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8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63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227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3篇
  196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我们用免疫胶体金色埋前标记技术和免疫荧光技术研究了人胚肺细胞(HEL)内,人巨细胞病毒(HCMV-AD_(169))对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ⅠSM_(44))抗原表达的影响,旨在探讨在细胞这一微生境内,一病毒对另一病毒可能发生的影响。电镜下计数HSV-1组和HCMV HSV-1组特异性结合金颗粒数得HSV-1组为657个,HCMV HSV-1组的总数为283个。t检验P<0.01,差别非常显著。并且HSV-1组细胞的胞浆中的病毒颗粒,比HCMV HSV-1组明显多。荧光显微镜下:HSV-1组阳性细胞数为689个HCMV HSV-1组只有484个,经poisson分布u检验,P<0.01,差别非常显著。免疫荧光实验还表明:HSV-1组,抗血清在1:320时仍有荧光清晰的阳性细胞,而HCMV HSV-1组,抗血清在1:160时,却无荧光阳性细胞。细胞病变效应(CPE)动态观察显示:HSV-1组8小时即有细胞病变,24小时蔓延整个单层;而HCMV HSV-1组超感染14小时才有细胞病变。24小时约有75%细胞受累。结果表明HCMV对HSV-1的抗原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抑制作用的可能机理及其在分子生态学中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2.
<正>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氏菌引起的肠道传染性疾病之一,在发展中国家尤为严重,其流行以福氏菌群为主,在发达国家则以宋内氏志贺氏菌较多。由志贺氏Ⅰ型和福氏志贺氏菌引起的菌痢特别严重,且后者常引起慢性感染。痢疾菌的感染力较强,约为10-100个菌,ID50<1000个菌。由于菌痢的发病率高,感染性强,感染剂量小,血清型多,以及抗药性菌株的增加。因而对它的防治,在发展中国家就成为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多年来人们在痢疾菌苗的研究方面作了大量工作。现就其保护性抗原问题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63.
将编码Vi抗原的基因克隆到减毒的鼠伤寒沙门氏菌中组建的基因重组株Vi4072,以3×10~8CFU一次口服感染Balb/C小鼠,4天后按7,14,21,28,35,42,49,56,63,70天的间隔收集分离小鼠的集合淋巴结,肝,脾.鉴别是否有本菌出现,并检测血清和小肠匀浆液中的vi抗体.结果表明,感染后49天仍可从脾中分离到该菌;70天仍可从血清和小肠匀浆液中测出vi抗体。  相似文献   
64.
大鼠脑突触质膜糖皮质激素受体样抗原的免疫电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红  王福安 《生理学报》1993,45(2):186-189
本文利用ABC金标记法(受体-抗受体中的单克隆抗体-生物素化马抗鼠IgG-金标链霉亲和素),首次在电镜下观察到大鼠脑突触质膜的外表面存在有糖皮质激素受体样抗原,为神经细胞膜上可能存在有糖皮质激素受体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65.
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的新型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已被证明与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通过调控铁离子代谢、活性氧堆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以及核转录因子2/血红素氧合酶1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特异性受体/核转录因子-κB通路的表达,可抑制铁死亡发生,从而预防改善AP。AP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急性病症,10%~20%可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SAP常合并其他器官(肠黏膜、肝、肺、肾等)损伤。目前,AP尚无明确的发病机制,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本文归纳出铁死亡在AP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对SAP引发相关器官(肝、肺、肾、肠黏膜)损伤的影响,以期为疾病的发生机制和预防治疗提供新见解。  相似文献   
66.
以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为实验材料,针对其体型性状进行相关遗传规律的实验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提升其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实验结果的总结归纳,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为高中遗传学实验教学提供实践案例。本教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假说演绎的全过程,提高小组合作、实验操作与分析能力。本教学实践还证明,教师的自身素养是落实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前提。  相似文献   
67.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课程宗旨,科学思维是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科学思维是学生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必备品格,而科学论证能力是科学思维的关键能力。在生物学中如何进行科学论证,实验探究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本次开展基于项目式学习的论证探究式教学模型的教学实践,旨在以实验教学为载体,将论证与探究有机结合,实现论证能力与科学探究共发展的教学效果,进而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8.
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深化,课程标准对结合前沿知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物学学科发展突飞猛进,而学科前沿素材是教科书的良好补充。本文以“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为例,探讨“人工合成淀粉”这一前沿素材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从课前收集资料、延续教学情境、设计认知冲突、明确科学原理、构建知识体系、布置课后习题6个阶段层层递进,挖掘前沿素材与课内知识的关联内容,着重强化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以期为一线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
【背景】猪水肿病大肠杆菌引发的疾病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但现有培养基存在培养密度低的问题。【目的】研制出高抗原活性猪水肿病大肠杆菌疫苗培养基。【方法】以常用的市售猪水肿培养基为对照,通过单因素试验、爬坡试验(Plackett-Burman, PB)、响应面(Box-Behnken, BB)试验对猪水肿培养基进行响应面优化,得到猪水肿培养基最优配方。以响应面试验得到的培养基培养猪水肿病大肠杆菌,评价不同培养时间点菌株的抗原活性,制作灭活疫苗,进行动物免疫保护试验。【结果】对研制的培养基进行扩大培养验证,发现扩大培养得到的菌株活菌数可达5×109 CFU/mL以上,约为对照组的2倍。制备的灭活疫苗效价可达1:140 000,并在9 h时抗原蛋白效价达到最高。【结论】本研究研制出的疫苗培养基显著提高了猪大肠杆菌菌体密度,并可提高菌体抗原活性,为猪水肿病灭活疫苗的制备提供了技术指引。  相似文献   
70.
【背景】淋病是我国主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感染淋病奈瑟菌可促进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的传播和感染。目前我国淋病发病人数呈上升趋势,随着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亟须研发保护性疫苗来防治淋病的传播和感染。【目的】分析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 NG)肽基脯氨酰异构酶(peptidyl-prolyl isomerase, PPIase)蛋白的高级结构和表位,探讨其作为疫苗和分子诊断靶点的潜力。【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PPIase蛋白的极性、亲水性、柔韧性、表面可及性、二级和三级结构,以及T、B细胞表位等;用pET32a(+)质粒构建PPIase蛋白的原核表达系统并纯化蛋白,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和超声波破碎的NG全菌抗原分别免疫BALB/c小鼠,收获免疫血清;制备NG全细胞抗原,分别以全细胞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重组PPIase蛋白血清抗体与NG全细胞表面抗原的结合情况。【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