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8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49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991.
真藓属(Bryum Hedw.)蒴齿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利博  赵建成 《植物研究》2009,29(6):651-658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中国产真藓属(Bryum Hedw.)12种植物蒴齿的形态特征。结果显示,根据真藓属齿片的曲向可以分为近直立、齿片伸入齿条间和齿片向外反曲等3种类型。根据齿毛的有无,也可分为3个类群。同时利用STATISTICA 6.0统计软件对12种真藓属植物进行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齿片的曲向类型、齿毛是否发育等形态特征可作为真藓属植物种间的分类依据,为藓类植物蒴齿形态特征与分类和系统进化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992.
对采自青海10个居群的小秦艽(Gentiana dahurica Fischer)根部游离脂肪酸的组成及相对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脂肪酸主成分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脂肪酸主成分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小秦艽根部含有22种游离脂肪酸,部分脂肪酸成分的相对含量较高,且高含量脂肪酸多为偶数高碳脂肪酸,其中C16和C26脂肪酸的平均相对含量分别高达42.102和74.029 μg·g-1.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到81.325%,以偶数高碳脂肪酸成分的负荷量最大,可基本反映小秦艽根部脂肪酸成分的分布特征.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小秦艽根部脂肪酸含量具有地理分布差异,第1主成分与日照时间显著负相关 (P<0.05),第3主成分与海拔高度显著正相关 (P<0.05),表明海拔越高、日照时间越短,小秦艽根部脂肪酸含量越高,揭示出小秦艽在高原生境条件下对逆境干旱环境的部分生理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993.
秀珍菇辐射新株系蛋白质营养价值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8个秀珍菇辐射新株系子实体中的必需氨基酸指数、生物价、营养指数、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化学评分和氨基酸评分的6项蛋白质营养价值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必需氨基酸指数和生物价因子、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和化学评分因子、营养指数因子,这3个主要因子对变异的累积贡献率达95.88%.依据主成分向量将18个秀珍菇辐射新株系聚为4类.  相似文献   
994.
扁蓿豆不同分布区野生居群形态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数量统计分析对扁蓿豆14个居群的14项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叶长、荚果长、荚果宽、荚果形状、种子长和千粒重以外,其余形态性状在居群间或居群内都表现显著差异;以14个形态性状为基础的聚类分析将所研究的14个居群分为4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株高、叶面积、花序结荚数、花序种子数和种子宽等5个性状是造成扁蓿豆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5.
黄瓜苗期低温弱光下MDA含量主基因-多基因联合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耐低温弱光性不同的2份黄瓜材料9507、9517及其配制的BC1、BC2、F1、F2等6个世代,进行低温弱光处理,每天光照处理7.5 h,强度为30 μmol·m-2·s-1,约合2 000 lx,白天12℃,晚上8℃,共处理14 d.运用主基因-多基因联合遗传模型方法研究丙二醛(MDA)含量的遗传规律,并估算遗传参数.结果表明MDA含量的遗传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均为负向效应,其显性效应也均为负向,差异不大.总加性效应与总显性效应均为较大的负向效应.分离世代中,主基因的遗传率均比多基因的遗传率高,环境方差对表型方差的影响占有绝对优势,即低温弱光条件下环境对MDA含量的遗传起很大作用,对于这个性状适于晚代选择.  相似文献   
996.
通过Gompertz方程拟合分析了野外围栏条件下当年春季出生的长爪沙鼠(Merioties unguiculatus)体质量生长模式.结果表明:雌、雄鼠体质量生长系数相近,该结果支持生长系数具有种的特异性,反映物种固有特征的结论;但雄鼠的当年稳定体质量和体质量日瞬时增长率高于雌鼠,雄鼠的体质量增长的拐点时间、生长速率降低到起始值的时间以及达到稳定体质量90%的时间均较雌鼠的晚,这些指标呈现的性别差异提示了长爪沙鼠婚配策略中的多配倾向.  相似文献   
997.
白洋淀湿地磷酸酶活性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测定了白洋淀湿地岸边带土壤磷酸酶活性,分析了水位波动、温度变化、营养底物等主要湿地环境因子对其的影响,以揭示湿地生物净化作用机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得出,湿地岸边带土壤磷酸酶与水位和温度的关联分别为0.633和0.619,表明土壤磷酸酶活性受季节水位波动和温度变化影响显著;方差分析表明,土壤碳、氮、磷营养物质含量较高地区的磷酸酶活性季节波动较大,反映了湿地中含磷酸酯有机物降解受营养底物驱动;通过对主要环境因子和磷酸酶活性进行主成分回归分析,建立了表征湿地土壤磷酸酶活性的线性回归分析模型,从而根据主要湿地环境因子对湿地生物净化能力进行推断和评估。  相似文献   
998.
2005年3~12月,在江西桃红岭自然保护区对华南梅花鹿主雄的社会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记录了主雄等级序位的建立与维持、声音通讯、领域性、争雌打斗、交配和护群等6类社会行为,并对这些行为的生物学意义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99.
生长模型的误差函数及其数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生长曲线是估计动物年龄的重要方法之一,在野生动物生态学中,动物的体重往往被用作估计动物年龄的主要指标。然而,在动物体重测定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偏差。例如,动物的日常活动( 进食、饮水、排泄等)通常会引起动物体重的变化,这样在不同时间测定动物的体重就会产生偏差;此外,在测定动物体重的过程中,我们往往称量到一定的精确度。这些偏差将直接导致对动物年龄的估计误差。本文分析了4种常见生长模型(Logistic、Gompertz、Bertalanffy、Richards)的误差函数的数学特征。结果表明,由动物日常活动导致的年龄估计误差在动物的幼龄阶段为量小,而由称量精确度导致的年龄估算误差在生长曲线的拐点处为最小。  相似文献   
1000.
秦岭太白红杉林分布及太白山高山林线特征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在秦岭太白山设置了12个太白红杉林分,用样方方法对太白红杉种群进行了调查,用正交分析法和"DataProcessingSystem"数据处理软件对影响太白红杉林分布的5个生态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个生态因子中,海拔梯度的变化是影响太白红杉林分布的主导因子,5个生态因子在影响太白红杉林分布中的作用地位是:海拔>坡度>土壤厚度>坡向>风向。并对描述太白红杉林的5个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并对高山林线进行了定量描述,胸高直径是描述太白红杉林的主要成分,海拔3400m是太白山太白红杉郁闭林的上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