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0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疣鼻栖鸭     
孟学礼 《生物学通报》2001,36(12):16-16
近年来 ,一种被误称为“丹麦黑鹤”或“美洲鸳鸯”的水禽被国内一些养殖企业或养殖专业户引种、养殖并繁育。经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正旺教授鉴别实为“疣鼻栖鸭”。商品名称番鸭。  疣鼻栖鸭 (Muscovy duck)是 1种已驯化成家禽的鸭类。原产地为中南美洲的一些地区 ,属雁形目 ,鸭科 ,体长可达 6 6~ 84 cm。羽毛颜色多种多样 ,以纯黑色为多 ,也有灰色、白色和黑白混合色等。此鸭枕部羽毛常可竖起而形成“后风头”。喙呈红色、淡红色或黑褐色。在喙的基部、鼻孔周围有红色肉瘤 ,面部皮肤裸露无羽毛覆盖 ,颜色鲜红 ,雄鸭在发情期颜色…  相似文献   
172.
海三棱Biao草(Scirpus mariqueter Tang et Zhang)是一种典型的先锋植物。它能占据于长江口盐沼的光滩上,生物非常恶劣。为探索该物种在高度环境胁迫下的生活史策略,测定了它在高程梯度上的生物量分配,以及有关形态学参数。结果发现海三棱Biao草在中位高程时密度和单株生物量最高,生长最好。在由低及高的高程梯度上,球茎、根状茎的生物量分配屁例逐渐下降,表明植物体在光滩前沿采取保守策略;而花序的比例则逐渐上升,表明植物在生活史过程中,由无性生殖向有性生殖的转变。这种转变可能有利于种群的扩散和生存。另外,相关分析表明,有性生殖性状与无性生殖、生长性状呈负相关,但无性生殖与生长性状的关系难以确定,可能由于球茎在不同生活史阶段的不同功能引起。  相似文献   
173.
斑马鱼(Danio rerio,Zebrafish)模型是研究宿主-病原体相互作用的有力平台。因为其光学透明特性,斑马鱼幼虫感染模型有利于探索在活脊椎动物体内实时观察海洋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marinum, M. marinum)感染的早期阶段的发病机制。此外,斑马鱼幼虫免疫系统提供了探索海洋分枝杆菌与宿主免疫作用机制的条件。还因斑马鱼发育周期短、繁殖产量高、饲养条件低而备受欢迎,而海分枝杆菌因其实验环境要求低,基因相似性与结核分枝杆菌高而作为研究结核的备选细菌。因此,斑马鱼-海分枝杆菌感染模型的使用成为揭示结核病发病机制并研发药物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4.
许宇田  童春富 《生态学报》2018,38(19):7034-7044
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为长江河口盐沼湿地先锋植物。以长江口九段沙湿地为主要研究区域,在江亚南沙、上沙、中下沙等不同区域设置固定站点,进行植被和环境因子的取样调研,分析研究了海三棱藨草的生物量分配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以期为海三棱藨草的培育与恢复、盐沼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站点海三棱藨草的茎基高度、球茎生物量占比、根茎与球茎之比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植株密度、植株高度、根茎生物量占比、果实生物量占比、茎叶生物量占比、须根生物量占比、果实与根茎之比、果实与球茎之比在不同站点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2)不同站点的沉积物电导率、盐度、容积密度(5—10、25—30 cm土层)、总碳含量(10—15、20—25、25—30 cm土层)、总氮含量(5—10 cm土层)存在显著差异(P0.05);(3)海三棱藨草的果实与根茎的生物量之比和沉积物5—10、25—30 cm总碳含量,0—5、5—10 cm总氮含量,0—5 cm容积密度,茎基高度6种因子的组合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而其他生物量分配指标与本文涉及到的环境因子、植物表形参数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海三棱藨草生物量分配特征是其自身生长特征与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今后的研究中需拓展生境因子涵盖范围,深入分析多因子综合作用对海三棱藨草生物量分配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5.
采用毛细管复洗技术建立海链藻属(Thalassiosira)物种的单克隆培养株系,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对小字海链藻原变种(Thalassiosira minuscula var.minuscula Krasske)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并报道了1个新变种:小字海链藻双卫变种(T.minuscula var.bicustodis X.H.Guo,Y.Q.GuoY.Li)。双卫变种与原变种的形态特征基本一致,区别仅在于唇形突的伴生支持突数目不同,双卫变种具有2个,原变种只有1个。基于对多个株系生活史的连续观察,确认其伴生支持突的数目稳定,具有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6.
由于志留泥盆纪之间没有发生明显的生物更替现象,所以泥盆纪最早期(Lochkovian)的珊瑚仍保留着浓厚的志留纪珊瑚的色彩。真正的泥盆纪类型的珊瑚是从早泥盆世中期(Pragian)才开始兴起的,至晚泥盆世早期(Frasnian)末惨遭绝灭。晚泥盆世晚期(Famennian)的珊瑚却与石炭纪珊瑚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晚泥盆世的珊瑚经历了绝灭残存复苏3个发展阶段。泥盆石炭纪之交,泥盆纪最晚期(Strunian)的珊瑚再遭绝灭,至石炭纪初代之于Tournaisian型的珊瑚。正当华南锡矿山(相当于Famennian早期)的珊瑚群罹难的时刻,新疆北部洪古勒楞(亦相当于Famennian早期)却形成了F/F大绝灭后生物理想的避难所。  相似文献   
177.
178.
通过对海定格刷形象时间特性的分析,提出了现象的动态理论模型,进行了数学推导并结合临床实验作了比较。给出的定量结果可作为开发新的眼科检测手段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9.
用海水灌注的方法诱发海水淹溺肺水肿(PESWD),采取高频喷射通气(HFJV)治疗之。以细胞化学反应和图像定量分析为手段从碱性磷酸酶(AKP)角度研究其病理生理变化机理。结果表明,海水灌注后AKP产物数量和密度显著增加,HFJV治疗后均回落至接近正常水平。推测PESWD引起AKP活性代偿性升高,HFJV后,肺部氧供应改善可能是导致AKP活性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0.
复合乳酸菌对冷藏海鲈鱼块的保鲜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复合乳酸菌对冷藏海鲈鱼块的保鲜效果。【方法】以冷藏海鲈鱼块为对象,筛选出3株能够明显抑制其优势腐败菌(草莓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ragi,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ens)生长的单一乳酸菌,同时也筛选出对其优势腐败菌具有最显著抑制效果的一组复合乳酸菌,再将该复合乳酸菌接种到海鲈鱼块上,在4°C冷藏过程中,通过感官评定、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的测定和优势腐败菌的计数来评价复合乳酸菌对冷藏海鲈鱼块的保鲜效果。【结果】单一乳酸菌(干酪乳杆菌LC1、植物乳杆菌LP1和乳酸菌L3)对2株冷藏海鲈鱼优势腐败菌的抑制效果明显;复合乳酸菌(干酪乳杆菌LC1+植物乳杆菌LP1+乳酸菌L3)的抑菌效果最为显著;在4°C冷藏过程中,复合乳酸菌能使冷藏海鲈鱼块发生感官变化延缓6 d、使TVB-N值的升高延缓2 d,同时显著抑制优势腐败菌的生长。【结论】复合乳酸菌对冷藏海鲈鱼块具有良好的保鲜作用,能有效延长其货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