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1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日本再生医疗学会(JSRM)全会和国际干细胞研究学会(ISSCR)年会在横滨召开。参会者从基础研究到再生医疗、细胞治疗的临床应用及其商品化各个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支持研究的企业在会议期间展示了反映ips细胞研究进展的仪器、试剂等多种新产品。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有或无CT脑灌注"点征"自发性脑内出血(sIC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就诊的100例s ICH,均接受基线CT脑灌注检查,依据是否有"点征"将患者分为观察组(有"点征")与对照组(无"点征"),24内行CT平扫复查,比较两组影像学结果及临床结果。并通过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s ICH患者预后不良(死亡)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24h内CT平扫复查血肿增长6 mL以上、血肿增长相对值33%及以上比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肿进展发生率、3个月内死亡率分别为63.04%、36.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81%、7.4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sICH患者预后不良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基线血肿体积、"点征"。结论:有或无CT脑灌注"点征"自发性脑内出血患者血肿进展、预后不同,基线血肿体积、"点征"为sICH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并对引起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方法调查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阿坝州人民医院567例进行手术的高龄患者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是否出现呼吸道感染状况,并记录感染后的病原菌分布情况,检测病原菌的方法按照全国统一的方法进行,对容易引起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进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手术的高龄患者中感染例数为66例,感染率为11.64%,根据病原菌检测标准检测出感染患者中有18例为痰培养阳性,并且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居多,占总细菌数的82.35%;耐药菌株中,鲍氏不动杆菌所占比例最大,为37.50%;在因素分析中,发现患者的年龄、有无吸烟史、是否进行过肺部手术、麻醉时间、插管途径、喉镜消毒方式为患者引发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高龄患者在术中进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的感染因素是多方面的,在临床上应对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预防,从而将高龄患者术后感染率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24.
目的 了解患者对民营医院的推荐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民营医院完善自身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重庆市主城区在民营医院就诊或治疗的患者作为样本,使用自制问卷进行现场调查。采用χ2 检验描述不同因素对推荐民营医院的差异,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推荐民营医院的影响因素。结果 χ2检验结果显示:年龄段(P=0.000)、婚姻状况(P=0.000)、文化程度(P=0.000)、职业(P=0.000)、医疗保险类型(P=0.028)、身体不适(P=0.001)、确诊患病(P=0.025)、慢性病(P=0.001)不同的患者对推荐民营医院有显著差异。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医疗保险类型、家庭年人均收入等因素对是否推荐民营医院有显著影响。结论 民营医院应根据患者对民营医院的推荐意愿,抓住特定人群,采取相应措施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就医环境。  相似文献   
25.

通过回顾近年国内外应对患者安全问题所采取的行动与举措,总结其行动过程中的有效方法和经验,从优化医院管理理念、健全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及差错反馈机制、建立标准化数据库,持续评价改进效果、鼓励患者参与等方面为我国医院未来的患者安全行动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6.
目的:检测老年住院患者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主要耐药基因,并研究不同耐药基因型与耐药表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方法:用PCR方法检测分离自老年住院患者的不同标本来源的170例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基因。检测的耐药基因包括D类碳青霉烯酶:bla_(OXA-51),bla_(OXA-23),bla_(OXA-24),bla_(OXA-58),B类金属碳青霉烯酶:bla_(VIM),bla_(IMP),bla_(SIM),bla_(GIM),bla_(DIM),bla_(NDM-1),以及A类超广谱β-内酰胺酶:blaKPC,共计11种。根据检测结果对菌株进行基因分型,并研究不同基因型与CRAB和CSAB这两种耐药表型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170株鲍曼不动杆菌的固有基因bla_(OXA-51)均为阳性,此外,主要检出基因为bla_(OXA-23),共124株。另外检测出blaKPC12株,bla OXA-58 6株,bla_(NDM-1)3株,bla_(SIM)2株,bla_(OXA-24)、bla_(VIM)和bla_(DIM)各1株,IMP和GIM未检出。根据检出耐药基因的不同组合,分为bla OXA-51+bla_(OXA-23)阳性为基础的A型(124株)及bla_(OXA-23)阴性为基础的B型(bla_(OXA-51),39株)、C型(bla_(OXA-51)+bla_(OXA-58),6株)、D型(bla_(OXA-51)+bla_(OXA-24),1株)共计四类基因型。从耐药表型来看,128株碳青霉烯耐药菌中有122株bla_(OXA-23)为阳性,在CRAB中占95.3%(122/128),42株碳青霉烯敏感株中,有40株bla_(OXA-23)为阴性,在CSAB中占95.2%(40/42)。结论:老年病房流行的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基因型以bla_(OXA-23)阳性为主。其与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药表型、bla_(OXA-23)阴性与CSAB耐药表型之间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靶控输注依托咪脂在老年患者颌面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II级行颌面外科手术的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靶控输注丙泊酚组(P组,n=30)和靶控输注依托咪酯组(E组,n=30),记录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后5 min、手术开始时、停药时的有创收缩压、有创舒张压、心率,并记录手术时间、拔管时间、麻醉维持时依托咪酯和丙泊酚的靶控输注浓度。结果:P组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后5 min、手术开始时、停药时血压均低于麻醉诱导前,且低于E组各对应时间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气管插管前心率显著低于麻醉诱导前和E组(P0.05);E组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后5 min和手术开始时血压均低于麻醉诱导前(P0.05),但各时间点心率无显著变化(P0.05)。P组靶控浓度为(1.95±0.54)μg/m L~(4.48±0.61)μg/mL,E组靶控浓度为(0.20±0.05)μg/mL~(0.51±0.05)μg/mL。两组药物拔管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和躁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组低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E组(P0.05)。结论:在颌面外科手术中,靶控输注依托咪脂,能有效减少麻醉诱导和维持中低血压发生,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对于老年患者而言,是一种比丙泊酚更为安全可靠的静脉麻醉药。  相似文献   
28.
为了探讨饮食指导联合知识宣教对老年T2DM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在本院治疗的136例老年T2DM患者并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实施知识宣教辅助饮食指导。通过观察比较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血糖波动次数、平均血糖漂移幅度、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水平差异,本研究发现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为(19.06±2.70) h、血糖波动次数为(2.01±0.94)次/d、平均血糖漂移幅度为(3.12±1.04) mmol/L,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患者空腹血糖为(6.01±0.18) mmol/L、餐后2 h血糖(8.31±0.32) mmol/L、糖化血红蛋白(6.39±0.6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LDL-C为(2.49±0.02) mmol/L、TG为(1.12±0.02) mmol/L同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研究表明,针对老年T2DM患者给予饮食指导联合知识宣教可控制患者血糖和血脂水平,避免血糖波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9.
本研究通过心电监护仪引导腔内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为血液疾病患者进行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尖端定位,探讨该方法对血液病PICC置管患者置管全程中的良莠影响及护理对策。将100例血液病进行超声引导改良赛丁格技术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体表测量、X线导管尖端定位法进行PICC尖端定位;试验组采用PM-12心电监护仪引导腔内心电引导三向瓣膜PICC尖端定位技术进行PICC置管术。分析、观察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液病患者置管过程导管尖端定位准确率、准确判断尖端位置的时效性,置管后出血、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 CRBSI)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PICC尖端到位率差异显著(p0.05)、CRBSI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过程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导管异位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置管后穿刺点出血、局部感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操作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对操作的满意度,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血液病患者进行心电定位PICC到端尖的准确率高,患者对该方法比较满意;但置管后穿刺点出血、感染的发生率高于传统体外测量、X线导管尖端定位法。  相似文献   
30.
摘要:目的 探索阴道菌群结构与女性不孕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4月于南京市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生殖中心新确诊的15例不孕患者作为不孕组,同期体检的15例有生育史的健康育龄妇女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填写统一的调查问卷,并于阴道后穹窿处采集阴道拭子。提取样本总基因组DNA,对16S rRNA基因V3?V4区高通量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两组对象阴道菌群结构差异。结果 不孕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阴道菌群α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β多样性箱型图及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均显示两组菌群结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孕组乳杆菌属的相对丰度(81.28%)显著低于对照组(98.63%)(t=1.712,P=0.049);而纤毛菌属的相对丰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3,P=0.009)。不孕组加德纳菌属、奇异菌属、普氏菌属和气球菌属相对丰度较对照组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孕女性与正常有生育史女性阴道菌群结构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乳杆菌属相对丰度的降低。这种改变可能影响受孕环境,从而成为女性不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