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1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30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0 毫秒
51.
幼小蝙蝠下丘神经元的听反应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心德 《兽类学报》1993,13(2):98-103
实验在出生6—8天的8只幼龄鲁氏菊头蝠(Rhinolophus rouxi)上进行。使用玻璃微电极记录中脑下丘听神经元对超声信号的反应。共观察了162个听单位,它们对超声反应的最佳频率分布范围为25.8—60.9千赫,多数集中在43.0—47.0千赫。反应的潜伏期在6.0—38.0毫秒,平均为15.4±5.2毫秒。反应的最低阈值在25—84dB,平均为69.8±10.3dB.这些神经元对超声刺激的调谐曲线都较宽阔,故Q10-dB值都较小。当微电极由下丘表面垂直下插时,所记录到的神经元的最佳频率与记录深度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即没有音调筑构现象。听神经元的这些特性与同种成年动物构成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2.
符国瑷   《广西植物》1993,(2):108-109
<正> 植株密丛生,秆直立,先端稍下垂,高3.5—6.5米,径0.5—2.5厘米,第四节间秆材厚通常0.7—0.9厘米,节间圆柱形,极伸长,长达33.5厘米,基部数节的节内与节下环生一圈灰白色绢毛,箨环下部初时密被褐色刺毛,最后变无毛或近无毛;节明显,箨环甚隆起,节环微隆起。秆箨脱落性,背部贴生近宿存的黑色刺毛,有时具紫红色斑块。顶端略呈斜截形或“山”字形,箨耳矩圆形,近相等,边缘具小刚毛,箨舌中部高约2.0毫米,中央凸起,两端渐窄至1毫米,边缘具不规则锯齿或稍成小裂片,箨片直立,脱落,窄三角形,两面无  相似文献   
53.
甘蓝型油菜子叶和下胚轴再生植株无性系建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豫油2号和6257的子叶和下胚轴为材料,在不同激素配比的MS培养基上诱导出了愈伤组织。将经过继代的部分愈伤转入分化培养基,分化结果表明:除基因型、外植体和分化培养基的激素配比对分化率有影响外,诱导愈伤培养基的激素配比对分化率也至关重要。豫油2号的子叶和下胚轴在最适诱导培养基(ZT 1+NAA0.5+2,4-D 0.2 mg/L)和最适分化培养基(ZT4+IAA 0.2 mg/L)组合中的愈伤分化率分别为12.5%和75%;6257的子叶和下胚轴在其最适诱导培养基(KT 2+NAA1+2,4-D 0.2 mg/L)和最适分化培养基(6-BA 4+IAA 0.02 mg/L)组合中的愈伤分化率分别为50%和37.5%。将其最适诱导培养基中的愈伤组织继代达8个月以上,建立了不同继代愈伤的再生植株无性系。  相似文献   
54.
寡毛实蝇属三新种:(双翅目:实蝇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的3新种,即广西实蝇Dacus(Zeugodacus)guangxianus、近黑颜实蝇D.(Zeugodacus)parater和那大实蝇D.(Asiadacus)nadanus,是1982-1985年在南方各地果园中用诱蝇酮(cue-lure)诱获的,寄主不明。所有模式标本均存放于北京农业部植物检疫实验所。在此谨向提供标本的同志致谢。  相似文献   
55.
研究玉米秸秆及其生物质炭输入对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化学组分和碳降解功能基因(cbhI)丰度与群落结构组成的影响,可为亚热带毛竹林土壤增汇减排技术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亚热带毛竹林为对象,设置对照(0 t C·hm-2)、玉米秸秆(5 t C·hm-2)和玉米秸秆生物质炭(5 t C·hm-2)3个处理,开展为期1年的野外控制试验,在试验处理后的第3和12个月分别采集土壤样品,利用13C-固态核磁共振、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土壤有机碳化学组分和cbhI功能微生物的数量及群落结构。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玉米秸秆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碳中烷氧碳含量,降低了芳香碳含量,而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处理则产生了相反的效果;玉米秸秆处理增加了cbhI功能基因丰度和青霉属、顶囊壳属、小皮伞属等优势菌种的相对丰度,而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处理则降低了这些基因的丰度。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cbhI优势菌种的相对丰度与烷氧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芳香碳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冗余分析表明,玉米秸秆处理通过改变土壤烷氧碳含量,而...  相似文献   
56.
枝下高是反映树冠特征的重要指标,准确预测枝下高对森林的经营管理和提高林分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非线性回归构建枝下高广义基础模型,再进一步扩展到混合效应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通过“留一法”检验对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评价和比较。此外,使用4种抽样设计和不同抽样大小对枝下高模型进行校正,选择最佳的模型校正方案。结果表明:基于包含树高、胸径、林分每公顷断面积和优势木平均高的枝下高广义模型、扩展后的混合效应模型以及三分位数组合模型的预测精度均显著提高,混合效应模型略优于三分位数组合模型,最佳抽样校正方案为抽5株平均木。因此,推荐在实践应用中使用混合效应模型,抽5株样地平均木校正预测枝下高。  相似文献   
57.
一年多以前,我们报道了一种引致人类原发性皮肤毛霉病的病原真菌Rm6并定名为多变根毛霉((Rhizomucor variabilis Zheng & G.-q. Chen)。最近我们又发现了它的另外一个变种Rm7。它是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王端礼教授分离的,原编菌号4873。Rm7的病人和Rm6的情况很相近。她也是一个女病人,来自农村,患的同样是原发性皮肤病而没有患有其他的毛霉病或其他疾病,她的病也没有传染给她的家人。不同的是,她来自我国北部的河北省而不是南部的江苏省;她的病史更长,达16年之久;她的病部在脸上而不是在手上,并造成进食困难。Rm7和Rm6的培养物相似,也是亮黄色,但比较低矮。它与Rm6一样是非高温真菌,最适、最高、最低温度同样分别是24-30, 38,和9℃形态上的亲缘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两者都有匍匐菌丝和较发达的假根;孢子枝也是假轴分枝;孢子囊壁也是缓慢消解;有很不规则形状的囊轴;有明显的囊领;都有大量厚垣孢子。Rm7与Rm6的主要区别在于:(1)假根只从匍匐菌丝和气生菌丝上长出而不从孢子枝、孢子囊或囊轴等各处长出;(2)孢子枝可连续分枝达7次之多;(3)孢子枝在分枝处往往有一个隔膜;(4)往往在10天以上的培养物中才出现不规则形状的囊轴;(5)从未见有囊托;(6)孢囊孢子形状较规则,较短而不超过11 μm;(7)孢子囊和囊轴均较小,直径相应不超过70及30 μm.因此,我们将Rm7鉴定为Rm6的一个变种,并定名为较规则多变根毛霉新变种(Rhizomucor variabilis var. regularior Zheng & G.-q. Chen var.nov.)。这样,在根毛霉属内可以承认的共计5种6分类群。  相似文献   
58.
郑均宝  刘玉军 《植物研究》1993,13(3):268-275
选择易产生不定根的绿豆下胚轴做试验材料,研究乙烯在不定根形成中的作用。试验指出,乙烯利和乙烯气体在低浓度下(1—5mgL~(-1))促进或不抑制不定根的形成,随着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加强。IBA促进不定根形成的作用十分显著。IBA和乙烯相结合的试验说明,两者的作用似乎是独立的。可以设想,存在一个适于生根的低内源乙烯的界限,超过这个界限,抑制不定根形成。  相似文献   
59.
摘要 目的:探讨吸烟对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龈下菌群分布、龈沟液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7(IL-17)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骨保护素(RANKL/OPG)比值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口腔科收治的种植体周围炎患者99例(共151颗种植体),根据是否吸烟分为吸烟组(45例,68颗种植体)和非吸烟组(54例,83颗种植体),比较两组患者种植体牙周改良菌斑指数(mPLI)、牙龈出血指数(GBI)、种植体周围探诊深度(PPD),采集两组龈下菌斑进行细胞培养并进行菌种鉴定,分析两组龈下菌群分布情况,比较两组龈沟液中IL-4、IL-5、IL-6、IL-8、IL-17、RANKL/OPG比值。结果:吸烟组mPLI、GBI、PPD高于不吸烟组(P<0.05)。吸烟组厌氧菌检出率高于非吸烟组(P<0.05),有益菌检出率低于非吸烟组(P<0.05),两组需氧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龈沟液IL-4、IL-5、IL-6、IL-8、IL-17水平均高于非吸烟组(P<0.05)。吸烟组龈沟液RANKL水平、RANKL/OPG比值高于非吸烟组(P<0.05),OPG水平低于非吸烟组(P<0.05)。结论:吸烟可导致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龈下厌氧菌增加,加重炎症反应,增加牙槽骨吸收风险。  相似文献   
60.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多点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2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择期行THA的老年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40)、B组(n=40)、C组(n=40),三组均接受超声引导下多点髂筋膜间隙阻滞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B组、C组分别给予0.5 μg/kg、1.0 μg/kg、1.5 μg/kg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对比三组临床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反应指标、脑神经损伤情况,观察三组围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C组的阻滞消退时间、拔管时间长于A组,首次下床时间短于A组(P<0.05)。B组、C组的阻滞消退时间、拔管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对比无差异(P>0.05)。三组麻醉诱导后即刻(T1)~手术结束时(T3)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升高后降低(P<0.05)。B组、C组的T1~T3时间点HR、MAP均低于A组,且B组低于C组(P<0.05)。三组T3时间点皮质醇(Cor)、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升高(P<0.05)。B组、C组的T3时间点Cor、IL-6、TNF-α均低于A组,且B组低于C组(P<0.05)。B组、C组的T3时间点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均低于A组,且B组低于C组(P<0.05)。B组、C组的T3时间点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均高于A组,且B组高于C组(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多点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1.0 μg/kg右美托咪定在THA中具有更好的麻醉效果,可缩短首次下床时间,减轻机体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波动以及脑部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