, BF)与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值低于非DVT组(P<0.05)。DVT组的血管狭窄评分低于非DVT组(P<0.05)。128排CT对股骨头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为100.0 %和97.0 %。结论: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使用激素、年龄是导致股骨头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128排CT能有效检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具有方便、快捷、无创的特点,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93.
在全球的牛肝菌物种中,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是唯一一种成功被人工驯化、实现了周年工厂化栽培的牛肝菌,总产能已达日产16t。暗褐网柄牛肝菌人工栽培技术,从初期的实验室探索阶段,到工厂化栽培的发展阶段,再到工厂化菌株菌种选育的提升阶段,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本文将从暗褐网柄牛肝菌的生态学特性、人工栽培、菌种选育及营养活性物质等方面对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总结现阶段产业和学科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基础研究和生产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4.
摘要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素联合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液指标、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15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围术期处理,n=75)与研究组(重组人促红素+铁剂,n=75)。对比两组临床指标、血液指标、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的失血量和输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清铁蛋白(SF)、血红蛋白(Hb)及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治疗后的MCV、SF、Hb、MCHC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膝关节Lequesne指数评分、膝关节WOMAC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治疗后的膝关节Lequesne指数评分、膝关节WOMAC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心理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以及社会功能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治疗后的心理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以及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促红素联合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可提升MCV、SF、Hb、MCHC水平,促进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995.
知识果味派     
<正>探索小勇士:陈紫璇(郑州)猴子为什么没有眼白?在灵长类动物中,除了人类的眼睛黑白分明外,其他动物的眼睛都和猴子、黑猩猩一样看不到眼白部分。不过,它们并非没有眼白,只是眼白呈茶褐色,很难与眼珠区分开来。科学家们研究后认为,这些人类的近亲是为了伪装和隐蔽视线,才让自己的眼睛带上一副"大墨镜"。在捕猎过程中,如果捕猎者明显暴露出自己的视线,就会引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骨水泥填充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超高龄老年患者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80岁以上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29例,于术前、术后当天及术后第3天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血小板(PLT)水平,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术后当天FIB、DD、显著升高(P〈0.05),ATⅢ降低(P〈0.05),提示高凝状态,且纤溶亢进,此时段TT、PT延长(P〈0.05),血小板明显降低,提示存在出血风险;术后第3天TT、PT显著延长(P〈0.05),ATⅢ恢复到术前水平,FIB,DD水平较手术后当天下降,提示术后第3天有明显的出血倾向,凝血与纤溶系统逐渐恢复平衡。结论: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80岁以上超高龄患者凝血功能有显著影响,术后当天高凝状态、纤溶亢进,存在潜在出血风险,术后第3天有明显出血倾向,提示高龄患者术后应适当补充凝血因子且须谨慎使用抗凝药物。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50例53膝,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术前、术后HSS评分比较。结果:HSS术后评分,优47膝,占88.7%,良4膝,占7.5%,一般2膝,占3.7%。类风湿性关节炎4例HSS术前评分为35.24±11.78,术后评分为89.61±10.37;骨性关节炎44例HSS术前评分为44.37±10.29,术后评分为91.47±15.65;创伤性关节炎5例HSS术前评分为39.23±11.56。术后评分为90.61±13.2。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整体优良率为96.2%。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实施过程中,制订严密的手术计划,拥有高操作技术和理论基础,做好生命体征的密切观察及术后整体的康复功能训练,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早期功能锻炼过程中应用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帕瑞昔布钠与非选择性环氧化酶(COX)抑制剂氟比洛芬酯之间的镇痛效果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对早期功能锻炼结果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研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连续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3月在我科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人60名。手术均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由同一组手术医师完成,术中假体安装前关节周围软组织注射"鸡尾酒"镇痛液(罗哌卡因注射液150mg+肾上腺素(1:1000)0.5ml,由生理盐水稀释为100ml)。手术结束后进行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术后当天患者在护士的指导下进行股四头肌收缩功能锻炼及直腿抬高功能锻炼。术后第一天起行膝关节被动伸屈功能锻炼(CPM)及主动伸屈功能锻炼。术后第3至5天患者停PCIA镇痛后,进行试验干预。帕瑞昔布钠组给予注射用帕瑞昔布钠40mg,静注1/12小时。氟比洛芬酯组给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100mg,静注1/12小时。观察病人术后第3至5天静息状态下和活动锻炼时膝关节最大主动屈曲时的疼痛强度(VAS评分),手术侧膝关节的主动伸屈活动度及术后1月复查时的手术侧膝关节的主动伸屈活动度,KSS评分,术后第2天与第6天的血红蛋白值。结果:两组病人给药后在静息状态及膝关节最大主动屈曲时,在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膝关节主动活动度及术后1月患者膝关节的主动活动度和KS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抗凝治疗后,帕瑞昔布钠组患者血红蛋白下降值与氟比洛芬酯组存在差异(P=0.042)。结论:尚不能认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中同时抑制COX-1和COX-2与选择性抑制COX-2之间存在差异。但应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帕瑞昔布钠)镇痛更安全,因其有利于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过程中的隐性失血。  相似文献   
999.
人工驯化豆腐木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豆腐木的扦插繁殖的适宜条件,采用不同基质、不同年龄插条及生长调节剂三个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基质、插条年龄和基质对豆腐木插条生根数量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基质处理对豆腐木插条生根长度和生根数量影响最大,其次是插条年龄,生长调节剂萘乙酸影响最小.结果表明,菜园土×2年生插条×500 mg/kg萘乙酸组合处理后,豆腐木插条...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发了髋关节假体脱位分析软件。软件基于ADAMS/VIEW软件进行二次开发,能够可视化的构建三维参数化的髋关节假体模型,模型能够模拟假体的六种运动。应用此软件可以为病人更好的选择和植入假体,评估各种髋关节假体的安全活动范围,用来设计新的关节假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