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9篇
  免费   1044篇
  国内免费   668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96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182篇
  2020年   176篇
  2019年   173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235篇
  2016年   250篇
  2015年   325篇
  2014年   522篇
  2013年   438篇
  2012年   447篇
  2011年   511篇
  2010年   337篇
  2009年   277篇
  2008年   450篇
  2007年   216篇
  2006年   265篇
  2005年   323篇
  2004年   189篇
  2003年   211篇
  2002年   217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0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研究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分布情况及多重感染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8例宫颈癌患者,根据患者宫颈癌的病变程度分为I期组(n=21)、II期组(n=46)、III期组(n=49)、IV期组(n=2)。所有患者均进行HPV分型检测,比较不同程度的宫颈癌患者的HPV感染情况,分析不同宫颈癌病变程度患者的多重感染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118例患者中有97例患者感染了HPV,感染率为82.20%,且II期组、III期组、IV期组患者HPV感染率高于I期组(P0.05)。II期组、III期组、IV期组患者一重感染率低于I期组,IV期组二重感染率低于I期组,II期组、III期组、IV期组患者多重感染率高于I期组,且IV期组多重感染率高于II期组、III期组(P0.05)。多重感染患者类型有多种,其中尤以HPV16+18+53型最多,占比49.05%,其次是HPV16+18+68型感染,占比32.07%,HPV16+53+58型感染,占比13.21%。年龄在50岁以上、分期为III-IV期、鳞癌、淋巴结转移的患者HPV多重感染率更高(P0.05)。结论: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癌病变程度和临床病理特征均有联系,对年龄较大且HPV多重感染的宫颈癌患者进行筛查,预防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8(IL-18)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82例AC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强化组(n=41)与常规组(n=41)。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常规组患者给予20 mg/次的阿托伐他汀治疗,强化组患者给予40 mg/次的阿托伐他汀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8w。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血浆纤维蛋白原(FIB)、TNF-α、IL-10、IL-18、MMP-9水平。结果:强化组与常规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12%、80.49%,与常规组对比,强化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TC、TG、LDL-C、PAI-1、FIB、TNF-α、IL-18、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HDL-C、t-PA、IL-10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强化组患者的TC、TG、LDL-C、PAI-1、FIB、TNF-α、IL-18、MMP-9水平均低于常规组,HDL-C、t-PA、IL-10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ACI疗效较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脂、纤溶系统及炎症因子相关指标水平,具有降脂、调节纤溶活性及抑制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结合立体定向体部X-刀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2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X-刀组、TACE组以及联合组,每组患者各40例。X-刀组患者给予单纯X-刀治疗,TACE组给予单纯TACE治疗,联合组给予X-刀联合TACE治疗。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疗效、生存期、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及治疗过程中毒副反应的发生情况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47.5%,明显高于X-刀组和TACE组(P0.05);X-刀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27.5%,显著高于TACE组(P0.05)。X-刀组、TACE组、联合组患者生存时间分别为0.73±0.18年、0.48±0.18年、1.10±0.22年,联合组患者生存时间显著长于X-刀组和TACE组(P0.05),X-刀组患者生存时间长于TACE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γ-谷胺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γ-G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T、AST水平与TACE组和X-刀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γ-GT、TBil水平均显著低于TACE组和X-刀组(P0.05)。三组患者毒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E结合立体定向体部X-刀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TACE或X-刀治疗,且三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定坤丹联合益母草冲剂治疗孕妇流产后月经失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接受药物流产终止妊娠的妇女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在妊娠囊排出宫腔后开始服益母草冲剂,1包/次,3次/日,服用2周后加服定坤丹,1丸/次,2次/日,持续服用到月经恢复正常。对照组在同一时间段期间服用益母草冲剂。对比两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和月经恢复正常时间、恢复正常月经后月经周期、月经量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腹痛消失时间分别为7.62±1.33 d、3.17±0.76 d,月经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69.62±8.45 d、43.21±6.65 d,研究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患者月经恢复后,对照组中有42例正常,研究组有54例正常,研究组月经周期时间正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中月经量有45例正常,研究组中月经量有54例正常,两组月经量比较,研究组月经量正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中痊愈39例,研究组中痊愈51例,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定坤丹联合益母草冲剂治疗孕妇流产后月经失调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益母草冲剂治疗。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对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ENA-Ⅱ)与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Inter Ta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ENA-Ⅱ组与Inter Tan组,每组各46例。两组患者分别接受PENA-Ⅱ治疗和Inter Tan治疗,术后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手术前后骨密度水平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ENA-Ⅱ组优良率为89.13%,略高于Inter Tan组的86.96%,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NA-Ⅱ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5.2±15.3)min、(57.2±29.3)m L,明显低于Inter Tan组患者的(84.3±13.8)min、(104.7±36.5)m L(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2周以及术后24周PENA-Ⅱ组患者的腰椎骨密度水平与Inter Ta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感染、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拴、近端股骨外侧皮质劈裂以及髋内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NA-Ⅱ与Inter Ta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相当,且两种手术方法对骨密度水平的影响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似。但PENA-Ⅱ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以及术中出血量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与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断子宫内膜病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158例疑似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分别采用经阴道超声和宫腔镜进行检查,并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病理检查结果中,143例患者被确诊为子宫内膜病变,其中子宫内膜增生23例(16.08%),子宫内膜息肉31例(21.68%),子宫粘膜下肌瘤24例(16.78%),子宫内膜癌19例(13.29%),慢性非特异性子宫内膜炎46例(32.17%)。宫腔镜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的准确率为94.41%,高于阴道超声的8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阴道超声和宫腔镜对子宫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癌诊断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及慢性非特异性子宫内膜炎的诊断准确率均较宫腔镜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的特异度较宫腔镜更低(P0.05),但两者灵敏度、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简单、有效,而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病变具有准确率以及特异度较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清及胸腔积液中的糖蛋白抗原19-9(CA19-9)、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对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癌患者67例作为肺癌组,另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肺良性病变患者55例纳入良性病变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血清及胸腔积液中的CA19-9、SCC-Ag和CYFRA21-1水平,比较所有研究对象血清及胸腔积液中CA19-9、SCC-Ag和CYFRA21-1的阳性率并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肺癌组患者血清及胸腔积液中的CA19-9、SCC-Ag和CYFRA21-1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CA19-9、SCC-Ag和CYFRA21-1在胸腔积液中的阳性率高于在血清中的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胸腔积液中CA19-9、SCC-Ag和CYFRA21-1单项检测对肺癌的灵敏度显著高于血清检测,血清及胸腔积液中CA19-9、SCC-Ag和CYFRA21-1三项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单项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血清及胸腔积液中CA19-9、SCC-Ag和CYFRA21-1呈现高表达,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肺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分析有无心脏外科支持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病例的特点及转归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308例行PCI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心脏外科支持情况分为支持组(2031例)、无支持组(27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PCI术相关指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支持组比较,无支持组患者的医疗费用明显增加,急诊PCI、危险因素中AMI病史、PCI史、疾病诊断中STEMI的比例明显降低,LVEF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持组以三支及以上冠脉病变以及B、C型复杂病变形态多见,支架置入数、左主干病变比例明显增多,靶血管IVUS比例检查比例、术中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与无支持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I术后MACE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无心脏外科支持的PCI患者的临床特点存在较大差异,无心脏外科支持的PCI患者以急诊手术为主,且靶血管病变相对较轻。对于低风险病例实施PCI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较高成功率,预后尚可。  相似文献   
999.
通过我国痘苗病毒天坛株(疫苗株)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的测定,对痘苗病毒基因组的一级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发现天坛株全基因组由189274个碱基对和碱基组成,与其它痘苗病毒株相比,在病毒基因组旁侧区限制性内切酶Hind Ⅲ-C,B及中央区Hind Ⅲ-A片段出现多个DNA片段的缺失和新的DNA片段的插入,这些片段中编码的某些多肽目前已知与病毒的生物学性状有关,对阐明痘苗病毒疫苗株与非疫苗株毒力上的差别及正痘病毒属成员的致病机理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线索.除此之外,有关病毒启动子、开放读码框架的分布特点、G+C含量及密码子使用频率等基因组结构特点的分析,也为研究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和利用该病毒作为载体进行基因工程重组疫苗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风疹病毒(Rubellavirus)感染引起风疹,该病一般症状较轻,有的甚至不出现明显症状,预后良好。但孕妇受感后,病毒可经血液通过胎盘感染胎儿,除引起流产、早产或死股外,活产者大约有20%表现先天性风疹综合症,导致先天畸形[IJ。因此,对风疹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与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有极为重要的关系。本研究用抗人IgM(u链)单克隆抗体(MCAb)作标记抗体,采用间接ELISA检测血清中抗风疹病毒特异性IgM抗体,进行早期诊断,结果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病毒抗原将风疹病毒(GtXi株)接种到BHKl细胞,按文献(则制备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