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29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关于物种形成机制及物种定义的新观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很早以前,分类学家开始根据生物表型特征上的差异来识别和区分物种,自达尔文以后,人们认识到不同的物种是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在定义物种时引入了"谱系"的概念.达尔文着重强调物种不仅是可以变化的,而且这些变异最终可以使一个种内的成员彼此分离,形成新种(Darwin,1859).  相似文献   
112.
卢氏县大鲵种群年龄结构和性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大鲵种群样本(n=252)及观察到的当年孵化的幼鲵进行测量,样本采自河南省卢氏县大鲵自然保护区。以大鲵体长、体重为指标,用重心法聚类划分出8个年龄组(不含当年孵化幼鲵)。在此基础上结合大鲵的生长发育特点,同时与人工养殖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进行对照,根据样本聚类情况推断出大鲵5个个体年龄组及相应的体长和体重指标,对卢氏县大鲵20世纪90年代初的种群年龄结构和性比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以大鲵体长和体重为生长指标、用聚类分析法划分大鲵年龄组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3.
环境噪声对临安和阜阳两地白头鹎鸣声频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环境噪声对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鸣声频率的影响,在浙江临安和安徽阜阳两地分别对白头鹎在高低噪声水平环境中的鸣声做了研究。把用数码录音机记录到的鸣声输入计算机,利用计算机声谱分析系统进行分析,再对每一鸣声的每个音节的主频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显示:高噪声水平区和低噪声水平区相比,在两地白头鹎每一鸣声的各音节主频中,最低和最高主频以及第I、Ⅱ音节的主频都有显著提高;在阜阳第Ⅲ音节的主频也有显著提高。这表明白头鹎可以通过提高声音频率来避免环境噪声对鸣声的影响,从而保证噪声环境中声信息的有效传递;而噪声对各音节的不同影响也表明,同一鸣句的各音节,对于噪声通讯中的信息识别,具有不同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4.
抗整合素β3胞外区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及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RT-PCR的方法从人胶质瘤BT-325细胞中扩增人整合素β3胞外区,并克隆到载体pET-24a中构建表达载体.表达的人整合素β3胞外区经变性、复性和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提取脾脏总RNA,用RT-PCR技术扩增小鼠抗体重链(VH)和轻链(VL)可变区基因,经重叠PCR(SOE-PCR)将VH和VL连接成单链抗体(scFv)基因,并克隆到噬菌粒载体pCANTAB5E中,电转化至大肠杆菌TGl,经辅助噬菌体M13KO7超感染,构建噬菌体单链抗体库.通过淘选从该抗体库中筛选特异性识别人整合素β3胞外区的噬菌体单链抗体.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库容为2.6×106的抗人整合素β3胞外区的单链抗体库,初步筛选到了与人整合素β3胞外区特异性结合的单链抗体.  相似文献   
115.
AP—1在基因转录调控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P-1是一类二聚体的转录调控因子,其作用范围十分广泛,在基因转录的调控中有重要作用。AP-1对基因转录调控的作用是精细和复杂的:首先,AP-1家族各成员可以通过亮氨酸拉链形成同源或异源二聚体,它们之间的不同比例就包含着不同的调控信息;其次,AP-1可与其他蛋白因子协同作用共同决定AP-1发挥功能的特异性;最后,AP-1序列结合的选择性低,因此,AP-1可以结合在很多基因的不同启动子上对其转录进行调控,因而作用范围十分广泛,AP-1对基因的转录调控也是多层次的:如多因子协同作用,以及细胞间对话均通过信号传导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16.
DNA分子标记在动物个体识别与亲权鉴定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从DNA分子标记技术建立以来,各种DNA分子标记相继被广泛地应用于遗传图谱的构建,评估遗传多样性以及个体识别,亲权鉴定等方面,综述了利用DNA分子标记技术,进行动物个体识别与亲权鉴定的原理,研究进展,现状及其应用前景与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7.
锌指蛋白是最大的DNA结合蛋白,它能和DNA进行特异性识别,是研究蛋白-DNA相互作用的理想对象。改变锌指元件上的几个保守的氨基酸位点可设计筛选出序列特异的全新锌指蛋白,计算机在锌指蛋白设计方面的应用,使得全新的锌指蛋白识别特异性明显增强。这在基因治疗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8.
119.
徐钦琦 《化石》2002,(3):18-20
1998年我提出阴阳四时理论 ,试图用它来解释发生在生物界的巨大变革。1991年我和刘时藩先生合著了一本书《史前气候学》。我们发现 ,在地质历史上 ,每个地质年代单位 ,如“代” ,“纪” ,“世” ,“期”等等 ,它们大体上都代表一个完整的大年。首先 ,我提出了以地质历史上的三大冰期为冬季的两个大年的概念 ,即“古生代年”和“中新生代年”。当时我称它们是“层次最高的大年”(徐钦琦 ,1998)。两年后 ,我接受了中国地质科学院的王乃文教授的建议 ,把这两个“层次最高的大年”简称为“宏年” ,即“古生代宏年”和“中新生代宏…  相似文献   
120.
免疫突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波  陈正堂 《生命的化学》2002,22(4):321-323
1994年科学家们首次提出,在抗原递呈细胞和CD4^ T细胞的接触界面存在的一个高度有序的超分子结构域,被称为免疫突触。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免疫突触的形成是T细胞识别抗原,增殖和活化的关键步骤,是机体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