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9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4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31.
报道产于西藏和云南的中国苔类植物缺萼苔科类钱袋苔属1 个新记录种: 疣茎类钱袋苔Ap omarsup ella
crystallocaulon ( Grolle) Vana。该种主要特征为茎皮部细胞角质层具透明疣, 有别于本科其他种类。  相似文献   
132.
云南省思茅地区菜阳河自然保护区地处联系滇南热带与滇中亚热带的中间位置,在植被地理和生物地理上十分重要,其植物区系计有野生种子植物1 920种, 隶属于836属及178科。该植物区系以兰科( 69属/223种)、茜草科(37/100)、菊科(47/86)、蝶形花科(33/82)、唇形科(28/62)、大戟科(25/59)、荨麻科(13/52)、禾本科(34/47)、樟科(12/44)、桑科(6/44)、爵床科(26/36)等为优势科。属的分布区类型组成以热带亚洲分布型最多, 约占总属数的31%;其次是泛热带分布,占23.4%;热带分布合计占总属数的83.3%。种的分布区类型组成仍以热带亚洲分布最多, 占总种数的60.6%;其次是中国特有分布, 占21.6%;热带分布种合计占70.0%以上。这些特征均表明该植物区系热带性质显著,并具有印度—马来西亚植物区系特点,在植物区系分区上属于印度—马来西亚植物区系的一部分。由于菜阳河自然保护区在地理上位于热带亚洲植物区与东亚植物区的交汇地带,该植物区系中的许多热带植物均是在其分布的北界,植物区系又有明显的热带北缘性质。通过与滇南西双版纳和滇中无量山植物区系的比较,菜阳河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与西双版纳植物区系在区系组成及属的地理成分构成上很接近, 它们同为热带亚洲植物区系的北缘类型。在云南南部,从热带亚洲植物区系到东亚植物区系的过渡与转变,显然发生在思茅菜阳河地区以北。从热带亚洲植物区系过渡到东亚植物区系,在诸属的分布区类型中,热带亚洲分布型显著减少,北温带分布型和东亚分布型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33.
云南主要有害实蝇种类及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旭  刘晓飞  叶辉 《生态学报》2010,30(3):717-725
采用诱剂诱捕辅以受害瓜果调查的方法,系统梳理了云南有害实蝇类群,确定主要有害种类25种。基于云南自然地理特征,采用聚类分析法深入探讨了云南实蝇区系,提出云南实蝇地理区划可分为德宏、版纳盆谷区,南部边缘中低山宽谷区,滇西南山原峡谷区,中东部高原、岩溶山原区以及北部高原山地区等5大区域。研究发现,受热量条件制约,云南主要有害实蝇类群呈南北向梯度递减;受纵向岭谷区"通道-阻隔"综合作用影响,云南西南部河谷地区是实蝇危害较为严重的区域。首次系统揭示了云南主要有害实蝇的地理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34.
气温被普遍认为是春季物候期最主要的控制因子之一,然而低温对植物物候的影响效应一直都存在不同的观点。西双版纳由于地处热带地区的北缘,其气温相对于赤道附近的热带地区较低。自1959年以来,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引入了来自世界各个热带地区的4万余种植物进行保护,之前的研究证明西双版纳的低温对这些引种植物的生长有很大影响。因此,1974年西双版纳出现的极端低温势必对引种植物造成极大威胁,同时也是对这些植物低温适应能力的一个考验。通过对比43种引种植物物候期(生长抽梢期与开花期)在1974年与常年的差异情况,分析不同来源(热带亚洲、热带美洲与热带非洲)引种植物对西双版纳低温的适应性。结果表明,经历西双版纳1974年初的极端低温之后,使81%的引种植物生长抽梢期提前,同时也造成35%的引种植物在该年没有开花;而植物生长抽梢提前的主要原因则是极端低温以及低温过后气温迅速回升。引种植物均能顺利度过1974年的最冷时期,并出现生长抽梢物候,这意味着引种植物在经历极端低温之后都能够进行正常的生长活动,但极端低温对引种植物繁殖活动的不利影响大于其对生长活动的影响;引种植物对西双版纳极端低温的适应能力由大到小顺序依次为:亚洲来源植物〉美洲来源植物〉非洲来源植物。因此在迁地保护植物的选择过程中,应多选择亚洲热带植物,其次为美洲热带植物,而对非洲热带植物的引入则需谨慎考察。  相似文献   
135.
1 植物名称 疣粒野生稻(Oryza meyeriana Baill.),云南类型。  相似文献   
136.
云南主要烟区烟蚜抗药性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云南省红河弥勒、楚雄东华、昆明寻甸、丽江七河及昭通昭阳共5个烟区的烟蚜Myzuspersicae(Sulzer)种群对7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5个烟区烟蚜对甲胺磷均产生了中等或中等程度以上抗性。红河弥勒和昭通昭阳两烟区烟蚜对氧化乐果产生了中等或中等程度以上抗性;楚雄东华、红河弥勒、昭通昭阳和丽江七河烟区烟蚜对硫丹产生了中等或中等程度以上抗性。对其余杀虫剂尚处于低抗以下水平。  相似文献   
137.
光照、温度和湿度对桔小实蝇飞翔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刘建宏  叶辉 《昆虫知识》2006,43(2):211-214
于2004年6月在云南元江芒果园内通过性诱剂诱捕,对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的飞翔活动日节律进行了全天24h的监测,并就光照、温度和相对湿度3个环境因子的影响进行了测试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桔小实蝇雄成虫仅在白天有光照的情况下进行飞翔活动,夜晚停止飞翔。在1d内有2个飞翔活动高峰期,分别发生在上午8∶00~9∶00和下午18∶00~20∶00,且前者进行飞翔活动的虫量相对后者要大。在下午2∶00左右进入白天飞翔活动的低谷。光刺激是桔小实蝇飞翔活动的基本条件,其趋光性因芒果园内树荫下的光照强度变化而异,在100~200lux之间对桔小实蝇飞翔活动明显有利,而当光照强度低于100lux或高于200lux,飞翔活动也相应减小。气温总体上位于桔小实蝇飞翔活动的适宜范围,而下午低于60%的相对湿度对其飞翔活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气温、湿度和光照对桔小实蝇飞翔活动的作用机理各不相同并且各因子之间也相互作用,最终对桔小实蝇的飞翔活动产生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138.
作者在编写Flora of China槭树科的过程中,整理鉴定大量的标本,发现两个西藏分布新记录种以及一个中国分布新记录变种,现记载如下。  相似文献   
139.
云南假泽兰属植物及薇甘菊的危害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外来入侵生物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十分巨大,已经成为国家生态安全的严重隐患。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入侵植物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在我国的生态危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至今我国所有关于薇甘菊的文献中,均末提及该种在云南的分布。作者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相关标本,确认云南分布有两种假泽兰属植物,即假泽兰(Mikania cordata (Burm.f.)B.L.Robinson)和薇甘菊(M.micrantha),并介绍了薇甘菊在云南西南部德宏州的危害现状。根据薇甘菊的生物学习性,作者预测薇甘菊将进一步在德宏州扩散,还可能入侵到与德宏州气候相似的其他地区,有关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对此问题应该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0.
论述中国西南纵向岭谷区外来入侵植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中国西南纵向岭谷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目前,该区域已成为外来植物入侵的重灾区,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多达70余种,其中,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Eupatoriumadenophorum)、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Eupatorium odoratum)和肿柄菊Tithonia diversifolia等在该区域危害严重,该区域的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遭受破坏,本地物种面临灭绝,农、林、牧生产乃至区域的生态安全受到威胁。该区域的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居全国之冠。研究该区域的外来入侵植物,揭示其危害规律,遏制其危害速度,最终清除该区域的外来入侵植物,恢复该区域的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文中详细论述了外来入侵植物对植物物种多样性、植物群落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农牧业及林业的影响,最后指出消除和控制外来入侵植物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