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从动脉粥样硬化(AS)高(北京)、低(南宁)发区人正常胸主动脉内-中膜分离HSPG,观察其对体外培养的HASMC生长的影响,细胞计数、~3H-TdR参入及形态观察均表明AS高、低发区人主动脉HSPG都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ASMC增殖,但抑制百分数未见显著差异,结果提示,人动脉壁中HSPG的含量可能与AS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62.
为探讨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HSPG)对内皮细胞生长的作用,用解聚提取及墩子交换柱层析法分离出人主动脉HSPG,用倒置显微镜,细胞计数,及^3H-TdR参入观察其对培养的第一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加入HSPG(1.70μg己糖醛酸/ml)的hUVEC生长密度高于对照组(未加HSPG)(2)随着培养时间增加(24,48及72h)根据细胞计数计算  相似文献   
63.
为探讨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HSPG)对内皮细胞生长的作用,用解聚提取及离子交换柱层析法分离出人主动脉HSPG,用倒置显微镜、细胞计数、及 ̄3N-TdR参入观察其对培养的第一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FC)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1)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加入HSPG(1.70μg已糖醛酸/ml)的hUVEC生长密度高于对照组(未加HSPG).(2)随着培养时间增加(24,48及72h).根据细胞计数计算出同一剂量的HSPG(17.0μg已糖醛酸/ml)对hUVEC的促增殖%增高(分别为14%,30%及37%)。(3)随着加入HSPG浓度的升高(4.3,8.5及17.0μg已糖醛酸/ml.培养72h).根据 ̄3H-TdR参入计算出HSPG对hUVEC的促增殖%亦增高(分别为49%,71%及98%)。故人主动脉HSPG对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有促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64.
12月与10周龄大鼠主动脉功能性α1肾上腺素受体亚型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吕志珍  张幼怡 《生理学报》1997,49(4):414-418
本文采用离体血管收缩功能实验方法,比较12月与10周龄大鼠主动脉α1肾上腺素受体及其亚型的分布。结果显示;12月龄大鼠与10周龄大鼠相比,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最大收缩反应显著降低,而半效激动浓度值无显著性改变;氯乙基可乐定对NE引起血管收缩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WB4101拮抗NE缩血管效应的PA2值没有改变;BMY7378的半效抑制浓度值明显降低;Sertindole的pA2值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65.
李河  戴秀中 《生理学报》1991,43(3):296-301
40只家兔,乌拉坦静脉麻醉。切断双侧主动脉神经(AN)、窦神经及迷走神经。以选择兴奋 AN 有髓传人纤维的条件刺激(0.02ms,50Hz,4—6V,5min)给予切断的 AN 中枢段,模拟导致低阈压力感受反射快速重调的保持压背景,借以诱导快速重调的中枢过程。实验表明:该中枢过程使 AN 有髓纤维传入所激发的压力感受反射降压效应衰减41.82%(P<0.01),肾交感神经活动抑制效应衰减19.31%(P相似文献   
66.
In this paper a bio-inspired approach of velocity control for a quadruped robot running with a bounding gait on compliant legs is set up. The dynamic properties ofa sagittal plane model of the robot are investigated. By analyzing the stable fixed points based on Poincare map, we find that the energy change of the system is the main source for forward velocity adjustm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ynamics model of the robot, a new simple linear running controller is proposed using the energy control idea, which requires minimal task level feedback and only controls both the leg torque and ending impact angle. On the other hand, the functions of mammalian vestibular reflexes are discussed, and a reflex map between forward velocity and the pitch movement is built through statistical regression analysis. Finally, a velocity controller based on energy control and vestibular reflexes is built, which has the same structure as the mammalian nervous mechanism for body posture control. The new con- troller allows the robot to run autonomously without any other auxiliary equipment and exhibits good speed adjustment capa- bility. A series 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s were set to show the good movement agility, and the feasi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robot system.  相似文献   
67.
摘要 目的:分析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至2019年期间250例分期为IB~IIA期的宫颈癌患者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ra-aortic lymph node,PALN)转移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在早期宫颈癌手术中PALN清扫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5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这些患者均接受了腹腔镜或开腹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双侧盆腔淋巴结(pelvic lymph node,PLN)及PALN清扫术,采用统计学方法,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来讨论影响PALN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在250例宫颈癌患者中,PLN的转移率为27.60 %(69/250),PALN的转移率为6.40 %(16/250),在PLN转移阳性中,有15例PALN转移阳性的患者,转移率为21.74 %(15/69)。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直径、分期、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ymph 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PLN转移以及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与PALN转移有关(P<0.05),而多因素分析显示,分期为IIA期、PLN转移阳性以及PLN转移的个数≥3个是PA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将这些危险因素代入回归方程以建立临床预测模型,Y=-5.691+1.497×IIA期+3.627×PLN转移(Y代表PALN转移率),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这些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判断PALN转移是否具备一定的诊断价值,此时截断值(cut-off value)为0.064,灵敏度为93.80 %,特异度为76.90 %,曲线下面积(AUC)为0.907(P<0.001,95 % CI:0.859~0.955),H-L检验(Hosmer-Lemeshow)发现该模型拟合优度效果较好(P>0.05)。同时通过绘制ROC曲线发现,当PLN转移个数≥3个以及肿瘤最大直径≥3.4 cm时,对判断是否存在PALN转移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结论:通过分析表明IIA期、PLN转移阳性以及转移个数≥3个是PA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对这些因素展开进行充分的评估与诊断,从而更加优化宫颈癌患者的分期、手术方式、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个体化临床诊疗,以期提高宫颈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术后的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等。  相似文献   
68.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AAD)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影响因素,分析术前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转运蛋白(NGAL)联合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肌红蛋白(Mb)对术后AKI 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TAAD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AKI将患者分为AKI组(38例)和非AKI组(62例),检测并比较两组术前尿NGAL、血清β2-MG、Mb水平。分析TAAD患者术后发生AKI的影响因素,以及术前尿NGAL联合血清β2-MG、Mb对TAAD患者术后发生AKI的预测价值。结果:AKI组术前尿NGAL、血清β2-MG、Mb水平均高于非AKI组(P<0.05)。AKI组体质量指数(BMI)、肾动脉受累比例、术中尿量、术中输血量、术前血肌酐(Scr)水平均高于非AKI组,体外循环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长于非AKI组,年龄大于非AKI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肾动脉受累、体外循环时间过长、术前Scr、尿NGAL、血清β2-MG、Mb水平较高是TAAD患者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P<0.05)。术前尿NGAL联合血清β2-MG、Mb预测TAAD患者术后发生AKI的曲线下面积为0.847,明显高于三指标单独检测的0.689、0.678、0.677(P<0.05)。结论:术前尿NGAL、血清β2-MG、Mb水平较高、肾动脉受累、体外循环时间过长是TAAD患者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联合检测术前尿NGAL、血清β2-MG、Mb水平对术后AKI的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内皮间充质转化(endo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否促进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纤维化及降压治疗对其干预作用。方法:将24只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随机分为SHR组(S组,蒸馏水灌胃)、哌唑嗪组(P组,哌唑嗪5 mg/(Kg×d)灌胃)和氯沙坦组(L组,氯沙坦10 mg/(Kg×d)灌胃),8只雄性WKY大鼠(W组,蒸馏水灌胃)作为对照组,各组分别干预8周后,通过Masson染色检测各组大鼠主动脉纤维化程度,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主动脉I型胶原、CD31及FSP1蛋白表达变化。结果:Western blot及Masson染色显示从L组、P组到S组大鼠主动脉I型胶原含量依次增多,且主动脉壁厚度均显著大于W组(P0.05),但P组与L组大鼠主动脉管壁厚度无统计学差异(P=0.818);免疫荧光染色表明,各组高血压大鼠主动脉均存在FSP1及CD31共表达(FSP+CD31+)细胞,且从L组、P组到S组FSP+CD31+细胞依次增多;Western Blot检测表明,从W组、L组、P组到S组,CD31蛋白表达量逐渐降少,FSP1蛋白表达量依次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T可能参与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主动脉纤维化,氯沙坦和哌唑嗪可能通过抑制EMT减轻主动脉纤维化。  相似文献   
70.
基质金属蛋白酶是一类可降解细胞外基质的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为明胶酶,可降解细胞外基质中的胶原蛋白及弹性蛋白,其动态平衡对维持细胞外基质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主动脉的细胞外基质是主动脉中层重要的组成部分,细胞外基质成分的改变可导致主动脉中层结构的损伤,在主动脉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主动脉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的表达失衡可引起主动脉中层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导致主动脉中层结构的损伤,从而促进主动脉疾病的发生。同时,主动脉疾病也可导致血浆中MMP-2、MMP-9浓度的升高。本文对近年来基质金属蛋白酶与主动脉疾病相关性的研究及进展作一综述,为心血管疾病发生机制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