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8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61.
从中国南海波伦鳞花软珊瑚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和纯化得到一种浅黄色固体,经光谱分析和化学转化确定了它的化学结构,命名为波伦鳞花软珊瑚甙D(Lemnabourside D)。采用MTT法实验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对腹水型肝癌(HepA),肉瘤(S180A)和艾氏腹水癌(EAC)细胞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662.
从四川产木属(Aralia)草本植物龙眼独活(Aralia fargesii Franch.)根茎的石油醚提取部分分离得到4个二萜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测定和各种光谱(IR、EI-MS、HREI-MS、1H-NMR、13C-NMR和HMQC)数据分析,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17-acetoxy-16α-ent-kauran-19-oic acid (1), ent-pimara-8(14),15-dien-19-oic acid (2), 16α-hydroxy-(-)-kauran-19-oic acid (3) 和16α-17-dihydroxy-ent-kauran-19-oic acid (4).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2~4为首次从龙眼独活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63.
工布乌头中生物碱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工布乌头 (AconitumkongboenseLauener)的块根中分得 9个已知的C19 二萜生物碱 :塔拉萨敏 (talatisamine) 1,黄草乌碱丁 (sachaconitine) 2 ,大渡乌碱 (franchetine) 3,vilmorrisine 4 ,滇乌碱 (yunaconi tine) 5 ,印乌碱 (indaconitine) 6 ,查斯曼宁 (chasmanine) 7,伪乌头宁 (pseudaconine) 8和 8 去乙酰滇乌碱 (8 deacetyl yunaconitine) 9。并用光谱法和与已知品TLC对照 ,鉴定了所有化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664.
雷公藤生物碱对小菜蛾幼虫生长及其解毒酶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生物碱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幼虫的生长发育和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羧酸酯酶(CarEs)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取食用LC10和LC90两种浓度雷公藤生物碱处理过的菜叶后,小菜蛾的生长发育均被抑制,抑制率随虫龄的增大而降低。2种浓度生物碱处理对GSTs酶活力的影响不相同,低浓度(LC10)处理后酶活力在1—2龄期被显著诱导升高,达对照的2.83倍,而2龄以后则被显著抑制,分别仅为对照的0.20(3龄)、0.39(4龄初)和0.27(4龄末);在高浓度(LC90)处理下,4个不同发育阶段GSTs活力均高于对照,其中1—2龄期达对照的4.07倍,最为明显。CarEs活力在2种浓度处理下均显著高于对照,高浓度处理后在1—2、3、4龄初和4龄末期的酶活力分别为对照的2.97、3.29、3.27和2.06倍,低浓度处理后则分别为对照的2.59、2.58、2.31和1.91倍。  相似文献   
665.
CN102258580A一种制备博落回总生物碱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博落回总生物碱的方法。采用超声波逆流连续提取、陶瓷膜纯化、钠滤膜浓缩、智能化静态微波真空干燥等技术,制备博落回提取物。提高了博落回的提取效率,  相似文献   
666.
银胶菊叶和花提取物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毒杀活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进一步明确银胶菊(Parthenium hysterophorus L.)的杀线虫活性,对银胶菊叶和花的不同溶剂提取物、甲醇提取物的不同萃取物以及甲醇提取物碱水层的不同极性组分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 Chitwood)的杀虫活性进行了检测,并对不同提取物、萃取物和萃取组分进行了生物碱的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银胶菊叶和花的蒸馏水、甲醇、乙酸乙酯和石油醚提取物的得率分别为24.5%和20.3%、19.6%和10.9%、6.8%和7.7%、2.0%和2.7%,其中,叶和花的蒸馏水和甲醇提取物的杀线虫活性均较强,而石油醚提取物的杀线虫活性最弱.用质量体积分数1.0%和0.5%的叶和花蒸馏水提取物分别处理24和48 h后试虫的校正死亡率均达到100.00%;用质量体积分数1.0%和0.5%的叶和花甲醇提取物处理48 h,试虫的校正死亡率均大于90%.叶和花甲醇提取物的碱水层、三氯甲烷Ⅰ层和Ⅱ层萃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杀线虫活性,其中,用质量体积分数1.0%的花和叶碱水层萃取物以及花的三氯甲烷Ⅰ层萃取物分别处理48 h,试虫的校正死亡率均为100.00%,而三氯甲烷Ⅱ层萃取物的杀线虫活性最弱.银胶菊叶和花甲醇提取物碱水层的11个不同极性组分(A1~A11)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杀线虫活性,其中,用质量体积分数0.2%和0.1%花的A2[溶剂为V(三氯甲烷)∶V(甲醇)=10∶1]和A7[溶剂为V(三氯甲烷)∶v甲醇)=1∶1]组分以及叶的A2和A6[溶剂为V(三氯甲烷)∶V(甲醇)=2∶1]组分处理48 h后,试虫的校正死亡率均达100.00%,显著高于其他组分.定性实验结果表明:银胶菊叶和花中具有杀线虫活性的提取物、萃取物和萃取组分中均含有生物碱.研究结果说明:银胶菊花的杀线虫活性高于叶片,其毒杀活性不仅与提取部位及溶剂的种类和极性有关,还与提取物浓度及作用时间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67.
用色谱技术从酒饼簕[Atalantia buxifolia(Poir.)Oliv.]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与文献数据对照,分别鉴定为buxifoliadineA(1)、1,3-dihydroxy-2,4-diprenylacridone(2)、5-hydroxy-N-methylseverifoline(3)、buxifoliadine B(4)、N-methylatalaphylline(5)、atalaphylline(6)、东风桔碱(7)、葡萄内酯(8)和松柏醛(9)。化合物9为首次从酒饼簕根中分离得到。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8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具有细胞毒活性,化合物3对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K562)的增殖显示了较强的生长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668.
植物异喹啉生物碱(plant isoquinoline alkaloids,PIAs)包括吗啡、可待因、加兰他敏及小糵碱等药用活性产物和其他天然活性产物。从植物中提取异喹啉生物碱,受制于低含量、种植季节及提取方法。人们开始研究利用微生物异源合成和改造天然异喹啉生物碱,从而获得低成本的药用活性物质。异喹啉生物碱合成途径长,反应复杂,为实现微生物异源合成带来了诸多挑战。随着合成途径和酶的解析和鉴定,合成生物学技术为在微生物中合成异喹啉生物碱提供了可能。综述了PIAs合成途径解析的最新进展,以及微生物异源合成PIAs的代谢工程策略,讨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69.
宽叶泽苔草Caldesia grandis隶属泽泻科Alismataceae,是一种珍稀濒危水生植物。其化学成分迄今未见报道。本文利用气质联用的方法鉴定了该植物的43种化学成分,并总结了已报道的其近缘泽泻属Alisma、慈姑属Sagittaria、刺果泽泻属Echinodorus植物的化学成分,据此进行化学分类学分析:它们的特征化学成分是二萜,宽叶泽苔草和泽泻属植物的二萜成分是处于二萜生源合成途径最顶端的kaurane类型;慈姑属植物的二萜成分既有处于该途径底端的clerodane型、中间的pimarene型,也有顶端的kaurane型、abietene型二萜;刺果泽泻属植物的二萜成分是处于该途径底端的clerodane型。宽叶泽苔草和泽泻属植物都有桉叶烷型和愈创木烷型的倍半萜。因此宽叶泽苔草和泽泻属植物的亲缘关系比慈姑属、刺果泽泻属植物的近,由此推测它们的进化层次可能依次是刺果泽泻属植物、慈姑属植物、泽泻属植物、宽叶泽苔草。  相似文献   
670.
[目的] 新颖结构的天然萘醌-氧吲哚类生物碱coprisidins(A和B)分离自昆虫肠道相关链霉菌,具有预防癌症的活性。作为首例具有萘醌-氧吲哚骨架的生物碱,对其独特生物合成机理的研究可为II型聚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提供新的认知。[方法] 本研究对coprisidins的产生菌Streptomyces sp.SNU607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根据测序结果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初步定位coprisidins的生物合成基因簇;通过基因敲除以及异源表达手段确定coprisidins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基于体内遗传学实验与生物信息学分析初步推导coprisidins的生物合成途径。[结果] Streptomyces sp.SNU607中有23个基因簇可能参与次级代谢,其中4个基因簇与聚酮合酶(PKS)相关;通过基因敲除与异源表达实验,本研究证实1个II型PKS负责coprisidins的生物合成;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我们推测copH/I/M/O/N构成了1个基因盒,并负责起始单元丁酰CoA的合成;KSβ(CopB)的序列比对表明coprisidins的II型PKS系统更倾向于合成C20的初始聚酮链。[结论] Coprisidins的萘醌-吲哚结构是由II型PKSs催化形成,我们推测丁酰CoA是coprisidins聚酮骨架的起始单元,在最小PKS、聚酮酶、环化酶的催化下先形成类似蒽环的四环系统,随后在后修饰酶与氧化重排的作用下生成萘醌-氧吲哚骨架。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萘醌-氧吲哚类生物碱的生物合成机制奠定了基础,同时增加了II型PKSs合成产物的结构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