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5篇
  免费   260篇
  国内免费   1091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254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231篇
  2009年   235篇
  2008年   313篇
  2007年   222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95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77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991.
本文报道PHA刺激对淋巴细胞DNA修复的影响的实验结果。以254nm波长的UV照射细胞(30J/m~2)引起DNA损伤,以[~3H]-TdR掺入实验测定非程序DNA合成,用超微量法测定细胞的NAD~+含量,并以[~(35)S]-蛋氨酸掺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放射自显影术测定蛋白质生物合成,其结果如下: (1)在被PHA转化的淋巴细胞内非程序DNA合成,随PHA刺激的时间加长而增高;PHA处理淋巴细胞42小时,合成的速率约增加4倍;(2)在转化的淋巴细胞内,非程序DNA合成及程序DNA合成都被N-乙基马来酰亚胺(一种DNA聚合酶α的抑制剂)抑制,表明在DNA修复过程中DNA聚合酶α可代替DNA聚合酶β发挥作用; (3)UV照射后,被PHA刺激的淋巴细胞内NAD~+含量大约减少43.2%,而对照淋巴细胞内NAD~+的含量只减少25%,似乎说明PHA刺激能促进淋巴细胞内的P-ADP-核糖化作用;(4)在受PHA刺激72小时的淋巴细胞内有多种蛋白质合成,这些细胞在UV照射后以含10μg/ml嘌呤霉素的培养基培养,则非程序DNA合成被明显抑制(P<0.01),这提示DNA修复是一需要蛋白质合成的过程。此外,在受UV照射后10-45小时的淋巴细胞内,诱导产生一种分子量大约34000道尔顿的蛋白质。 上述结果表明,当PHA使淋巴细胞从静止状态转化为增殖状态时,有多种酶被诱导。由于这些酶,如DNA聚合酶α及P-ADP-核糖聚合  相似文献   
992.
胃癌是国际上发病率较高的肿瘤,寻找新型有效的肿瘤标志物用于胃癌的诊断和疗效评估,对于胃癌的临床治疗有较大的帮助。本研究选取经临床确诊的155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血浆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hioredoxin reductase, TR)在胃癌化疗后临床获益人群与未获益人群中检测水平的差异,以及其与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显示,未获益组TR阳性率为82.67%,显著高于获益组TR阳性率(48.94%)。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显示,未获益组人群与获益组人群的TR活性诊断阈值为8.95 U/mL,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423,明显优于常规胃癌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肿瘤特异性抗原(cancer antigen,CA)19-9和CA72-4。同时,TR与常规胃癌标志物的联合检测提高阳性检出率至98.49%。TR被认为是一种新型的胃癌临床化疗疗效监测标志物,与临床疗效评价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沙漠干热环境创伤失血性休克猪的氧代谢特点。方法:选择长白仔猪40头,随机分为四组:常温假手术组(NS)、常温创伤失血性休克组(NTHS)、干热假手术组(DS)、干热创伤失血性休克组(DTHS),分别置于相应的环境暴露3小时后,进行麻醉,动静脉置管,NTHS组和DTHS组分别自剖腹术后,行左下叶1/4肝脏切除及脾切除术后,再快速放血至平均动脉压(MAP)降至45±5mmHg;NS组和DS组仅行腹中线剖腹术。持续检测计算动脉、混合静脉氧饱和度、氧含量及氧输送(DO_2)、氧耗(VO_2)、氧摄取率(O_2ER)和动脉血乳酸(Lac)。结果:整个病程中,各组动脉氧饱和度均无显著变化。DTHS组混合静脉氧饱和度和氧含量均较相同时间点的其他各组低,DO_2、VO_2、O_2ER均显著高于常温环境组(P0.05)。模型成功后,NTHS组和DTHS组DO_2均经历"下降-代偿-稳定"的过程,但DTHS组短暂稳定后立即呈进行性快速下降至到动物死亡。在实验过程中,DTHS组各时间点氧摄取率(O_2ER)均高于相同时间点的其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THS组和DTHS组氧O_2ER均在休克后0 h出现明显变化,而动脉血乳酸(Lac)在休克后1.5 h才出现明显变化,但DTHS组动脉Lac增高较NTHS组升高更加明显(P0.05),且进展迅速。结论:(1)沙漠干热环境创伤失血性休克较高的氧代谢,是机体代偿能力弱、病程变化快的重要原因之一;(2)VO_2、O_2ER等直接氧代谢指标可作为早期评估监测机体氧代谢的敏感指标;(3)血Lac浓度可能是反映干热环境创伤失血性休克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不同严重程度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脂氧素A4(LXA4)水平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到2016年11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86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我院体检结果为健康的40例志愿者纳入正常对照组,根据病情的不同严重程度将研究组分为轻度持续组(26例)、中度持续组(36例)、重度持续组(24例)。比较正常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血清LXA4水平,比较研究组不同严重程度的第1s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并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的LXA4水平与FEV1%的相关性。结果:轻度持续组、中度持续组、重度持续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中LXA4水平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持续组血清中LXA4水平显著高于轻度持续组、重度持续组和正常对照组,重度持续组血清中LXA4水平显著高于轻度持续组和正常对照组,轻度持续组血清中LXA4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持续组、中度持续组、重度持续组的FEV1%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持续组的FEV1%显著低于轻度持续组和中度持续组,中度持续组的FEV1%显著低于轻度持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统计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的LXA4水平与FEV1%呈明显的负相关(r=-0.486,P=0.041)。结论:LXA4在支气管哮喘中度持续患者血清中表达最高,在轻度持续患者血清中表达最低,支气管哮喘越严重FEV1%水平越低,同时LXA4水平与FEV1%呈明显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基于转录组学技术研究表达磷脂酶A_2的毕赤酵母重组菌在甲醇诱导表达外源蛋白时的基因表达差异,从而解析外源蛋白高效诱导表达机制,为进一步工程菌株的改造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一株产磷脂酶(PLA_2)的毕赤酵母为出发菌株,采用RNA-Seq二代测序方法,研究在甘油培养和甲醇诱导两种条件下,重组毕赤酵母转录组基因表达差异情况。【结果】重组毕赤酵母中共鉴定到5225个转录本。甘油培养与甲醇诱导相比,共有857个基因发生显著变化。依据代谢途径分类,差异基因集中在核糖体成分、甲醇代谢、磷酸戊糖途径、糖酵解途径、柠檬酸循环、乙醛酸循环以及蛋白质加工过程。【结论】通过分析甲醇诱导前后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表明碳源改变对胞内代谢会产生全局影响。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毕赤酵母表达外源蛋白的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筛选鉴定一株产酯酶用于选择性拆分(R,S)-α-乙基-2-氧-1-吡咯烷乙酸甲酯的菌株,利用该菌株固定化细胞催化拆分外消旋底物。【方法】通过富集培养、罗丹明B平板初筛及复筛培养获得一株选择性拆分(R,S)-α-乙基-2-氧-1-吡咯烷乙酸甲酯的菌株,通过对其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 DNA序列分析,确立该菌株系统发育地位。优化了利用硅藻土-戊二醛吸附交联法对该菌体细胞固定化的条件,研究固定化细胞催化性质及操作稳定性。【结果】该菌为革兰氏阴性菌,鉴定其为甲基球状菌属(Methylopila)。固定化体系最优条件:聚乙烯亚胺0.15%(V/V),戊二醛0.2%(V/V),硅藻土6 g/L,菌体质量浓度100 g/L。与游离细胞相比,固定化细胞最适p H由8.0变为8.5,最适温度由35°C变为40°C,p H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都有所提高。Cu~(2+)、Mn~(2+)、Ca~(2+)能促进酶活,Zn~(2+)、Fe~(2+)抑制酶活。固定化细胞的有机溶剂耐受性较游离细胞有所提高。动力学分析细胞固定化后Km值变大,底物亲和力降低。利用固定化细胞水解(R,S)-α-乙基-2-氧-1-吡咯烷乙酸甲酯,底物浓度200 g/L,反应20 h,保留构型为S型,得率47.8%,对映体过量值ees为99.4%,重复使用12次后仍保留初始酶活的80%以上。【结论】开发了利用Methylopila sp.cxzy-L013固定化细胞择性拆分(R,S)-α-乙基-2-氧-1-吡咯烷乙酸甲酯的工艺,该工艺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7.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我国南方生态建设与造林用材的主要树种,为了揭示马尾松抗虫机理尤其是诱导抗虫性的分子机制,该研究以马尾松幼苗为材料,通过外源喷施茉利酸甲酯(Me JA),分析了处理与对照间植株针叶显微结构、萜类合成酶活性及其细胞化学定位的变化。结果表明:在0.2 mmol·L~(-1)Me JA处理下马尾松植株松针中萜类物质,尤其是单萜、二萜的相对含量增加,马尾松毛虫拒食性明显,诱导抗性增强。显微观测中,针叶叶肉细胞内树脂道分泌物增加,叶绿体数目减少,但叶绿体体积增大,叶绿体片层结构增加。Me JA处理4周后,针叶中萜类合成酶活性增加,通过电镜酶细胞化学观察,膜系统尤其是叶绿体膜上萜类合成酶活性定位明显增强。这说明Me JA诱导的马尾松诱导抗性可能与改变的叶绿体结构及绿色质体萜类合成酶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8.
植物抗虫“防御警备”: 概念、机理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抗虫“防御警备”是指受到某些生物或者非生物因子刺激警备后,植物会提前做好抗虫防御准备,之后当再次受到害虫袭击时,植物会产生更加快速和强烈的抗虫防御反应,从而使自身抗虫性显著提高.这是近年来新发现的植物防御害虫的一种策略,是一种特殊的诱导抗虫机制.植食性昆虫的取食、分泌物、产卵、为害诱导的植物挥发物(HIPVs)以及某些有益微生物、植物营养元素、重金属和一些化学物质均可以引起植物产生抗虫防御警备.防御警备具有抗性高效、持久、环境友好,甚至可以遗传到子代等优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植物抗虫防御警备的研究,主要概括了植物抗虫防御警备的一般特征、刺激警备因子和形成机制,并对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这一领域尚未解决的问题和亟待深入的研究方向.通过合适的方法使植物产生抗虫防御警备可以大大减少杀虫剂的使用,成为害虫综合防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模拟100 m氦氮氧(Trimix)常规潜水对家兔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空白组家兔8只,模拟100 m Trimix;常规潜水组家兔8只。模拟潜水按照Haldane理论计算所得的水下阶段减压表减压。Elisa法检测家兔模拟潜水前、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和过氧化脂质(LPO)等氧化/抗氧化指标的变化。同样采用Elisa法检测空白组和潜水组家兔肺、脑组织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髓过氧化物酶活力(MPO)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炎性因子的表达,并比较组织湿干比(Wet/Dry ratio)。结果:家兔潜水后SOD和GSH活性明显降低(P<0.01),CAT、MDA和LPO含量明显升高(P<0.01);潜水组家兔肺、脑组织中IL-8、IL-6、IFN-γ、TNF-α、MMP-9和MPO的表达均较空白组显著升高(P<0.05,P<0.01);潜水组家兔肺、脑组织湿干比与空白组差异不显著。结论:模拟100 m Trimix常规潜水对家兔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究中风膏对体外氧糖剥夺/再复氧损伤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悬浮培养法分离纯化新生SD大鼠大脑海马神经干细胞,免疫荧光法鉴定细胞,第3代贴壁培养神经干细胞氧糖剥夺2 h后,复氧培养24 h造模。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风膏5%含药血清组、中风膏10%含药血清组、中风膏20%含药血清组,每组6个复孔,分1 d、3 d、5 d、7 d 4个时间点。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结果:悬浮培养细胞均高表达巢蛋白(nestin)。在增殖试验中,正常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第3日,中风膏20%治疗组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强(P<0.01);实验第5日、7日,中风膏5%、10%、20%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强(P<0.01)。在凋亡实验中,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的细胞凋亡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中风膏20%组细胞凋亡显著下降(P<0.01)。结论:中风膏含药血清对海马神经干细胞OGD/R损伤后的增殖能力有显著的修复作用,20%中风膏含药血清对干细胞损伤有治疗作用,可降低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