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云南省抚仙湖和杞麓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阳  吴钢  高正文 《生态学杂志》2008,27(3):447-453
基于遥感技术和相关性分析方法对云南省2个典型高原湖泊抚仙湖和杞麓湖流域土地利用与湖泊水质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9-2005年2个流域森林(灌丛)和建筑用地大量增长,荒地和农田有所减少,杞麓湖的污染程度比抚仙湖严重,2个湖泊的水质都呈下降趋势;湖滨200 m左右的缓冲带变化明显,且比流域其它土地利用变化对水质影响更大;城镇化和密集的农业耕作产生的面源污染是影响湖泊水质状况持续下降的重要因素,2个湖泊流域的土地利用结构不同也导致二者之间水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2.
云南省发现白化棕背伯劳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2005年9月笔者在昆明巫家坝国际机场驱赶机场害鸟时,采集到一白化伯劳标本,经鉴定为棕背伯劳Lanius schach(雀形目Passeriformes,伯劳科Laniidae).标本保存于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标本室.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3.
蒋依依  王仰麟  张源 《生态学杂志》2005,24(12):1418-1424
预测研究是生态足迹研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研究方向,通过对生态足迹未来发展趋势的拟合,能够有效克服生态足迹计算结果的静态性缺陷,并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状态的预测、预警和相关政策制定具有实际意义.本文以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为研究对象,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丽江县1949~2001年共5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不同时期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并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未来近20年的生态足迹变化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从1949~2001年,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人均生态足迹呈整体上升趋势.从0.2938~1.3518 hm2·人-1,人均生态足迹增长近4.6倍,表明在人民生活水平逐渐得到改善的同时,不断增长的消费水平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也日益加剧;从不同时期来看,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均处在生态盈余状态,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协调程度较好;生态足迹模拟预测结果表明,如保持现有的发展速度,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人均生态足迹将不断增长,并在2015年超过人均生态承载力,使发展进入不可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114.
云南昆明市双哨乡双桥村户级植物资源多样性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位于昆明城市饮用水保护区的双桥自然村为调查点,采用参与性生物多样性评估(Participatory biodiversity appraisal,简称PBA)方法,在当地村民参与下随机调查了100户农户种植管理和利用的植物种和品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00户农户共种植管理和保存着70个植物物种,共有150个大田栽培植物、庭园观赏和绿化等植物品种.其中大田栽培物种31个、105个品种,庭园观赏、绿化等物种39个、45个品种,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多样性.大田植物如玉米(Zea mays L.)、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豌豆(Pisum sativam L.)、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白菜(Brassica pekinesis Rupr.)和蚕豆(Vicia faha L.)等物种资源及其品种被广泛栽种和利用,而观赏和绿化植物种相对较少.户级水平间种植利用的植物资源数量和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6%的农户栽种、管理和利用的植物种和品种的多样性和丰富程度高,因而对植物多样性保护有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5.
【背景】2007年6月,云南省首次在嵩明县发现稻水象甲,为掌握其年发生世代、成虫和幼虫种群消长动态及其越冬特点开展此项研究。【方法】2008—2010年,采用田间系统调查法对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大桥村稻区稻水象甲的种群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每年4月初气温回升(4月气温9.0~24.1℃,均温16.1℃),稻水象甲越冬成虫开始出土活动,从稻田周边越冬场所迁移至稻埂或秧田取食杂草和秧苗。5月中旬,随水稻的移栽,迁移至大田为害并产卵,孵化后的幼虫取食水稻根系。6月中旬水稻分蘖期,幼虫发生量达到高峰,虫量为3.17~11.33头·丛-1;7月中下旬水稻孕穗期,也是形成土茧的高峰期,土茧量5.90~9.00头·丛-1;7月下旬—8月中旬水稻抽穗和扬花期,成虫大量出现,数量达0.21~4.85头·网-1;8月中旬水稻乳熟期,成虫逐渐迁移至稻田附近向阳坡面的田埂和沟埂上,主要集中在0~3 cm有杂草覆盖的浅土层越冬,直至翌年的4月底,最大越冬虫量98.33~266.00头·m-2。【结论与意义】稻水象甲在云南省嵩明县水稻区年发生1~1.5代;种群发生动态与水稻的生育期紧密相关,4月初越冬成虫为害秧苗,7月份是防治成虫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16.
石蕊属地衣初生地衣体鳞片状、次生果柄圆柱形,世界上报道了500多种,是地衣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深入研究中国石蕊属地衣过程中,基于形态学特征、化学特征和nrDNA 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从采集于河北省和云南省的地衣标本中发现了石蕊属地衣2个中国新记录种——喀麦隆石蕊(Cladonia camerunensis)和覆瓦石蕊(C.imbricata)。该文提供了2种石蕊属地衣特征的详细描述和图片并与相近种类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17.
云南省14县(市)野生动物病毒性肝炎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光明  自登云 《兽类学报》1990,10(2):156-160
  相似文献   
118.
通过对2014-2017年云南省被收容救护野生动物的物种数量、来源、频次等的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1)云南省收容救护的野生动物超过93科269种,共计21 784只;其中,外来物种超过35种,以鸟类的种类和数量最多;(2)收容救护动物主要来源于执法单位移交,共20 485只,占94%;(3)非法动物贸易市场和渠道、人兽冲突、违规经营、民众缺乏对动物习性的了解是动物被收容救护的主要原因。管理部门需要加大监管力度,加强执法,严厉打击野生动物非法贸易,建立健全野生动物及制品市场准入机制,加强野生动物科普宣教工作,减少民众误抓误捉、随意放生外来物种等行为,进一步完善提高野生动物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19.
孔华忠 《生物多样性》1994,2(4):199-203
作者于1992年在云南省实地考察,历时60天。在此期间共采集了土壤样品和其他材料共414号,并从这些基物中分离到大量菌株,研究结果将陆续整理并发表。除新种、罕见种和我国新记录种进行详细描述并附图外,其他物种均以名录形式予以报道。本文报道曲霉属(Aspergillus)的8个分类单位:帚状曲霉,烟色曲霉原变种,烟色曲霉椭孢变种,绿垂曲霉,棒曲霉,矮棒曲霉,烟束曲霉和爪甲曲霉。  相似文献   
120.
云南蒙自长桥海发现秃鹳和翻石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3年9月4日,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长桥海(23°25'42″N,103°23'20″E,海拔1 282 m)发现秃鹳(Leptoptilos javanicus)1只和翻石鹬(Arenaria interpres)4只。其中后者经查阅《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云南鸟类志(上卷)》、《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等资料,确定为云南鸟类新纪录。秃鹳为体型硕大(体长110 cm)的鸟,比同域分布的钳嘴鹳(Anastomus oscitans)、苍鹭(Ard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