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6篇
  免费   595篇
  国内免费   120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64篇
  2015年   205篇
  2014年   286篇
  2013年   252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259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205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患者。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取患者静脉血进行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计数、淀粉酶、脂肪酶、乳酸脱氢酶的检测,并对治疗效果和胃肠功能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计数、淀粉酶、脂肪酶、乳酸脱氢酶水平均降低,且治疗组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胃肠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可降低患者的血液指标,增强肠道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临床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2.
目的:描述住院耳聋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收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喉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48例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48例耳聋患者中,男性394例(52.67%),女性354例(47.33%),P=0.7391,不同年龄段性别构成无统计学差异;单耳发病占75.40%,双耳发病占24.60%,10岁以下及70岁以上的患者双侧耳聋较多;听力损失程度构成由高到低依次为:极重度199例(30.99%)、重度139例(21.65%)、中重度100例(15.58%)、轻度95例(14.80%)、中度80例(12.46%)及语频正常29例(4.52%),10岁以下较其他各年龄段发生极重度听力损失较多;伴发高血压者93例(12.43%)、糖尿病者56例(7.49%)、冠心病者48例(6.42%)、脑血管疾病者31例(4.14%);治愈145例(19.38%),好转547例(73.13%),未治愈45例(6.02%),总有效率为92.51%。结论:耳聋发病以突发性耳聋为主,年龄30-69岁居多,单侧耳聋较双侧耳聋发病多,而儿童双耳发病较多,年龄小、听力损失程度轻者预后较好,听力损失严重且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3.
目的:分析携带基因突变和未携带基因突变的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M)患者的临床发病及预后的差异性。方法:收集2011年01月-2014年09月于南京鼓楼医院就诊的IDCM患者115例,经靶向二代测序鉴定后分为基因突变组和未突变组,出院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如性别比例、首发症状年龄、血压、糖尿病比例等)无显著差异(P0.05);辅助检查特征(如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室壁厚度、QRS-T夹角和血肌酐水平等)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情况(如药物和器械治疗)无差异(P0.05);随访资料(如再入院和生存分析)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 rank P=0.12);将性别比例、是否吸烟、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植入器械、是否发生突变等临床参数进行Cox回归分析,发现上述参数未影响患者的临床预后(P0.05)。结论:本组资料显示携带基因突变的IDCM患者临床发病及预后较未携带突变者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4.
目的:总结细菌性肝脓肿(pyogenic liver abscesses,PLA)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经验,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5例PL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5例患者的平均年龄57岁,最大78岁,最小34岁。其中,男45例,女30例,男:女为1.5:1。75例患者中表现为发热者69例(92.0%)、寒战28例(37.3%)、右上腹痛66例(88.0%),伴恶心呕吐者28例(37.3%),黄疸15例(20.0%),肝肿大8例(10.7%)。有糖尿病病史患者28例(37.3%)。胆系疾病(78.7%)是本组资料主要的易患因素,其中53例患有胆囊炎(70.7%)。外周血白细胞增高67例(89.3%),血红蛋白降低41例(54.7%),白蛋白降低46例(61.3%);75例患者转氨酶升高58例(77.3%)。肝右叶单发脓肿多见(75例患者中36例,占48%)。51例B超确诊,24例行B超+CT或CT检查。48例行穿刺液细菌培养及25例血培养,其中肺炎克雷伯氏菌为主要病原菌。平均住院天数为19天,多数患者经皮下肝脓肿穿刺或置管引流而好转,1例漏诊为肺炎,2例患者反复入院,1例因菌血症死亡。结论:PLA的临床表现多样,以发热最为常见;多为肝右叶单发,部分患者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降低。糖尿病为PLA最常见基础疾病,胆系疾病是主要的易患因素。肺炎克雷伯杆菌是本组PLA患者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145.
目的:观察首次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不同性别人群的在入院治疗及院内短期预后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2年4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初次确诊为AMI的患者271例,并按性别分为两组,其中男性组180例,女性组91例,统计其临床特征、入院后的药物和手术治疗情况,以及院内并发症及预后情况,分析总结两组患者各自的特点和差异。结果:女性患者的年龄要大于男性患者(63±14vs71±11,P0.001),且同时更易患有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合并症(73.3%vs 58.2%,P0.05)。女性患者的发病至入院治疗时间长于男性(P0.001),且入院后行PCI治疗的比例要明显低于男性患者(67%vs 79.4%,P0.05)。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女性患者的院内死亡率高于男性(11%vs 3.3%,OR:3.11,95%CI:1.53-7.15),但排除不均衡因素的影响后,男女患者的院内死亡率无明显差异(OR:2.11,95%CI:0.68-5.12)。结论:两性AMI患者的临床特征、入院后治疗及院内短期预后均存在一定差异。根据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院内治疗及预后的现状,应进一步加强对女性高危人群的冠心病诊治知识普及和教育,且对入院后的女性患者应采取更为积极的药物和介入手术治疗手段,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6.
目的:观察保乳手术联合放射治疗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4例,均采取保乳手术联合放射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84例乳腺癌患者均在出院后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1±0.4)年,各项检查未发现复发迹象。在放疗的期间内,乳房出现刺痛、发痒的不适患者20例,皮肤色素沉着、红斑的患者37例,在治疗后发生湿性脱皮患者10例,放射性食管炎患者8例;在放疗结束1个月,出现反射性肺炎患者2例。手术及放疗后,患者乳房的美容效果中优秀患者49例,良好患者29例,较差患者6例;行肿瘤扩大切除术患者优秀率高于行象限切除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乳手术联合放疗可保证治疗效果,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美观,是一种优秀的乳腺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7.
张莉  胡静  刘润  李晓  李宁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24):4676-4679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禁食水、充分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支持对症治疗。对照组予奥曲肽,实验组予乌司他丁,共治疗7天。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治疗前、治疗第1、3天及治疗后进行血常规检测,观察白细胞计数(WBC),并进行血淀粉酶(AMS)、尿淀粉酶(UAMY)测定;分别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判定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及血、尿淀粉酶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3治疗后,实验组各项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有效改善急性胰腺胰腺炎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这可能与其显著降低其血清IL-6、IL-8、TNF-α、淀粉酶水平、白细胞计数及尿淀粉酶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8.
目的:探讨MT1F mRNA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Taq 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 PCR检测40例结肠癌及对应正常粘膜组织中MT1F mRNA的表达,并通过免疫组化检测Metallothionein(MT)的蛋白表达。结果:82.5%(33/40例)的结肠癌组织MT1F mRNA表达较对应正常组织明显下调,降低2.4倍至113倍不等。MT1F mRNA水平与结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肉眼形态、直径、分化及Dukes分期无关。在MT1F mRNA低表达的病例中,癌组织MT蛋白表达低于对应正常组织(P0.05)。结论:结肠癌组织MT1F mRNA水平显著下调,但与结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  相似文献   
149.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中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辽宁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1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检测其乳腺癌组织中Ki-67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年龄、绝经情况、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等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进一步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高表达Ki-67和低表达Ki-67患者的3年、5年生存率。结果:Ki-67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50岁以下和50岁以上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绝经情况、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的表达相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表达Ki-67组3年生存率为79.49%,5年生存率为30.77%;低Ki-67组的3年生存率为85.92%,5年生存率为46.48%;两组3年生存率相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5年生存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生存时间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中Ki-67呈高表达,可作为乳腺癌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0.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胎盘植入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以胎盘植入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保守治疗组31例和化疗栓塞组30例。保守治疗组仅单纯口服米非司酮治疗,而化疗栓塞组采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住院时间、胎盘排出和月经复潮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随访术后1年患者的月经情况和妊娠情况。结果:经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后29例成功止血,有1例未能止血而行子宫切除术。栓塞术后未出现器官局部缺血坏死、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热、下腹痛为常见并发症。而保守治疗组的31例患者中,因治疗失败导致切除子宫的7例,仅24例有效保留子宫,成功率仅77.4%,严重影响患者以后的生育能力。6例发生宫腔感染,4例发生宫腔粘连。子宫动脉化疗栓塞组β-HCG恢复正常时间、输血量、胎盘完全清除时间、月经异常的发生情况均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14例患者在术后1个月后有胎盘组织自阴道排出,有11例患者2个月后发现胎盘残留,予以清宫术,除3例失访病例,其余患者在随访时间内恢复正常月经,并有2例再次妊娠者。结论:采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胎盘植入,其术前准备时间和手术时间均短,出血控制迅速且并发症少,有助于保留患者的子宫,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