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2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31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正>竹子秆形挺拔脱俗,枝叶秀丽多姿,四季常青,清新秀雅,独具风韵,是景区、庭院绿化观赏之佳品。竹子的秆形、叶型、色彩等具有不同的视觉效果,可形成不同的视觉景观,在庭院观赏和园艺配置中有不同的审美价值。如作为主景(竹林、竹径、竹篱、竹栏等),作为配景(配景树、点缀树、隐蔽树等),制作盒景或作花坛绿化等。秆形变化秆形高大,可作竹林。秆高可达20~30米,抬头看不见竹梢,有直插云天之感。如龙竹、巨龙竹、碧玉龙竹、小叶龙竹、云南龙竹等。  相似文献   
92.
<正>《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原《云南植物研究》)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中国植物学会共同主办的植物学专业学术期刊,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之一。《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前身《云南植物研究》创办于素有"植物王国"之称的云南,创办人、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征镒院士是本刊的创刊主编和现任名誉主编。2002年期刊由季刊改为双月刊,2006年经第5届编委会讨论,在其封面增加副标题"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Plant Sciences and Plant Diversity"。  相似文献   
93.
 蓝藻地衣是附生植物类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环境监测和养分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研究在云南哀牢山亚热带森林系统的2种原生和6种次生森林群落中, 以粉缘绵毛衣(Leioderma sorediatum)、天蓝猫耳衣(Leptogium azureum)、网肺衣(Lobaria retigera)和双缘牛皮叶(Sticta duplolimbata) 4种常见蓝藻地衣为对象, 共设立120个样地, 调查了它们在3 600株树木0–2 m树干上的分布, 探讨其分布特征及与森林类群、宿主种类以及林龄等生境因子的关系。研究发现4种蓝藻地衣在森林群落间的分布模式明显不同。除双缘牛皮叶的盖度和频度在原生苔藓矮林中最高外, 其他3种蓝藻地衣的最高值均出现于次生林如厚皮香(Ternstroemia gymnanthera)林和滇山杨(Populus bonatii)林中; 而哀牢山地区广布的原生木果柯(Lithocarpus xylocarpus)林中, 4种蓝藻地衣极为少见。4种地衣都能生长于10多个树种上, 但明显表现出对厚皮香、滇山杨和硬壳柯(Lithocarpus hancei)等树种的偏好性, 以及对小花山茶(Camellia forrestii)等的排斥性。森林群落的林龄、胸径、最大胸径、林冠开阔度、基面积、树木密度和树种多样性等因子的变化均对4种附生蓝藻地衣的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但在景观尺度上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在不同森林群落内部却有各自的重要作用。其中, 林龄、林冠开阔度和宿主胸径是影响蓝藻地衣分布的最重要的生境因子。  相似文献   
94.
宋晓卿  陆树刚 《广西植物》2010,30(4):451-454
在《中国植物志》和《云南植物志》的基础上,对云南产凤尾蕨属植物进行新的分类修订。文中澄清了8个混淆类群,其中新等级1种,即高原凤尾蕨Pteriscuspigera(Chingex Ching et S.H.Wu)X.Q.Song;云南分布新记录1种,即假指状凤尾蕨Pteris psudodactylina Ching et S.K.Wu;新异名3个,即Pteris asperi-caulis var.cuspigera Chingex Ching et S.H.Wu,Pteris inaequalis Bak.及Pteris wallichiana var.yunnanensis(Christ)Ching et S.H.Wu。还列出了新修订种类的文献引证、标本引证、生境和地理分布。经该文研究确认,现知云南有该属植物48种。  相似文献   
95.
对云南省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 6个地理种群159个个体体长、前胸背板纵长、前胸背板横宽值及前胸背板斑纹进行了差异系数计算、聚类分析及判别分析.各松墨天牛种群间的差异系数均小于1.28;聚类分析表明,畹町种群形态与其他5个种群差异较大;基于4个形态特征建立的判别函数可以将畹町种群与云南其他种群区别开来.畹町种群与其他松墨天牛种群的形态差异可能由于其遗传差异造成.  相似文献   
96.
走进野象谷     
我们的西双版纳之行是从2001年8月19日开始的。22日,我们出发去向往已久的勐养,途中,我们参观了绿石林森林公园。这可是真正的原始森林,进林前还是阳光明媚,一进森林就如进入阴暗潮湿的地下室,无一丝阳光射入,很少能见到鸟类,通常是只闻其声不见其影。但是昆虫却非常多,30厘米长的马陆、樱桃大小的西瓜虫、小孩拳头大小的蜗牛、各式各样的毛毛虫随处可见,数不胜数。下午,我们来到了野象谷。野象谷,顾名思义就是  相似文献   
97.
滇产与日产松茸的IGS1-RFLP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Cfr13I限制性内切酶对采自于云南省16个市县的127个松茸子实体进行了IGS1-RFLP比较分析,发现126个松茸子实体属于A类型,来自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的1例(TF89)为C类型。通过对A类型的IGS1序列分析发现产自云南的松茸有一个CTTT的简单重复,滇产松茸IGS1序列差异不明显。滇产松茸的IGS1-RFLP与日产松茸的主要类型十分相似,两地松茸可能是同源的。  相似文献   
98.
极度濒危植物云南蓝果树的形态修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极度濒危植物云南蓝果树(Nyssa yunnanensis)是雄性两性异株植物,其发表时仅根据雄花模式和果模式。作者通过野外观察和标本研究,发现目前对其雄花描述不全或不准确且缺乏两性花的描述,故本文修订了其雄花形态的原始描述,并且补充描述了其两性花和果实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99.
滇东南马关古林箐热带雨林望天树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华  王洪  肖文祥   《广西植物》2007,27(1):62-70
云南东南部马关县古林箐的望天树群落以龙脑香科植物望天树为乔木层优势种,无患子科植物番龙眼为亚优势种,外貌以常绿大、中高位芽植物组成为特征,林内板根和茎花现象普遍,层间木质藤本和维管附生植物丰富,属于一种热带季节性雨林群落类型。在植物区系组成上,该群落以樟科、番荔枝科、楝科、大戟科、桑科、无患子科、橄榄科、柿树科等为主要组成科,在重要值统计上,以大戟科、无患子科、柿树科、龙脑香科、番荔枝科、樟科、楝科、橄榄科、桑科等为较优势的科,与东南亚热带雨林很接近,故为东南亚热带雨林的北缘类型。  相似文献   
100.
记述了云南曲靖地区早泥盆世洛霍考夫期华南鱼类一新属———王冠鱼(Stephaspis gen.nov.)。新属发现于西山村组下部致密坚硬的石英砂岩中,其主要特征是:个体较大的华南鱼类,头甲呈长盾形,后缘向后凸出;角发育,侧向延伸,末端向头甲后侧方自然倾斜,内角不发育;具吻突,但不甚发育;中背孔较大,呈纵向椭圆形,前端稍尖,后端圆钝;眶孔较小,圆形,背位;头甲背面具一对背窗,呈狭长椭圆形,靠近头甲侧缘;感觉管系统不甚发育,仅见后眶上管、侧背管、侧横管及背联络管,后眶上管呈V字形;纹饰为细小的粒状瘤点。新属不仅是华南鱼类在西山村组的首次发现,也指示了目前华南鱼类出现的最低层位,为探讨华南鱼类的起源与早期辐射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