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2篇
  免费   213篇
  国内免费   102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51.
吡咯喹啉醌对烟草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效应(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吡咯喹啉醌明显地促进烟草花粉的萌发、花粉管的生长和此过程中的呼吸速率。吡咯喹啉醌的最佳浓度为100μmol·L-1  相似文献   
52.
采用 52℃下加热 6 min,后经 DEAE- 52、Sephacryls S- 2 0 0和 Q- Sepharose等柱层析方法 ,分离纯化了棕色固氮菌 (Azotobacter vinelandii)缺失 nif Z基因突变种固氮酶 Mo Fe(Δnif Z Mo Fe)蛋白 ,其纯度达到电泳纯。Δnif Z Mo Fe蛋白的固氮活性为 2 83nmol C2 H2 还原 / (min·mg蛋白 ) ,远低于野生种 Mo Fe蛋白。Δnif Z Mo Fe蛋白对氧更敏感 ;热稳定性略低于野生种。Δnif Z Mo Fe蛋白的可见光吸收光谱与野生种 Mo Fe蛋白极为相似。其圆二色谱和磁圆二色谱在 450~ 550 nm与野生种 Mo Fe蛋白显著不同 ,表明其 P- cluster及其周围环境与野生种 Mo Fe蛋白有所差异。这亦可能是造成缺失 nif Z突变种 Mo Fe蛋白固氮活性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53.
五种野生稻叶绿体DNA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野生稻 5个种的18个材料的叶绿体DNA(cpDNA)进行了EcoRI的RFLP分析。 结果显示,共有10种酶切模式,不同种野生稻的cpDNA的RFLP类型都不同,而且在其中一些 种内也有变化,尤以O.rufipogon的种内多态性最为显著,并主要与地理来源有关。本研究还在O.punctata的材料中发现一种以往的分析都不曾描述过的多态性模式。通过对结果的分析,探讨了不同种类野生稻的叶绿体基因组之间以及它们与核基因组之间的进化关系。 Abstract:The polymorphisms of chloroplast DNA from 18 materials of 5 wild rice specie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RFLP analysis.10 restriction pattern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se materials.Different species had different of its RFLP patterns chloroplast DNA,and the polymorphisms existed even with species,especially in O.rufipogon varieties of different geographical origins.In O.punctata a new type of rice chloroplast DNA restriction pattern was discovered which had not been reported before.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btained,the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s among chlorplast genomes,and between chloroplast and nuclear genomes in different wild ric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54.
荜拔中的新酰胺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荜拔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中分得5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确定其结构分别为:(α,β,α,β)-1,3-双(3,4-二甲基苯基)-2,4-双[1-(2-羰基-5,6-二氢吡啶)-甲酰基]-环丁烷(1)。  相似文献   
55.
采用原生质体裂解方法确定甲基丙二酰CoA变位酶(MCM)和消旋酶(MCR)均是胞浆内酶。各经过四步纯化得到电泳纯酶。纯化MCM酶的比活力为12.84u/mg,纯化倍数为528,酶活回收为60%,纯化的MCM酶服从典型的米氏底物饱和曲线,对琥珀酰CoA和辅酶B_(12)的K_m值分别为9.723#mol/L和0.1277#mol/L。经SephadexG-150测定MCM分子量约为134.000±2000,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两条分子量分别为67000和65000的蛋白带,说明该酶由两个大小不等亚基组成。吸收光谱测定每摩尔纯化全酶含两摩尔辅酶B_(12)。纯化MCR酶比活力为2.305u/mg,纯化倍数96,酶活回收46.7%。MCR酶由两个分子量均为17500的亚基组成。MCR酶活性能被二价金属离子Cu2+、Co2+、Mg2+、Mn2+和Fe2+所促进。两酶的酶学性质和其他生物来源的MCM、MCR酶明显相似。  相似文献   
56.
力复霉素前体甲基丙二酰CoA合成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力复霉素合成的碳前体之一(2R)—甲基丙二酰CoA至少可以有三条酶学合成途径。三条途径中的关键酶分别为甲基丙二酰CoA转羧基酶、丙二酰CoA羧化酶、甲基丙二酰CoA变位酶和甲基丙二酰CoA消旋酶。通过比较各个酶活性的时间进程和力复霉素合成时间的相关性,以及各个酶的底物亲合力,对它们在地中海拟无枝酸菌(Amycolatopsis mediterranei)甲基丙二酰CoA合成中的贡献作了排序,发现甲基丙二酰CoA变位酶途径是主要负责酶系。但是各个途径的贡献排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能受到环境因素的调控,丙酸盐的加入将抑制甲基丙二酰CoA变位酶活力,而使得甲基丙二酰CoA转羧基酶成为主要酶系。甲基丙二酰CoA合成途径的多样性有助于细胞对环境变化的灵活反应。此外,对各个酶的调控特性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7.
本文报道了一种检测二核苷酸重复多态性的简便的非同位素法,利用重复序列两侧的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产生的等位片段在薄层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上分离,再用灵敏的银染法显色。该方法不需要标记PCR产物,简便、快速,分辨率可达1bp,并可用多对引物同时进行多重PCR分析。用此方法对DMD家系成员dystrophin基因的5'-脑型外显子止游区和3'-非翻译区的两个(CA)。位点进行了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  相似文献   
58.
尖三刺角蝉的核型与性二型现象:同翅目:角蝉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尖三刺角蝉Thicentrusacuticornis的雌雄均只有10条染色体,性别决定为XY型,是角蝉科已知最为独特的核型特征,该种具有明显的性二型现象,由于雄性不具有上肩角,极易被误认为是秃角蝉属CentrotoscellusFunkhouser的种类。本文根据染色体特征,首次确定了该种的雄性,并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59.
研究了羧基修饰剂DCCD对泛醌结合蛋白QPs重组活力的影响。用0.1%Triton X-100增溶QPs,用250mol/molQPs的DCCD于室温处理5min,处理后的QPs丧失约50%与琥珀酸脱氢酶的重组活力。先将QPs与琥珀酸脱氢酸重组再用DCCD处理没有发现重组的琥珀酸泛醌还原酶活性的降低。此结果说明QPs中存在重组活性必需的羧基。  相似文献   
60.
用C^14参入法确定了在泛醌结合蛋白QPs中有四个对重组活性必需羧基,它们全部定位在24000亚基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