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62篇
  免费   249篇
  国内免费   2225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78篇
  2014年   344篇
  2013年   296篇
  2012年   295篇
  2011年   330篇
  2010年   309篇
  2009年   361篇
  2008年   410篇
  2007年   371篇
  2006年   372篇
  2005年   413篇
  2004年   413篇
  2003年   358篇
  2002年   358篇
  2001年   365篇
  2000年   327篇
  1999年   289篇
  1998年   245篇
  1997年   241篇
  1996年   229篇
  1995年   176篇
  1994年   212篇
  1993年   179篇
  1992年   143篇
  1991年   125篇
  1990年   164篇
  1989年   152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58篇
  1986年   60篇
  1985年   72篇
  1984年   44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3篇
  1963年   4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31.
甲型肝炎(甲肝)病毒基因全部开放读码框架cDNA重组于痘苗病毒天坛株DNA的HindⅢM片段,获得了重组痘苗病毒VMS11HAV25。用10~7PFU或10~8PFU病毒量皮内免疫家兔,能诱生甲肝病毒抗体,其滴度与免疫剂量、免疫次数及间隔有关。组织培养中和试验表明,该抗体具有中和甲肝病毒的能力。VMS11HAV25的免疫效果似优于本实验室已报道的另一株甲肝病毒基因重组于TK区的重组痘苗病毒Re41。  相似文献   
32.
本文用哺乳动物细胞系表达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制备了HBsAg的微团化(Micelle)和免疫剂激复合物(Immune-stimulating Complexes,简称ISCOMS)两种形式的抗原。在电镜下观察,微团化抗原是由球形亚单位颗粒组成直径100~150nm的较原颗粒大得多的大颗粒,在蔗糖中的浮力密度为1.24g/ml;而ISCOMS在电镜下为直径30~40nm左右稍大于原颗粒的多面体形态颗粒。SDS-PAGE分析表明,这两种形式的颗粒都是由HBsAg的P23和GP27蛋白所组成。 小鼠免疫接种结果显示,ISCOMS的免疫原性优于微团化抗原,后者又优于原22nm HBsAg颗粒。在抗体产生的速度和强度上,ISCOMS组显著优于微团化抗原组,而微团化抗原组略优于22nm HBsAg组。 ISCOMS的免疫性强,抗体产生早,强度高,又易于制备,而且不需要使用氢氧化铝胶佐剂,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种新一代的乙型肝炎疫苗。  相似文献   
33.
采用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将本实验室从中国人胎肝细胞染色体DNA中发现和分离的IFN-α1/158V基因的原始克隆,改造成适于进行非融合蛋白原核表达的结构形式,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测得重组IFN-α1/158V的抗病毒活性为1.9×10~7单位/升菌液。随后又采用以单克隆抗体亲和层析为主的纯化流程对表达产物进行初步纯化,获得了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上呈现单一条带的纯化产物。  相似文献   
34.
35.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核心抗原基因(C基因)编码185个氨基酸残基,在原核细胞或痘苗病毒系统中能表达并装配成27nm大小的核心抗原(HBcAg)多聚体颗粒。已证实HBV C基因3′端编码近40个氨基酸的碱基序列,不是表达形成HBcAg颗粒所必需的。用外源基因替换这部分序列,已表达出表面带有外源基因产物的杂合颗粒,它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成为新型的基因工程多决定簇颗粒载体疫苗。但我们的实验中发现,用另外的外源基因替换3′端序列能显著影响HBV C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不同组成的外源基因其影响程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6.
本文介绍了一种简便、快速的动物DNA斑点杂交法。本方法省略了常规方法中的DNA提取步骤,与常规方法相比较,结果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37.
DNA指纹图谱法在哺乳动物和鸟类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DNA指纹图谱法(DNA fingerprinting)是1980年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实验方法。短暂的几年,该方法得到迅速发展和完善,并在鸟类、人类和其它哺乳动物的遗传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人类染色体中,含有许多分散的具有串联重复单位的微小卫星区(minisatellite)。在这些区域中,由于重复单位的数目和重复拷贝数的等位性不同,所以许多卫星区表现出高度多态性(high polymorphism)。1985年,Jeffreys等人发现,这些区域可通过一种10—15碱基对的核心序列来检测。他们从人肌红蛋白基因的卫星区分离出单一重复单位,该重  相似文献   
38.
本文采用氯化铯密度梯度一步离心,直接从纯化包涵体抽提出均一、完整的AsGV(Agrotissegetum granulosis virus)DNA分子。电镜观察和限制性内切酶二种方法测得AsGV DNA基因组大小为112.Okb。  相似文献   
39.
pCN系质粒是利用DNA重组技术,以YRp7和pAT153为原始质粒所构建的酵母菌基因工程载体。pCN系质粒由酵母菌TRPL基因的1.4 kb DNA片段和完整的pAT 153分子组成。根据pAT153质粒中所插入的TRPl DNA片段的方向性,pCN质粒有两种不同的构型。在性质上,pCN系质粒保留了 YRp7高转化能力和pAT153高拷贝水平,同时它在酵母受体中的稳定性比’YPp7明显提高。pCN质粒中尤以pCN60可作为酵母基因工程的载体。  相似文献   
40.
本文采用10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分析了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335株DNA BglⅡ8种克隆片段共12个重组质粒。发现了HSV-2 DNA L链末端区域有限制酶切位点的变异并对HSV-2 DNA单一序列区域和末端重复区域的稳定性进行了初步讨论。本文应用末端标记技术和末端杂交分析法对编码糖蛋白D的HSV-2 DNA BglⅡL片段和含有形态学转化基因的HSV-2DNA BglⅡN片段进行了详细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物理图谱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