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Artemis是1个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磷酸化蛋白,它在基因毒性应激引发的细胞周期检测点调控中起重要作用,但其调控机制知之甚少.为了探讨UVC等DNA复制阻滞应激引发的Artemis磷酸化及蛋白表达水平对细胞周期蛋白E的调控作用和调控机制.首先以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Artemis S516-645A突变细胞和Artemis表达降低细胞的细胞周期蛋白E的表达水平,发现ArtemisS516-645A突变细胞和多种Artemis siRNA转染细胞的细胞周期蛋白E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细胞.在此基础上,为分析细胞周期蛋白E表达受调控的分子机制,在稳定表达各种磷酸化状态Artemis的HEK-293细胞中导入外源性启动子转录驱动的细胞周期蛋白E表达质粒,发现表达Artemis S516-645A突变体的细胞中外源性的细胞周期蛋白E蛋白表达水平也高于野生型细胞.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Artemis蛋白表达降低的细胞中与泛素结合的细胞周期蛋白E减少而蛋白稳定性增加.本研究还发现Artemis蛋白对细胞周期蛋白E的调控过程是不依赖于p53和p21表达的.这些结果表明,Artemis S516-645A突变和Artemis表...  相似文献   
72.
一株产纤维素酶细菌紫外线诱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株产纤维素酶细菌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紫外线诱变研究,通过考察紫外线诱变时间、诱变距离、菌体浓度和菌龄对其产纤维素酶能力的影响,并用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进行复筛,然后进行液体静置发酵产酶试验,确定了最适紫外线诱变组合条件。结果表明最适紫外线诱变组合条件为:诱变时间180 s、诱变距离25 cm、菌体浓度为10-5、菌龄为24h,在此条件下进行2d液体静置发酵,其酶活最高值为38.30U/mL,与原始出发菌株相比酶活力提高了40.08%,该研究对提高纤维素酶活性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3.
《生物学通报》2013,(6):8-8
英国爱丁堡大学研究人员发现,阳光中的紫外线还有助于降血压。研究人员监测了24名志愿者经紫外线灯照射20min后的血压变化,结果发现他们的血压均出现下降,且这一效果可维持约1h。  相似文献   
74.
采用模拟UV-B辐射增强方法研究了UV-B辐射对中国亚热带常见树种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叶片化学组成及其凋落后分解和养分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强的UV-B辐射显著增加了杜英凋落叶中的N含量,显著降低了凋落叶中的C、P、K、木质素含量和C∶N、木质素∶N;在分解过程中,对照和UV-B辐射增强处理凋落叶的分解差异不显著,在前10个月的分解过程中均发生了N的富集,且对照凋落叶的N富集程度显著强于UV-B辐射增强处理;2组处理下凋落叶均发生了P和K的释放,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5.
复合诱变法选育香兰素高转化率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紫外线照射和He-Ne激光修复对香兰素生产菌链霉菌Streptomyces sp.L1936进行复合诱变,得到香兰素高产菌株Streptomyces sp.L1936-8。结果表明:出发菌株经过诱变处理后,脱乙酰酶酶活提高了75%,香兰素氧化酶酶活降低了37.5%,香兰素产量提高了33%。  相似文献   
76.
降胆固醇植物乳杆菌的紫外诱变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植物乳杆菌进行紫外线诱变处理,采用胆固醇梯度平板的初筛方法和体外降胆固醇能力的测试,结果得到二株降胆固醇能力强且性能比较稳定的植物乳杆菌突变菌株Lp-UVs 29和Lp-UVs 44,胆固醇的降解率分别为48.7%和44.2%,分别比诱变前提高了97.97%和79.67%.  相似文献   
77.
采用紫外照射法对原始菌株进行诱变和筛选,得到一株降解饼粕中粗蛋白能力较强的变异菌株UV—A,能使饼粕中粗蛋白的含量降到15.46%,是原始菌株的1.4倍。把该变异菌株接入到装有12.5kg菜籽饼粕的40L塑料箱内进行固体发酵,发现饼粕中粗蛋白的含量降解到8.9%。并通过正交设计试验确定变异菌株UV—A的培养条件为:NaCl5%,温度30℃,pH7.0,培养时间48h,其中温度对其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8.
以降解聚-β羟基丁酸酯(PHB)的青霉(Penicilliumsp.)DS9713a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UV)诱变分生孢子,采用透明圈初筛和摇瓶复筛,获得酶活高于原始菌株的突变株5株,其中DS9713a-CS01突变株的PHB解聚酶活力高于对照97.42%,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79.
紫外线-B照射对小白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室条件下,采用辐照度为0.4、0.5和0.6W·m^-2的紫外线-B(UV—B)对小白菜(Brassi cacampestrisssp.chinensis Makino)照射2、3和4h·d^-1,连续照射7d后,研究了UV—B照射对小白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停止照射后35d,各处理组小白菜的鲜质量、株高、叶片数、干物质含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硝酸盐含量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Vc含量增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经UV—B照射后,下胚轴长度大于2cm的小白菜植株所占的百分率显著低于对照,说明UV—B照射可有效控制小白菜植株徒长。从子叶充分展开时用0,4—0.6W·m^-2 UV—B照射2h·d^-1,连续照射7d,既能有效控制小白菜植株徒长、提高Vc含量,又不会造成产量和品质的下降,为最佳的补充UV—B处理条件。  相似文献   
80.
复合诱变选育高产GSH的菌株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选育出GSH的高产菌株.方法:以产GSH的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为出发菌株,利用紫外-超声波复合诱变.结果:筛选得到ZnCl2抗性突变株UU3,GSH菌体含量为53.50mg·g-1,比出发菌株提高137.03%.结论:突变株UU3遗传性能稳定,可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