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1篇
  免费   204篇
  国内免费   823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报告膜蛋白溶脱剂溶脱大鼠脑M胆碱受体的结果,其中0.5%CHAPS,0.35%洋地黄皂苷和10%甘油的混合液效果较好,可溶脱30%的受体,并得到22%有活性的受体。溶脱的受体有较好的稳定性,与膜结合受体有同样的配体结合特异性,可饱和性及可逆性。平衡结合及动力学研究表明溶脱受体和膜结合受体对[~3H]QNB有类似的亲和性。  相似文献   
12.
甲基紫精(MV)系统中,在对类囊体膜的光合磷酸化(PSP)活力近于完全抑制的二溴百里香醌(DBMIB)浓度下,由类囊体残缺膜与线粒体嵴膜组成的融合膜PSP活力不仅不被抑制,反而受到不同程度的促进。在铁氰化钾(FeCy)系统中,DBMIB对类囊体膜的PSP活力不能完全抑制,同样浓度的DBMIB对融合膜的PSP活力有抑制效应。检测了不同膜在不同系统中,光下耗氧、放氧、FeCy还原和融合效应的关系等,论证了融合膜中电子传递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14.
莫永胜  李仕琼   《广西植物》1992,12(2):182-189
本文扼要回顾和评述了雄性生殖单位的发现、意义和研究进展,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用切口平移法制备生物素标记的核酸探针,其所用试剂质量稳定、可靠,标记重复性好,且制备的探针易长期保存.我们在制备人IL-6 cDNA等基因探针的实验中,对常规的切口平移法制备生物素标记核酸探针的方法作了简化改进,省略了分离步骤,经斑点杂交试验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利用~1H-NMR模拟谱研究二核苷酸A3′P(CH_3)5′A的构象性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根据Altona等人的方法,在利用~1H-NMR模拟谱确定18℃、40℃、70℃三种温度下有关质子化学位移及偶合常数的基础上,分析了A3′P(CH_3)5′A的两种非对映异构体a和b的构象状态。它们与A3′P(OH)5′A相比发现:(1)在18℃时两个核糖环是S型构象占主要成分,并随温度升高S型构象成分增多;(2)磷酸骨架的扭角ε′和β′分别改变±15°及±4°;(3)在优势构象情况下,两个核糖环都部分重叠,而且A3′P(CH_3)5′A(a)的重叠程度比A3P′(CH_3)5′A(b)小;(4)腺嘌呤碱基都更倾向去堆积状态,而且随温度升高A3′P(CH_3)5′A(a)比A3′P(CH_3)5′A(b)有着更强的去堆积效应。  相似文献   
17.
心磷脂—细胞色素C体系CD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D-葡萄糖两步串联发酵中前一步菌株的发酵产酸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含有D-葡萄糖、适量的玉米浆、碳酸钙和磷酸盐的培养基中,摇瓶培养48小时,一株葡萄糖酸杆菌突变株SCB611可产生2,5-二酮基-D-葡萄糖酸25—30mg/ml,克分子转化率为25%左右;另一株欧文氏菌突变株SCB247可产生2,5-二酮基-D-葡萄糖酸45—50mg/ml,克分子转化率为40%。随发酵时间适当延长,2,5-二酮基-D-葡萄糖酸可逐渐增高。温度28℃,种龄15小时,接种量10%及良好的通气条件,有利于菌株产生2,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D-葡萄糖两步串联发酵中前一步菌株的发酵产酸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含有D-葡萄糖、适量的玉米浆、碳酸钙和磷酸盐的培养基中,摇瓶培养48小时,一株葡萄糖酸杆菌突变株SCB611可产生2,5-二酮基-D-葡萄糖酸25—30mg/ml,克分子转化率为25%左右;另一株欧文氏菌突变株SCB247可产生2,5-二酮基-D-葡萄糖酸45—50mg/ml,克分子转化率为40%。随发酵时间适当延长,2,5-二酮基-D-葡萄糖酸可逐渐增高。温度28℃,种龄15小时,接种量10%及良好的通气条件,有利于菌株产生2,5-二酮基-D-葡萄糖酸。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