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52篇
  免费   1483篇
  国内免费   4196篇
  2024年   134篇
  2023年   437篇
  2022年   463篇
  2021年   452篇
  2020年   499篇
  2019年   486篇
  2018年   358篇
  2017年   463篇
  2016年   518篇
  2015年   557篇
  2014年   820篇
  2013年   663篇
  2012年   690篇
  2011年   706篇
  2010年   643篇
  2009年   704篇
  2008年   862篇
  2007年   662篇
  2006年   594篇
  2005年   593篇
  2004年   606篇
  2003年   544篇
  2002年   491篇
  2001年   487篇
  2000年   412篇
  1999年   341篇
  1998年   291篇
  1997年   311篇
  1996年   297篇
  1995年   261篇
  1994年   275篇
  1993年   198篇
  1992年   226篇
  1991年   185篇
  1990年   175篇
  1989年   161篇
  1988年   92篇
  1987年   80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64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
边缘性缺乏抗坏血酸之豚鼠,于三周内其肝脏及小肠粘膜3-羟-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活力均下降到原有水平的50%,但肝脏胆固醇7α-羟化酶活力尚无显著性改变。坏血病豚鼠(三周内)上述几种酶活力都下降至原有水平的50%左右。豚鼠摄取抗坏血酸不足,其血清总胆固醇浓度显著增加,而血清高密度脂蛋自胆固醇浓度显著减少,其改变程度与抗坏血酸缺乏状况一致。  相似文献   
92.
杂交水稻及三系在发育过程中的酯酶同工酶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报道了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测定杂交水稻及三系亲本共50个组合的萌动胚、芽,不同发育时期的叶片、根、雄蕊等12个组织或器官的酯酶同工酶的结果。根据所测结果,可把杂交水稻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分为5种类型:互补型、偏父型、偏母型、同型和“杂种”酶谱。强优势组合以互补型酶谱居多,弱优势组合都是同型酶谱,“杂种”酶谱仅见于V优64的幼穗分化期叶片和V优63、汕优63的三叶期叶片中。不同器官的互补酶谱都可作为预测杂种比势,鉴定杂交稻种子的纯度和真实性以及选配新杂交组合的一个手段或依据,但以对萌动胚或幼芽的测定更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3.
在中国丰收11号大豆根瘤侵染细胞中,我们发现了一种电子密度很高,体积很大,形状为圆形或近似圆形,外面没有界膜,常位于胞间隙附近的特殊的细胞质内含物。高尔基体及其小泡,丰富的粗糙型内质网和核糖体常在它的附近,其中一些核糖体正沉积在它的表面。它主要是由核糖体凝聚而成,高尔基体和内质网在它的形成中也起了一定作用。它的内部含有颗粒状,纤维状,泡状和管状物质。它的出现似乎与侵染细胞固氮有关。  相似文献   
94.
氨基酰化酶中金属锌离子的功能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氨基酰化酶是含锌金属酶。该酶每摩尔蛋白中含2摩尔Zn(Ⅱ)离子。金属鳌合剂与酶作用,通过竞争螯合Zn(Ⅱ)离子使酶活力下降。残余活力与残留金属含量呈正相关。竞争螯合的结果,生成不含金属的脱辅基酶蛋白,并导致酶活力的丧失。脱辅基酶由于加入Zn(Ⅱ)离子而恢复其活力。实验表明金属锌离子是氨基酰化酶催化活力所必需。与Zn(Ⅱ)离子相似,Co(Ⅱ)离子也可与脱辅基酶相结合并使之复活。 在190—240nm区域内对比了天然酶、脱辅基酶蛋白与Co(Ⅱ)置换氨基酰化酶的圆二色谱。远紫外圆二色谱表明,与天然酶相比,在脱辅基酶中由于金属离子的丧失导致主链构象发生变化,其中α螺旋增加约7%。因而锌离子(钴离子)对蛋白主链的反应最适构象有一定的稳定作用。脱辅基酶与Co(Ⅱ)离子结合,酶的主链构象恢复至与天然酶几近相同。可认为这是促使酶复活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95.
接触二氧化硫后小麦叶片中逆境乙烯的生物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VG和AOA强烈抑制二氧化硫处理小麦叶片中乙烯产生和ACC合成,对MACC的形成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CoGl_2明显抑制乙烯产生,而ACC大量积累,MACC含量则未因ACC增加而相应增加。DNP和CCCP也抑制乙烯产生,但前者引起ACC大量积累,后者引起ACC含量下降。CHI对乙烯产生和ACC形成均显示强烈的抑制作用,同时也明显抑制MACC形成。这表明小麦叶片接触SO_2引起的逆境乙烯也是循蛋氨酸→SAM→ACC→乙烯途径。  相似文献   
96.
CAM植物按其对环境的反应可分为两种类型:即专一CAM植物和兼性CAM植物。前者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其CAM性质;后者的光合型可随季节和水分胁迫等而发生变化,也可因人工诱导作用而使其由C_3型转变为CAM型。  相似文献   
97.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TMA)以低于CMC的浓度、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以高于CMC的浓度引起大麦离体根K~+及可溶性糖的外流,并有浓度效应。5℃时表面活性剂引起溶质外流,CTMA预处理10 min后,Ca~(++)无抑制作用。Ca~(++)与 Triton-X-100同时处理大麦根促进溶质外流。Mg~(++)、Mn~(++)对CTMA及Triton-X-100引起溶质外流的效应与Ca~(++)的相类似,但不如Ca~(++)有效。  相似文献   
98.
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叶绿体DNA特异片段的分子克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高离子浓度缓冲液法分别提取油菜不育系及保持系的叶绿体DNA。经Sepharcse 4B柱层析纯化后,得到具有较高纯度的叶绿体DNA样品。将其分别用Eco RI、Bam HI、HimdHI、PstI和XhoI 5种限制性内切酶酶解,得到5种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其中除PstI图谱外,其它4种酶谱均显示出明显的两系间叶绿体DNA结构差异。以pBR 322为载体,分别克隆了不育系Bam HI图谱上的3个特异片段。得到的3个克隆,经克隆杂交及电泳分析后,证实分别带有上述3个目的片段。这些特异片段的特性及其与花粉育性的关系尚在研究中。  相似文献   
99.
横断山区四种湍蛙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染色体组型分析,C带(BSG技术)分析及一种简便的Ag-NORs带分析,对四川湍蛙、理县湍蛙、棕点湍蛙和棘皮湍蛙的种间关系、染色体的演化及其性染色体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四川湍蛙、理县湍蛙和棕点湍蛙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而它们与棘皮湍蛙的亲缘关系较远;(2)在近缘种的分化中,染色体结构异染色质的变化和臂间倒位是重要的因素之一,这在小型染色体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三)四川湍蛙具有在形态上分化很明显的性染色体。C带分析表明,此性染色体主要由常染色质构成,但在其Y染色体的长臂上存在明显的中间C带,推测尚处于性染色体分化的初期阶段。  相似文献   
100.
前人已证明人参和三七中富含的达马烷型人参皂甙在通常酸性水解下甙元即发生变化,而在弱酸(如50%醋酸,0.1N盐酸)条件下则形成次级皂甙。本文报道人参甙(ginseno-sides)和三七甙(notoginsenosides)的水溶液在水浴上加热亦分别形成相应的C-20位去糖基的次级皂甙。联系到人参和三七均有在蒸煮加工后C-20位去糖基皂甙收率增大的趋势,似可认为人参和三七中的这类皂甙有相当一部分是在生药的加工泡制以及提取过程中形成的次级皂甙,而不一定是植物体的原生成分。将人参甙Rb_1单体以酸水解,不仅得到主产物人参二醇(3),还分离到异去氢原人参二醇(5)、达马烷-20(22)-烯-3β,12β,26-三醇(6)、20(R)-达马烷-3β,12β,20,25-四醇(7)以及20(S)-和20(R)-原人参二醇(1、2)的混合物,从而认为这些微量成分与人参二醇一样均为达马烷型人参皂甙在酸性水解条件下C-20位糖基断裂后由真甙元的侧链转化形成的工作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