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7篇
  免费   224篇
  国内免费   11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siRNA对乳腺癌细胞Cyclin E表达和生长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siRNA对乳腺癌MCF-7细胞株cyclin E表达的抑制及对细胞生长的影响。化学合成针对cyclin E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转染MCF-7细胞株;分别应用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测定cyclin E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CCK-8测定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软琼脂培养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10、50、100nmol/L siRNA-cyclin E分别使MCF-7细胞cyclin E基因表达降低了24.7%、62.5%和71.0%,蛋白质表达降低了40.8%、66.5%和71.3%。转染siRNA-cyclin E后,G1期细胞增多,S期减少,增殖受到抑制,软琼脂克隆形成率降低。结果提示,在MCF-7细胞株中,导入针对cyclin E的siRNA,可有效抑制cyclin E的表达,进而使细胞增殖减缓,逆转其恶性表型。  相似文献   
942.
生物钟蛋白TIMELESS是生物体周期节律相关的核心分子钟的一员。TIMELESS可以调节细胞的增殖和代谢,DNA损伤的识别和修复等。研究发现,TIMELESS的表达与肝癌、肺癌、结直肠癌和鼻咽癌等的发生发展明显关联。在乳腺癌中,TIMELESS的调节作用和机制仍不十分清晰。本文分别研究了TIMELESS在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转移方面的调控作用。通过细胞增殖实验发现,TIMELESS可明显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实验发现,在乳腺癌细胞ZR-75-30和T-47D中,TIMELESS过表达分别上调克隆数量约1.6倍和1.8倍。通过报告基因检测对雌激素信号通路的研究发现,TIMELESS和雌激素受体ERα(estrogen receptor)共表达与单转ERα相比,使得雌激素受体ERα的转录活性提高约3倍;而通过对于Basal型乳腺癌患者生存曲线分析发现,Timeless高表达与basal型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正相关。基于此,我们进一步研究了TIMELESS对于乳腺癌细胞转移的调控作用。通过细胞划痕实验和F-肌动蛋白组装检测发现,TIMELESS抑制乳腺癌细胞的转移;同时,TIMELESS敲低提高了乳腺癌细胞的转移数量约1.6倍,并下调了上皮标志物E 钙黏着蛋白的表达,上调了间质标志物N-钙黏着蛋白表达。本研究提示,TIMELESS在调控乳腺癌的增殖和转移过程中存在差异调控,即TIMELESS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而抑制了乳腺癌细胞的转移。这为生物钟蛋白质调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分子基础,同时为乳腺癌的分型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43.
采用DNA和RNA的斑点杂交分析方法,对32例乳腺癌和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GST-π、GST-α和GST-μ基因的DNA扩增和RNA转录表达情况进行研究,发现GST-π在乳腺癌中存在基因扩增和明显的mRNA表达升高,GST-π基因表达调控主要在转录水平进行的;GST-α和GST-μ在乳腺癌中表达水平较低,但仍可见α和μ类GST同工酶mRNA转录在肿瘤和正常组织中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结合乳腺癌中雌激素受体(ER)表达情况还发现GST-π表达水平与ER的表达存在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944.
在本文中,我们用荧光能量共振转移分析和荧光显微技术证明,小鼠艾氏乳腺癌腹水细胞质膜NADH-铁氰化钾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传递所偶联的质子泵活性能诱导细胞与人工脂质体融合。糖酵解代谢的抑制剂碘乙酸能抑制融合,同时融合过程是吸取质子的。近几年来,我们实验室已报道了多种生物膜质子泵均具有诱导膜融合的功能。因此,质子泵诱导膜融合可能具有比较广泛的生理意义。并为细胞中存在有受能量代谢控制的驱动膜融合的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945.
McAbGB2识别的乳腺癌血清抗原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抗人乳腺癌血清抗原单克隆抗体GB2(McAbGB2)识别的抗原(McAbGB2抗原)性质及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cAbGB2抗原是由糖及蛋白质组成的复合蛋白质,不耐热;McAbGB2抗原决定簇不存在于铁蛋白及癌胚抗原;蛋白质印边检测表明McAbGB2抗原有两条区带,分子量分别为116及45ku,分布于血液及癌组织;用McAbGB2进行血清学分析(ELISA试验),结果表明:乳腺癌阳性符合率达98%(50/51),正常人及乳腺良性肿瘤病人的假阳性率分别为6%(3/50)及6.7%(1/15).McAbGB2抗原可能是新的乳腺癌相关抗原.  相似文献   
946.
人雄激素芳香化酶与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综述了编码该酶的CYP19基因的结构、独特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和调控CYP19基因表达的各种因素及其有关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947.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2例手术切除乳腺癌组织c-erbB-2蛋白和HSV-1、HSV-2表达情况。结果发现癌组织中c-erbB-2阳性34例(65.4%);HSV-1阳性38例(73.1%);HSV-2阳性15例(28.8%)。癌旁组织32例,阳性分别为3例(9.4%);12例(37.5%);2例(6.3%)。乳腺癌中c-erbB-2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乳腺癌及癌旁的HSV-1阳性率明显高于HSV-2,乳腺癌c-erbB-2阳性组中HSV-1和HSV-2的表达有显著差异,而在阴性组二者无差异,提示乳腺癌的发生可能和HSV-1感染密切相关,c-erbB-2表达也可能和HSV-1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948.
目的 探讨龙葵碱(solanine)对乳腺癌细胞多柔比星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选用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和对阿霉素(adriamycin,ADM)或多柔比星耐药的乳腺癌细胞MCF-7/ADR细胞,转染pcDAN-Med19过表达中介体19(mediator 19,Med19),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Med19和凋亡相关Bcl-2、Bax及Cleaved-Caspase-3表达水平,TUNEL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水平。结果 龙葵碱显著降低MCF-7/ADM细胞活力。Med19高表达于MCF-7/ADM细胞,龙葵碱显著抑制MCF-7/ADM细胞中Med19表达,龙葵碱对多柔比星处理的MCF-7/ADM细胞活力的降低、凋亡的促进、凋亡相关蛋白Bax和Cleaved-Caspase-3水平的上调及Bcl-2水平的下调可被过表达Med19明显抑制。结论 龙葵碱通过抑制Med19表达而降低乳腺癌细胞MCF-7/ADM对多柔比星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949.
目的: 探讨miR-34a-5p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的表达,分析miR-34a-5p对TNBC细胞增殖、凋亡、迁移的作用,对TNBC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以及在TNBC中对B7-H1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RT-qPCR、Western blot分析TNBC细胞中miR-34a-5p、B7-H1的表达,并利用Kaplan-Meier分析二者的表达与TNBC患者的生存关系;将miR-34a-5p转染TNBC细胞,通过CCK-8、流式细胞术及划痕实验检测miR-34a-5p对TNBC细胞增殖、凋亡、迁移的影响;利用RT-qPCR、Western blot检测miR-34a-5p、B7-H1表达水平的变化,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验证miR-34a-5p与B7-H1的相互作用;利用RT-qPCR、Western blot、IHC检测miR-34a-5p对MDA-MB-231荷瘤小鼠miR-34a、B7-H1表达的影响。结果: TNBC细胞中miR-34a-5p呈低表达,B7-H1呈高表达,二者均与TNBC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iR-34a-5p抑制TNBC细胞增殖、侵袭,促进细胞凋亡,并且在TNBC细胞中靶向抑制B7-H1;miR-34a-5p agomir在体内抑制MDA-MB-231成瘤裸鼠的肿瘤生长和B7-H1表达。结论: miR-34a-5p在TNBC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靶向miR-34a-5p/B7-H1可能成为TNBC患者新的分子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950.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SP)阻滞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清疼痛介质、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对照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为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麻醉,研究组患者在常规麻醉基础上接受超声引导下SP阻滞。观察两组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对比两组患者疼痛介质、血流动力学及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记录两组围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开始后10 min、术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4 h CD8+低于对照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4 h神经肽Y(NPY)、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SP阻滞可加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血清疼痛介质,减轻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