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9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起源于组织培养的籼稻雄性不育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IR8及IR54的成熟种子与幼穗培养在MS培养基,蔗糖6%附加生长刺激素及其它成分的条件下,在再分化植株第一代(R_1)中各发现了1株雄性不育突变(其中来自IR54的1株为育性嵌合体)。在IR24及IR54体细胞无性系第二代(R_2)各发现1个株系分离出雄性不育与育性正常两类植株。上述雄性不育有花粉败育与无花粉型两类。IR24对无花粉型的雄性不育(来自IR54)为半恢复。F_1及R_2代的育性分离完全符合15/16∶1/16的模式,表明雄性不育为两对独立的核基因所控制。通常雄性不育是通过杂交(包括远缘与品种间)理化诱变或自发突变产生的。最近在烟草上通过原生质体融合也获得了雄性不育。但从体细胞培养的无性系及其后代中获得雄性不育的突变,本研究乃属首次。  相似文献   
82.
朱英国 《生命世界》1992,19(2):20-22
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的发现,为两系杂交稻奠定了基础。农垦58S为晚梗型,经济性状不理想,直接利用于生产较困难,必须将光敏核不育特性转育到优良的籼、粳品种中,选育出符合生产要求的光敏核不育系,才有生产利用价值。光周期诱导水稻雄性育性转换特性是由1—2对主效基因控制的,可以通过杂交转育。自八十年代以来,湖北和全国的水稻遗传育种学家开展了水稻光敏核不育系的选育,到1991年止,由农垦58S为源的通过省级以上鉴定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18个,其中籼稻10个粳稻8个,由光、温敏核不育系配制的两系杂交稻组合开始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83.
用RAPD方法分析水稻光敏核不育基因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本文以农垦58S与F2杂交所得的F2分离群体为材料,按其育性分为不育和可育两大群体,分别以混合的可育群体核DNA和不育体核DNA为模板,进行RAPD分析,从检测过的300个引物中发现有2个引物在不育群体和可育群体中扩增出多态性产物。就其中一个引物对杂交亲本和F2个体的RAPD分析进一步证明了这种多态可靠性。转移杂交实验表明这个多态性产物是一种重复顺序。  相似文献   
84.
水稻雄性不育与花药中类脂褐素的积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质雄性不育水稻不育系珍汕97A和其保持系珍汕97B,处于不育期的光(温)敏核不育水稻W6154s和培矮64s的花药中类脂褐素(LFLP)含量随花粉发育或败育而增高.不育花药中LFLP的形成速率比可育花药快,三核期的珍汕97A和不育期W6154s的花药,其LFLP比相应具育性花药高24%.用抗氧化剂GSH、BHT和N2处理离体的单核期花药,发现GSH可降低珍汕97A和不育期的W6154s的LFLP含量.结果认为,水稻雄性不育与膜脂过氧化作用的荧光产物类脂褐素的积累有关.  相似文献   
85.
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相应保持系线粒体DNA的RAPD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利用RAPD技术对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75-3369A和相应保持系75-336 9B 的线粒体DNA(mtDNA)进行了81个单引物和14组双引物的多态性研究。结果有73个单引物和全部的双引物有扩增结果,表现出多态性的有10个单引物和一组双引物。 Abstract:Using 81 single-primers and 14 double-primers,T-type CMS(cytoplasmic male sterile)line 75-3369 A and is maintainer 75-3369B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RAPD.73 single-primers and all double-primers gave amplified products in the experiment,among them 10 single-primers and one double-primer presented polymorphism.  相似文献   
86.
一定剂量的CoCl2,IAA和2,4-D以及与GA3配合叶面喷施或根部水施后,水稻培矮64S的育性在不育条件下得到部分恢复,其中以浓度各为50mg/L的,2,4-D和GA3配合进行根部水施效果最好,自交结实率提高达7.9%。  相似文献   
87.
PGMS水稻育性转换中的多胺含量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幼穗的花粉母细胞形成期间,短日可育株的多胺含量高于长日不育株。多胺合成的前体Arg在短日可育株中比幼穗中多胺早一个时期在叶片中达到高峰,而在长日不育株中大量积累。用甲基乙二醛-双处理的短日可育株中Spd和Spm水平、花粉可育度和自交结实度都下降,用Spd补充长日不育株中多胺含量,其花粉可育度有提高。  相似文献   
88.
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系由正常品种“农垦58”自然突变产生。为弄清该突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曾用覆盖整个水稻基因组的300余个RFLP探针对农垦58S和“农垦58”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了7个具多态性的探针,其中2个探针RG30和ZR626正好落在第7染色体上以前定位的光敏核不育基因pms1所在的区段。以这两个标记对农垦58S/“农垦58”组合F2随机群体140单株进行了RFLP分析,按RFLP  相似文献   
89.
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Hubei Photo-period-Sensitive Genic Male-sterile Rice,简称HPGMR)经研究为光周期敏感的隐性雄性核不育遗传。短日照处理后用10 min红光或白光暗中断处理均起到长日不育的作用。这些特性不仅存生产上具有广泛利用的价值,而且在遗传学研究方面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为了探讨HPGMR的光诱导不育的机理,本文以HPGMR农垦58和正常可育农垦58(O.sativa,Japonica)为材料,对不同发育时期的幼穗和花药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同工酶谱进行研究,试分析不同光长诱导下HPGMR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同工酶谱的特征,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90.
光敏核不育水稻的温光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用W_(6154)S、安农S-1和衡农S-13个水稻光敏核不育系做材料,采用分期播种的办法研究,提出了“临界低温”、“临界高温”和“过渡温度”的概念,求得W_(6154)S和安农S-1的临界低温为23℃,临界高温为25℃;衡农S-1的临界低温为23.5℃,临界高温为27℃。认为(1)不同的光敏核不育系的温光反应特性不同;(2)以“生态因子敏感雄性核不育水稻”这一名称代替“光敏核不育水稻”为宜;(3)在生产上可以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