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茚虫威对不同抗药性品系小菜蛾呼吸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敏感品系(S)、田间品系(F)及茚虫威汰选抗性品系(T17)幼虫为供试虫源,采用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小菜蛾3~4龄幼虫在受药前后或不同受药剂量等条件下呼吸速率的变化,从能量代谢的角度研究抗药性机制。结果表明,汰选抗性品系、田间品系与敏感品系同龄期小菜蛾幼虫在未受药条件下的呼吸速率差异不显著,表明抗药性的产生并未影响小菜蛾本底的呼吸速率。以各个品系的茚虫威LC20和LC50剂量处理幼虫后,3个品系的呼吸速率均明显提高,汰选抗性品系呼吸速率提高幅度明显大于其他2个品系。在LC20剂量下3个品系呼吸速率峰值均出现在2h前后,10h后恢复到正常水平;在LC50剂量下敏感品系没有明显差异;而田间品系和汰选抗性品系分别在药剂处理后4h和6h达到呼吸高峰,汰选抗性品系保持高水平呼吸速率时间长达9h,分别于药后15h和24h恢复到正常水平。这表明用药后抗性品系呼吸速率的提高幅度与小菜蛾的解毒代谢能力有关,这也揭示了昆虫幼虫中毒后能量消耗会随着抗性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22.
张翔宇  黄邓萍  谢晓红 《遗传》2012,34(4):23-28
配套系在动物育种中能最大程度地利用品系的杂种优势,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配套系的选育是今后肉兔遗传改良的发展趋势。肉兔父系以选择平均日增重和上市体重为主,断奶后生长性状一般与料肉比呈有利的负遗传相关,可作为料肉比的间接选择标准。而母系以选择断奶数和产仔数为主。大多数繁殖性状的遗传力较低,在进行遗传评估时应当尽可能全面地收集个体和相关亲缘关系个体的记录。重复观测值动物模型下的BLUP估计是进行肉兔专门化品系选育的主要方法。虽然窝内个体数性状的直接选择效率低于生长性状,但其杂种优势一般高于生长性状。通过计算杂交参数和比较同代杂种与纯种间的生产性能可以进行杂种优势的估计。文章对肉兔专门化品系的选育、杂种优势的利用和良种繁育体系的建立进行了综述,总结了肉兔专门化品系的培育方法,性状选择的标准以及杂种优势的估计结果。  相似文献   
23.
大豆血红蛋白基因lba转化根瘤菌工程菌株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土著大豆根瘤菌接种大豆幼苗45 d后获得的根瘤为材料,提取其总RNA并反转录成cDNA,采用同源序列克隆法扩增大豆血红蛋白基因lba编码区序列。利用DNA重组技术,将lba基因连到lac启动子的下游,利用带有发光酶标记基因luxAB的质粒载体pTR102构建表达载体pTR-Plac-lba。采用三亲本杂交的方式,将表达载体pTR-Plac-lba及作为对照的空载体pTR102分别转化土著大豆根瘤菌,获得根瘤菌工程菌株SFH(pTR-Plac-lba)和SFH(pTR102)。盆栽试验发现,接种SFH(pTR-Plac-lba)的大豆植株各生理指标明显高于接种SFH(pTR102)、土著根瘤菌以及未接菌的大豆植株各生理指标。试验证明,导入大豆血红蛋白基因lba的根瘤菌工程菌株SFH(pTR-Plac-lba)对于提高大豆根瘤的固氮酶活性,增加大豆产量起到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4.
从129S1小鼠早期胚胎的内细胞团分离、培养类胚胎样细胞,经反复传代,成功地建立了129S1小鼠胚胎干细胞系,命名为NM-2细胞系。形态学鉴定具有胚胎干细胞的典型形态特征,正常核型率为80%;呈碱性磷酸酶阳性、表达胚胎干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CT-4;体内分化后可形成源于三胚层的组织结构;经囊胚腔显微注射后所获得的子代个体中79%具有毛色嵌合表型;雄性嵌合个体中31%发生生殖腺嵌合;同时,通过育种观察到所有生殖腺嵌合体的子代小鼠表型正常。以上结果证实NM-2细胞系为一株具高生殖腺嵌合能力的小鼠胚胎干细胞系。  相似文献   
25.
连锁互换定律是经典遗传学三大定律中最难掌握的一个。其中有关交换值的计算是一个重点和难点,根据我们的教学经验,现介绍一种相对简单的利用F2代自交结果来估计交换值的方法,提供给大家参考,具体的公式推导过程及其应用如下文所示:  相似文献   
26.
为了解我国家猪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ERV)生物学的基本特征,为评价应用猪器官、组织、细胞进行猪一人间跨种移植的生物安全性提供理论基础。本文采用PCR方法调查12个家猪品系外周血白细胞DNA基因组PERV的生物学特征,并应用SS-SSCP、RFLP-PCR方法分析PERV基因片段的差异性及采用RT-PCR方法和半定量方法分析2个品系小型猪13种组织PERV表达的差异。结果表明12个品系猪外周血白细胞DNA基因组普遍存在PERV-A、-B基因序列,未发现单链构象多态性;部分品系猪PER Venv基因序列片段存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2个品系13种组织均表达PERV-A、-B、-C,肾、淋巴结、肝为高表达器官,胰腺和脑组织为低表达器官,PERV-C mRNA丰度明显低于PERV-A、-B mRNA。PERV env存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ERV-A存在碱基缺失和错配的现象,有可能在猪异种移植中构成PERV感染的潜在危险性,这是在猪异种移植过程中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7.
小麦高代新品系鉴定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小麦育种高代出圃品系进行了鉴定,依据小区产量、抽穗期、株高、穗长、公顷穗数、穗粒数、单穗重、千粒重、籽粒饱满度和角质率10个性状,将38个参试品系以离差平方和法在D^2=2.083聚类水平下划分为5个类群,通过聚类分析了解各类群、类内品系之间以及与对照种的关系。初步评选出9个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系,描述了各个类群中品系的特性,为小麦高代品系鉴定提供了较为精确的定量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28.
不同菜豆品种(系)对美洲斑潜蝇种群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李绍勤  邓望喜  谢宪高 《生态学报》2002,22(8):1354-1357
在温度 (2 7± 1 )℃、湿度为 70 %± 5 %的实验室条件下 ,测定了菜豆属矮生菜豆 (无架 )、西宁豆、83 -B架豆、白花架豆、新春架豆等 5个菜豆品种 (系 )对美洲斑潜蝇种群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美洲斑潜蝇的各虫态发育历期 ,成虫寿命 ,卵、幼虫和蛹的存活率 ,蛹重 ,成虫产卵量和持续产卵期在 5个品种 (系 )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α=0 .0 5 )。其中美洲斑潜蝇在选择性弱的品种 83 -B架豆上表现为幼虫、蛹的历期最长 ,蛹的存活率最低 ;在选择性强的白花架豆上则表现为卵 -蛹的历期最短 ,幼虫存活率最高 ,蛹重最重  相似文献   
29.
绿豆抗豆象品系及回交亲本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亚蔬中心(AVRDC)抗豆象育种2个回交第12代品系(BCl2)及其回交亲本进行了豆象抗性评价和比较,结果表明:豆象在绿豆种子表面的产卵量及产卵率,BCl2及其回交亲本之间无显差异;第一代成虫羽化量、羽化率及种子受害量、种子受害率,BCl2与其回交亲本存在显差异(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绿豆种子受害量和一代成虫羽化量成极显正相关,种子受害量与成虫产卵量无相关关系。而成虫产卵量与一代成虫羽化量成极显正相关。回交后代与其回交亲本比较分析显示:在种子受害量上,BCl2与其回交后代存在极显差异(P<0.01),这意味看BCl2确实存在抗豆家性能。  相似文献   
30.
中籼杂交水稻亲本多态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唐梅  何光华  裴炎 《遗传》2002,24(4):439-441
对15个籼型杂交水稻亲本进行AFLP分析,结果表明:亲本间遗传距离小,在0.0589-0.3305之间,平均为0.2033。15个亲本按类平均法可聚为两类,Ⅰ类为不育系,Ⅱ类为恢复系。其中Ⅱ类又分为两个亚类,Ⅱ-1不含明恢63血缘、Ⅱ-2全部含明恢63血缘。Ⅰ/Ⅱ-1与Ⅰ/Ⅱ-2间的遗传距离无明显差异,揭示恢复系的遗传基础较一致,这可能是当前的品种不能超过籼优63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提高水稻的杂种优势,需丰富亲本的遗传基础,扩大其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