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目的:获取人组氨酸磷酸酶蛋白PHPT1基因,并构建其C端GFP融合的真核表达载体,通过瞬时转染观察融合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和定位,并研究其定位与细胞层状伪足形成的关系。方法:以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 cDNA为模板,PCR扩增PHPT1的全长编码基因,克隆到pEGFPN2载体中,构建pEGFP-N2-PHPT1真核表达载体,利用脂质体将构建的载体转染到HeLa细胞中,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C端GFP连接的PHPT1的细胞定位,并进一步探讨其定位与细胞层状伪足形成的关系。结果:成功构建了PHPT1的GFP融合表达载体pEGFP-N2-PHPT1,并在He La细胞中检测到了融合蛋白的表达,发现其定位与细胞层状伪足的形成密切相关,并可直接影响细胞的运动能力。结论:GFP融合形式表达的PHPT1蛋白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有表达,并且定位于细胞层状伪足的前沿,影响细胞层状伪足的形成,从而影响细胞运动。  相似文献   
52.
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PG3株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全面了解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PG3株的全基因组序列信息,寻找该病原体的主要保护性抗原基因。【方法】利用高通量Illumina Hi Seq 2000测序技术对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PG3株的全基因组进行测序与拼接,借助软件和数据库对全基因组序列所承载的遗传信息进行注释和分析。【结果】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PG3株基因组大小为1 025 065 bp,G+C%为23.6%,预测含有846个编码基因。根据COG分类和KEGG代谢通路分类,基因组中绝大多数基因主要与蛋白翻译、核糖体结构与合成、DNA复制与修复、糖代谢和环境信号传递与转换方面有关。该菌株具有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特有的麦芽糊精/麦芽糖代谢途径。与Mmc str.95010的基因组的比对结果显示二者具有良好的共线性关系。在基因组中发现3个串联排列的可变表面脂蛋白基因,即GL000459、GL000461和GL000462。【结论】获得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PG3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基因组基本特征,初步解析3个串联排列的可变表面脂蛋白基因,为进一步研究支原体可变表面脂蛋白的功能和研制生物工程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3.
亚硝化菌株的筛选及其初步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化工废水和城镇污水生物处理反应器水中取样,用斯凯尔曼亚硝化假单孢杆菌培养基及硅胶平板分离得到4株可以利用氨氮生长的菌株,并对其形态和生理生化性状进行分析。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可能分属硝化菌、丝状菌和假单孢菌。在溶氧浓度大于1mg/L的液体培养基中,以上菌株能够将氨氮转化为NO2^-,基本没有NO3^-,又能将氨氮转化为气态氮,且水中NO2^0和NO3^-不再累积,分别保持在小于9mg/L和小于2.0mg/L的水平。  相似文献   
54.
针对百日咳疫苗在低盐条件下不稳定, 容易聚集而导致层析过程收率低、分离度低的难题, 实验中选择脲作为稳定剂来改善百日咳疫苗所处的溶液环境, 并采用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进行百日咳疫苗的分离纯化, 通过ELISA抗原活性测定和还原性SDS-PAGE等方法研究了脲对百日咳疫苗分离纯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流动相中加入 2 mol/L脲作为稳定剂, 能显著提高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中的PT和FHA活性回收率、凝胶过滤层析的分离度、PT和FHA的纯度。这些结果对百日咳疫苗的分离纯化和层析工艺优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5.
为了研究蜈蚣藻丝状体在不同的盐度、温度、光照强度和光照周期下的生长特征,分别观察比较了5个盐度(18~46)、5个温度(10℃~30℃)、6个光照强度(500 lx~5500 lx)和6个光照周期(0L∶24D-24L∶0D)培养条件下蜈蚣藻丝状体增重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温度实验中以20℃条件下,蜈蚣藻丝状体的相对增重率最大,为124.8%;盐度实验中以32盐度下,蜈蚣藻丝状体的相对增重率最高,为68.3%;光照强度以2500 lx条件为最佳,蜈蚣藻丝状体的相对增重率最高,为88.2%;光照周期以24L∶0D全光照条件下生长最快,蜈蚣藻丝状体的相对增重率达到197.3%。由此可见,在温度为20℃,盐度为32,光照强度为2500 lx,24 h光照的条件下,蜈蚣藻丝状体长势最好,是培育蜈蚣藻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56.
在实验室条件下, 首次发现了带形蜈蚣藻(Grateloupia turuturu)盘状体产生的丝状体能够形成孢子, 暂命名为“盘丝体孢子”。研究详细观察了该盘丝体孢子的形成过程, 并探讨了不同温度6、12、16、20、24和30℃及不同光照强度10、30、45、60、90和120 μmol/(m2·s)对盘丝体孢子放散的影响。结果表明: (1) 带形蜈蚣藻雌配子体的囊果释放果孢子, 果孢子发育形成盘状体, 盘状体经过诱导再生出单列细胞的丝状体, 丝状体形成多室孢子囊, 并放散出大量盘丝体孢子; (2) 温度和光照强度均对丝状体中盘丝体孢子的放散产生显著影响。在温度为16℃、光照强度为60 μmol/(m2·s)时盘丝体孢子放散量有最大值; (3) 在温度低于12℃或高于24℃时, 盘丝体孢子的放散受到影响, 数量明显减少; (4) 在光照强度低于30 μmol/(m2·s)或高于90 μmol/(m2·s)时, 盘丝体孢子的放散明显受到抑制。研究结果补充了带形蜈蚣藻无性繁殖过程, 为其种质保存、人工育苗及养殖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依据, 为探讨带形蜈蚣藻的起源与演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7.
黄化丝状病毒属(Closterovir;。s)由德国学者Brandes于1965年建立,并得到1966年在莫斯科召开的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ICNV)的承认。该属包括粒体长度为1200~2200urn、直径12nm、非常弯曲的一类丝状正链RNA病毒日。多数成员为单体基因组(Monovartitegenome),大小为14一20kbo其外壳蛋白(CoatProtein,CP)由单一亚基组成,分子量为23~43kd人最近的研究发现高艺侵染性黄化病毒(Lettuceinfectiousyellowsvirus,LIYV)为议分体基因组(Bipartitegenome)[2]。本届多数病毒通过蚜虫以半持久方式传播,有些可通过粉虱(T八a…  相似文献   
58.
噬茵体展示是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表达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得到表达的蛋白或肽段能够被展示在病毒粒子的表面,从而使得大规模的专一性选择成为可能。目前此技术已被广泛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不同领域。比较突出的有抗体工程的研究,随机抗原决定族库的研究.以及随机肽在新药开发中的研究。本文将集中回顾一下噬菌体展示技术在抗原决定族定位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在新型诊断试剂和疫苗开发中的潜在前景。  相似文献   
59.
本文扼要介绍了百日咳杆菌丝状血凝素这一有效免疫原的发现过程和提纯方法,并在阐述其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就其作为人用疫苗的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0.
本文用8种切割方式将水螅切成不同大小的组织片,术后分别移到涂有杆吻虫汁液的载玻片上观察和摄影,部分样品进行石腊切片.结果表明:(1)无口缘组织的离体组织片无摄食反应,附有口缘组织的任何组织均有显著的摄食反应.(2)离体的垂唇和离体的远端半个垂唇能完成吞食过程.(3)口缘约有10个伪足交替地活动,内边缘细胞及其伪足具有牵引垂唇扩展、加强对食物的吸附力和吞食能力等方面的功能.(4)离体头部的口在玻片上扩展至极限时,口周长达4 000μm多.(5)纵剖的水螅组织在杆吻虫汁液诱导下,头部组织向外折叠,从折叠的内表面上,可区分鞭毛和不同发育程度的腺细胞.最后,对内胚层边缘细胞的功能和水螅的张口模式等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