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究近端膨胀髓内钉与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及躁动发生率比较。方法:病例来源为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收入我院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膨胀钉组30例,采用近端膨胀髓内钉的手术方法,PFNA组30例,采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的手术方法。手术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X射线片、手术时间及出血量、髋关节功能的比较,同时对比躁动发生率。结果:X线检查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手术后骨折处均复位良好,无并发症及内固定物的脱落及松动,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PFNA组相比,膨胀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的Harris评分显示,与PFNA组相比,膨胀钉组的优良率明显升高,髋关节优于PFN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膨胀钉组患者躁动率为10.00%低于PFNA组患者躁动率为33.3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膨胀髓内钉具有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少,更利于骨折的愈合,且躁动发生率较低,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优于较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对临床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为DHS组和PFN组,每组各32例。DHS组患者给予动力髋螺钉的固定方式,PFN组给予股骨近端髓内钉的固定方式。手术后对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arri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与DHS组相比,PFN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Harris评分均较低(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的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对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P)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外科2009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90例,根据患者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PFNA组及PFLP组,各4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及内固定并发症情况。结果:PFNA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91.11%明显高于PFLP组的71.11%(P0.05);PFNA组比PFLP组骨折愈合时间短、内固定并发症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具有骨折愈合时间短、髋关节功能恢复好、术后内固定并发症少的特点,治疗效果较PFLP更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PFLP)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160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乱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PFLP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PFNA治疗。统计分析两组的手术及术后相关指标以及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患侧负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FNA与PFLP均能够有效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但PFNA治疗方式在近期疗效中的作用优于PFLP,且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与第三代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为骨科手术提供可借鉴的资料。方法:2009年4月-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PFNA组20例患者采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质量,而Gamma 3组20例患者采用第三代Gamma钉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影像增强剂时间和失血量,术后评价复位质量和内置物位置,在随访中,记录术后并发症,包括股骨干骨折、切出、再次手术、肺炎、尿路感染、脑梗塞、心肌梗塞和褥疮性溃疡等。另外,用Parker-Palmer活动评分系统评价行走能力。结果:PFNA和Gamma 3组在手术时间、影响增强剂时间和失血量上没有差异(P0.05);Gamma 3组病例复位质量要好于PFNA组,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内置物位置、行走能力和术后并发症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PFNA与Gamma 3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Gamma3可获得更好的复位质量,应进一步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可膨胀髓内钉(Fixion PF)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联合双磷酸盐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股骨转子周围骨折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7例老年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PFN治疗,观察组应用Fixion PF治疗,术后两组患者均接受双磷酸盐抗骨质疏松治疗,比较两组的Harri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切口长度、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Harris评分、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以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但Fixion PF组的手术时间较PFN组显著缩短,术中出血明显减少,切口长度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ixion PF联合双磷酸盐抗骨质疏松治疗对老年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优于PFN联合双磷酸盐抗骨质疏松治疗。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研究髓内固定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Gamma钉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2.50 %,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 %,P<0.05)。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感染、褥疮、固定松动、股骨头坏死及严重疼痛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明显优于Gamma钉治疗,可有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HR)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UFIF)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9月到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UFIF患者156例进行研究。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成观察组(n=78)及对照组(n=78),其中观察组给予FHR术式治疗,对照组给予PFNA术式治疗,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以及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等手术指标,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2.31%,与对照组的88.4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下床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但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以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输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的内植物松动、骨折不愈合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随着时间的推移,VAS评分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UFIF患者而言,PFNA术式及FHR术式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均较好,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实际骨折程度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AFHR)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IFF)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老年IFF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FHR组(n=51)和PFNA组(n=51),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活动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前与术后第3、6、12个月采用Harris评分量表对患者进行髋关节功能评分,观察术后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AFHR组,下地活动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多于AFH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FHR组患者Harris评分高于PFNA组,且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00%和5.88%,与AFHR组的1.96%和9.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IFF的手术治疗中,PFNA内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的优势,AFHR后患者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随访Inter Tan髓内钉治疗老年(年龄≥60)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中远期疗效,并比较各AO分组的差异等。方法:收集西京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病例,共59例。随访其术后骨折恢复情况并做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然后将这些病例按照AO分型,分为A1、A2组,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功能恢复方面有无差异。结果:患者出现实质性影响功能的损害病例为髋关节疼痛8例,肢体短缩3例,大腿疼痛伴肌肉萎缩1例,股骨干因跌坐骨折1例。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优:40例,良:12例,可:3例,差:2例。A1、A2分型组在手术时间及术后功能恢复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术中失血量A2组较A1组多,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Inter Tan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较好,术后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1.2%;A2组较A1组术中出血较多,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对比弹性髓内钉与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我院于2018年3月~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儿童股骨干骨折患者98例,根据固定方式的不同将患儿分为A组(n=50,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和B组(n=48,弹性髓内钉治疗),观察两组优良率、术前/术后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的优良率高于A组(P<0.05)。B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P<0.05)。B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至内固定拆除时间、取出内固定手术时间短于A组(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疗效更好,可有效改善术中、术后指标,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O)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顺行交锁髓内钉、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干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126例肱骨干中段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MIPO组(42例)采用MIPO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髓内钉组(42例)采用顺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钢板组(42例)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前和术后第12个月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评分、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MIPO组和髓内钉组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钢板组(P<0.05),MIPO组和髓内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MIPO组、钢板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髓内钉组(P<0.05),MIPO组、钢板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MIPO组、钢板组术后第12个月UCLA评分均高于髓内钉组(P<0.05),MIPO组、钢板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第12个月MEPS无差异(P>0.05)。术后第12个月MIPO组、钢板组EQ-5D评分高于髓内钉组(P<0.05),MIPO组、钢板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桡神经损伤、肩峰损伤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桡神经损伤以钢板组发生率最高,肩峰损伤以髓内钉组发生率最高。结论:MIPO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对肩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小、术后并发症较少的优势,是肱骨干中段骨折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和关节功能。方法:选取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3年3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1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DHS组(n=80,采用DHS内固定)和PFNA组(n=80,采用PFNA内固定),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价所有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相关指标,并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FNA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DHS组患者的68.75%(P0.05)。两组患者Harris评分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患者手术时间、卧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DHS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DHS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HS与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安全性方面效果相当,但与DHS内固定治疗比较,PFNA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佳,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患者术后恢复更快,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骨科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入院的老年不稳定转子间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为半髋关节置换组和髓内钉固定组,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状况进行评价。结果:半髋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较髓内钉固定组短(P0.05),半髋关节置换组和髓内钉固定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后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恢复状况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与经皮锁定钢板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了100例胫骨骨折患者,按住院单双号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交锁髓内钉,观察组(52例)给予经皮锁定钢板治疗。通过观察并记录疗效,围手术期指标及随访3个月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交锁髓内钉与经皮锁定钢板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结果:采用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和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两种手术方法所需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更短(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期间,观察组并发症5例,发生率9.6%,对照组并发症12例,发生率25.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锁定钢板对胫骨骨折具有较好的疗效,手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能促进骨折愈合,使患者尽早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