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6篇
  免费   383篇
  国内免费   571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安媛  程卫  康华锋  陈新林  管丽敏 《生物磁学》2013,(26):5079-5081
目的:通过检测肿瘤出芽、淋巴结转移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水平,分析口腔癌中肿瘤出芽与VEGF—C表达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月4年间在我院接受诊治且资料完整63例口腔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肿瘤出芽、VEGF-C表达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相互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本次纳入研究的患者中,检出肿瘤出芽患者40例,所占比例为63.5%,VEGF—C表达阳性患者39例,阳性率率为61.9%,淋巴结转移患者40例,转移率为63.5%;肿瘤出芽与淋巴结转移的符合率为84.1%,肿瘤出芽与VEGF—C的表达符合率为79.4%,VEGF-C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发生的符合率为76.2%。肿瘤出芽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经Spear相关分析,r=0.932,P〈0.05,与VEGF-C的表达也呈正相关,经Spear相关分析,r=0.897,P〈0.05。结论:肿瘤出芽与VEGF—C的表达水平和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关系,可用于预测判断口腔癌淋巴结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82.
目的:研究L型氨基酸转运子1(LATl)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大肠组织中LAT1的表达水平,分析大肠癌组织中LAT1的表达与大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生存的关系.结果:LAT1在大部分大肠癌组织中表达呈阳性,阳性率为87.1%(81/93),而在癌旁正常大肠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仅为16.13%(15/93),显著低于大肠癌组织(P<0.05).LAT1的表达水平与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间无显著相关性,与患者的总生存期之间的相关性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AT1高表达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较低表达患者显著缩短(Log-rank P=0.046),单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LAT1高表达是影响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潜在危险因素[HR=2.338(95%CI:0.990-5.523),P=0.053].结论:LAT1的表达可能作为判断大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风险的参考指标,LAT1高表达的大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83.
细胞极性是指细胞形态、蛋白分布以及细胞功能的不对称性,它是细胞发育、维持项一底极性、损伤修复及组织完整性等生理过程所必需的,主要是由极性蛋白调控。一旦极性蛋白之间的平衡失调,则会破坏细胞极性,诱导肿瘤发生、增殖及迁移。研究表明,极性蛋白的异常表达及错误定位均与肿瘤紧密相关。上皮细胞肿瘤发生及恶性转变过程通常伴有细胞极性丢失以及组织结构紊乱的现象,尤其是经历上皮间充质转变的上皮肿瘤细胞更易侵袭周围基质,最终引发转移。作者就目前有关极性蛋白在肿瘤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重点阐述极性蛋白在肿瘤转移中的功能,并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4.
为了明确单季稻-小麦轮作区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的发生规律,采用灯诱法、盘拍法、盘刮法、黄盘诱集法对灰飞虱周年发生,特别是在寄主转移时的消长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灰飞虱主要在适宜藏匿的场所越冬,其中常规耕翻田主要在田边田头的禾本科枯死杂草或其它密生植物、稻套麦田主要在田中稻残桩中,灰飞虱的越冬效率为50%60%。稻套麦田灰飞虱夏冬寄主间的转移效率约为10%是常规耕翻麦田的20倍,其冬后基数分别是机械浅旋耕和常规耕翻田的35倍和77倍。灰飞虱周年只有一个迁移扩散高峰期,与小麦收割时间基本吻合。移栽后水稻上灰飞虱数量锐减,大田前期灰飞虱主要来源于秧苗带入的未孵化卵块。通过比较发现稻套麦优化了灰飞虱的越冬环境,是近年来灰飞虱大发生及其传播的水稻病毒病大流行的主要原因。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压低灰飞虱越冬基数是灰飞虱水稻病毒病能够得以有效控制的前提这一新观点。  相似文献   
85.
放线菌可以产生结构多样的天然产物, 其中包括很多重要的抗菌和抗肿瘤药物。糖基化修饰在天然产物中广泛存在, 糖基侧链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天然产物的生物活性。本文综述了放线菌来源天然产物糖基化改造的研究进展。糖基侧链改造的方法主要分为体内基因工程和体外酶学法。运用这两种方法已经成功对多种天然产物进行了糖基侧链改造, 获得了大量带有新糖基修饰的天然产物, 其中有些生物活性得以提高。天然产物糖基侧链改造为新药开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86.
济南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GIS软件平台,参照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单位面积价值,采用转移矩阵方法和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并结合敏感度分析,探讨了济南市1989-2009年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9-2009年,济南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加99.65 km2,农田和绿地面积减少103.21 km2,减少面积的90.4%被建设用地所取代;研究期间的生态服务总价值持续下降,从256.22×106元下降到214.16×106元,减少42.06×106元,农田和绿地对研究区总体服务价值变化的影响最大.济南市在未来的城市发展和规划中,需更加重视自然资源保护,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结构,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以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CyclinE和p27在骨肉瘤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08例骨肉瘤石蜡包埋组织中CyclinE和p27蛋白表达水平,统计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骨肉瘤组织中CyclinE的阳性率为68.52%,p27的阳性率为26.85%;CyclinE和p27蛋白表达水平与骨肉瘤病理分级、软组织浸润、远处转移、Enneking分期及患者整体生存期有关(P〈0.05);CyclinE蛋白阳性组骨肉瘤患者5年存活率显著低于阴性组;而p27蛋白阳性组患者5年存活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Cox多因素分析提示软组织浸润及远处转移状态、病理分级、Enneking外科分期、CyclinE和p27蛋白表达水平是影响骨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yclinE和p27蛋白表达水平是判断骨肉瘤患者预后的新指标,联合检测CyclinE和p27蛋白表达水平对骨肉瘤的进展、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8.
Raf激酶抑制蛋白(RKIP)是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家族的成员。RKIP通过与Raf-1结合,抑制了Ras/Raf-1/MEK/ERK信号转导通路,并在NF-κB及G蛋白偶联受体(GPCR)信号转导通路中也起重要调节作用。RKIP参与细胞凋亡、肿瘤转移、神经发育以及精子发生等病理生理过程,通过研究RKIP能为治疗相关疾病提供新思路新靶点。本文主要介绍RKIP的生物功能,着重于其在神经系统、肿瘤和生殖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构建能在大肠埃希菌(E.coli)和铜绿假单胞菌(PA)间高效接合转移的质粒.方法 通过NCBI blastn程序分析质粒pCVD442接合反应起始序列oriT,PCR扩增oriT后插入pMD18-T,再将pMD1 8-oriT转化E.coli DH5α,经酶切、测序验证后用SmaI和HindIIII双酶切亚克隆至质粒pUCP24,获得质粒pUCP24T,将pUCP24T转化E.coli后研究pUCP24T从E.coli到PA的接合效率和质粒稳定性等.结果 成功构建pUCP24T重组质粒,在E.coli和PA的接合实验中,E.coli(pUCP24T)-PA共培养2h的接合效率平均为3.588×10-2,按12 h一代连续9代继代培养108 h,抗生素压力下质粒保存率为98.29%,无抗生素的培养基中质粒保存率为21.76%.结论 成功构建高接合效率的接合转移质粒pUCP24T.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EZH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105例乳腺癌中EZH2蛋白表达情况,并进一步探讨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及其预后的关系.结果 EZH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疾病,其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PR和c-erbB-2表达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病理组织学分级、ER表达及乳腺癌预后相关(P<0.05).EZH2蛋白表达在三阴性乳腺癌中表达明显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P<0.05).结论 EZH2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侵袭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其与乳腺癌预后相关,与ER阴性的乳腺癌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